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谈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日期: 2009-1-3 2:41:13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内容提要]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而这些都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探究,反复地实践。因此,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素养与研究能力,使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当前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则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关键字]  新课程  究型教师  问题意识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问题,都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学海网
所谓研究型教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前提,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复的尝试,这些都要在教学研究中进行,因此,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素养与研究能力也就相应地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
     (1)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比较好教学能力
      从2001—2004年这四年间,笔者参与了区教育局教研室对我区部分中小学的教学调研分别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通过调研及平时听课、与教师交流及教研活动中发现,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已具备了比较好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能力,如根据我区教育研发中心(原区教育局教研室)所制定的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指标,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等级都是在B等以上,其中A等的占32%左右;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及自已对教材的理解来重新设计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中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又如,在杭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我区也是多次取得较好成绩。因此,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具备了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
    (2)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论文撰写能力亟待提高
       及时有效地将自已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出来,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是研究型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而论文的撰写则是成为研究型教师所必备的能力。那么我区教师论文撰写能力如何呢?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如下:
    表1.   20012003年我区教师参加杭州市信息技术年会论文评比情况
 
参评(篇)
参与率
获奖(篇)
获奖率
信息教师人数(人)
2001
11
26.2%
4
36.4%
42
2002
14
29.1%
4
21.4%
62
2003
12
28.6%
6
50%
58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3年间在杭州市信息技术年会论文评比中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与率都是低于30%,2004年也就是今年的送评论文数量有所增多,但相于全区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仍然只占40%左右,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可以获悉,在获奖的论文中,有一半的文章都是固定的作者,可以看出,这两三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善于抓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写出来的文章水平相对较高。而其他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在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上还有待于提高;
     (3)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整体较弱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区只有四所学校的5位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了省、市、区级立项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其中有1位教师是自已承担的区级立项课题,即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占全区信息技术教师总数的8.3%,由此可以看出,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也是比较低的,也说明了信息技术教师科研意识的淡薄。
        2.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一定的风格,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具备进行研究的基本条件,但在教学研究与科研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处于较弱的状态,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呢?分析各方面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认识的片面性
      很多教师认为教育教学研究就是科学研究,认为教学研究就是做课题,要有研究的计划与成果报告,觉得自已对这方面不太懂;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学校的事情,是校长或教科主任的事情,对普通教师来说没必要;还有些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科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与中小学教师无关,中小学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孰不知,上好课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不进行教学研究怎么能上好课呢?
      还有些教师仅仅是为了评职称才去写论文。其实,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只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实现既提高教学水平,又提高自身素养的目的。
     (2)理论知识储备不够
      教育科研不同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实践,必须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包括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调研分析、总结经验、写作论文等具体能力。同时还要求具有从事科研的信心,面对困难不畏缩,有勇于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毅力和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自信等。
  当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想通过研究来寻求解决的策略,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不太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往往使我们不知如何入手,所以很多时候是有一些想法,但往往只是想想,而不会深入去思考,更谈不上去研究了。虽然我们以前在大学里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但都是纸上谈兵,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但我们往往却忽视这些理论,认为没什么用处。而只有参与了教学研究才会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问题意识不强
      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上的差异性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发现学生玩游戏怎么办”、“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等等,面对这些“困惑”,多数数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也只是说说而已,却不善于及时“抓住”这些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处理,从中选择出自已可以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缺少进行教学研究所必需的问题意识。
     (4)合作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始终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中,一方面是多数学校只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是被忽略的对象,习惯于独立做事,有时为了帮助别人做课件、为了学校的活动、为了别人的公开课等,不得不放弃上课而去为他人服务,这种现象无形中使信息技术教师产生了一种与世无争、得过且过的心理。另外,在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也是无法交流与沟通,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在内说,信息技术课我听不懂,来听课也只是凑个热闹等等。诸多的因素形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几乎没有机会与人合作,相应地造成合作意识的淡薄。而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与人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5)研究时间不足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一直充当着多种角色:信息技术教师、网管员、电教员……一般来说,只要跟电有关的事,都少不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用教师自已的话说就是“打杂的”,自已的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反而变得最不重要了,经常会出现这些现象:学校有什么大型活动,信息教师要充当媒体管理员,信息课被停掉;同样是区级新课程培训,其他学科若在某个学校进行培训了,该校的信息教师就只能留下管多媒体设备,自已学科的培训因而不能参加;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有信息技术教师因学校有事请假,甚至在教研活动当中被学校叫回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修改课件等等。总之,工作的繁忙,角色的众多,加上学科的特殊性,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几科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更无暇顾及教学研究。
      在上述诸多的因素中,有教师本身的主观原因,如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态度与意识等;也有客观原因,如学校管理机制、教学环境、学科的特殊性等。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比较,笔者认为,影响我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之一是“问题意识”。问题是研究的起点,而“问题意识”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研究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使信息技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关键。
       二.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对外在事物或情感的认识活动,也包括对自己的内在活动的认识活动,并包括对自己的认识活动的认识活动,即对意识的意识。实质上看,意识活动就是认识活动,意识现象就是认识现象,意识就是认识,意识属于认识能力的范畴。而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也就是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也就是认识教学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的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疑,疑又是创造的开端。
     本文这里所说的“问题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如何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成功的优秀教师并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他们更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
     所有的研究首先都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因为我们所发现的问题并不都是有意义的,也不是都值得研究的,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些的本质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解决问题
     选择好了有意义的问题之后,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最佳途径,从中找到教学规律。解决问题是研究的关键。
       培养和形成教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 “问题意识”
      由于缺乏进行教学研究所必备的问题意识,也就不会对自已的教学做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思考,使得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出“高原现象”。经常听到一些信息技术教师说,自已在教学上没有新的进展,无论怎样改进,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很难有新的突破,但又说不清原因。其实,教师的教学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就要通过教学研究来促进自已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使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一种行动研究,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杜威的“做中学”是一种最效的学习与研究方式,不仅适用于学生,也更适用于教师。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提供条件,在2004年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出了“做研究型的教师”这一教研主题,首先从培养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入手,通过“学、思、导、行、研、结”等六个方面来提高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确定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实践中研究,在反思中提高,在总结中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水平。
         1.导:疏导指导引导,提高教师研究问题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师一向比较善长于技术,他们对与技术有关的问题比较感兴趣,而一谈起搞研究或写论文,则会表现出畏难情绪,觉得自已在这方面做不好,有的教师既使想做研究却也不知从何入手,只好作罢。对他们而言,教学研究变成了一种负担,因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每每遇到要上教研课、公开课、写教学反思或是写论文时,他们索性都躲在一边,成了旁观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对在教学中存在畏难情绪的教师进行疏导,对想参与研究但不知该如何研究的教师进行指导,与他们一起疏理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探讨,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长期跟踪指导;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个有心人,留心观察教学中的各种现象,获取相关的信息,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那些在已经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介结自己的研究内容与过程,交流经验,引导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
 

学海网
        2.学: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问题的敏感性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知识,及时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主题培训是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教学问题敏感性的另一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了敏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可以用新理念、新方法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自已的教学行为,为进一步进行的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我区在近两年举行的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培训中,除了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外,还特别安排了一些主题培训,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开展项目活动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关注人的发展》等,同时配以相关的科研讲座,如《教学论文的撰写》、《教学论文的选题》等等,一方面使信息技术教师学习了解到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如何选择值得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很多教师在这些学习与培训活动中,增强了问题意识,在自已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了有意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
     (3)行:通过教学实践,提高教师对问题的研究能力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实际情况,如:人单势孤——多数学校只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角色众多,既要上课,又要管理网络、对教师的电脑、学生电脑进行维护,做课件等等,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却往往处于被忽略的位置,没有本学科教研组,绝大多数学校甚至没有信息技术备课组,平时基本上没有人去听信息技术课(除了特殊情况)。我们经常听到学校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说信息技术课听不懂,既使来听也是凑个热闹。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将教师的实践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研内容来做,使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有机会展示与汇报自已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在交流探讨中得到同行的支持与建议。
     但区级教研活动机会毕竟有限,为了增加教学研究的广度,我们将全区的中小学按地域和学校划分为三个协作片,实行分片教研,各片由信息技术大组面员负责,在开学初或放假前由各组分别讨论自已组在本学期内中的研究主题,组内教研课采用自主审报的形式,以激发教师积极性。整个活动由每个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协条,组长同时负责教师的试教、与学校的联系等工作,最后由区教研室统一发教研活动通知。
      在近一年中,以协作组为单位组织的教研活动讲究实效,颇受教师们的欢迎。通过这种形式,既锻炼了骨干教师,又扩大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范围,实现了双赢。各个协作组的活动主题也是丰富多彩,如:《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信息技术综合课的设计》、《主题式教学的研究》、《项目活动式的教学研究》等等,使得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有主题、有方向、有合作、有创新。每次协作组的活动结束后都有反馈和总结,其中还包括活动的记载,如讨论时教师的发言、上课教师的说课及反思、其他教师的评课等等。难怪有教师说:分组教研,少了些形式,多了些实在,大家都坦诚相对,真诚地提出一些建议,气氛活跃、轻松和谐,相互间学到了很多,交流中彼此都得到了提高。有一位骨干教师就是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将自已的在平时教学中实践与反思上升为课题研究,并成为区级立项课题。
      一年多来,很多教师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有意识地进行了主题研究,如:
     《猜猜看》——在幻灯片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们的祖先》——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的实践
     《翠鸟》、《四季的脚步》、《为学校设计标志》——开展项目活动,培养自主探究
     《西湖一日游策划书》——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美丽的海底世界》、《小小设计师》—— 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
     《我为文章加标点》——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
     《我为同学画像》、《画一幅自画像》、《主题漫画》——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4)思: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对问题的研究意识
       学习之后要进行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这里的思指的是教学时反思。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基础是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抱怨没间思考,没有机会研究,其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在每个教学设计里面,无不包含了我们教师的思想与创新,关键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是否具备了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提倡信息技术教师写教学后记,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是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所谓教学后记,就是用随笔的形式,将教学中的得失以及自已的教学感受记下来,可以为日后的教学研究积累经验,并通过研究使经验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通过写教学后记,培养教师勤于思考的习惯;写教学后记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因为每个单元、每节课教学设计都各不相同,既使是同一个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也会有不会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只有随笔记录下来,日后才会变成教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同时,写教学后记也是一个很好的练笔的机会。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才会有创新、有发展。通过一年多的实施,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形成了教学反思的意识,从而相应地形成了一定的问题意识。
      有一位教师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会进入一些不良网站,如暴力、色情网站,她及时抓住了这个问题,不断地反思,以中学生是否网络道德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班级辩论赛的形式开展了“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师以这个为题撰写的论文也在市区的论文评比获奖。
     (5)研:交流研讨、提高教师对问题研究的实效
      怎样抓住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使之成为研究的课题呢?交流研讨是将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的最好办法。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在平等的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研究同样也需要交流研讨,闭门造车是不会研究出什么成果的。尤其是当碰到困难,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惑时,经常性地提供教师坐下来谈一谈这些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能使教师从没有问题到发现问题,从低层次的感觉到问题到高层次的提出问题,从局部的问题联系到整体的问题,从而为教科研课题的提出积累材料,也能使提出的课题也更具有价值。
      研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意义上交流,可以彼此碰撞思维的火花,产生更多的问题;说课、上课(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可以使问题交流研讨中进一步提升;提课堂教学评比,则对自已所研究的问题得到更高层次的验证。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如说课时的要求:根据自已的理解说教材,根据教育教学理论说教法;评课时要求要有自已的观点及对被评的课的建议。起初的交流研讨,多数教师都只管听而不愿意说,我们就采取“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形式,为每位教师准备一份参与讨论的方案,要求大家先把自已的想法写下来,在组内谈自已的相法,再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组间交流,并本着面向全体教师的原则,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几次活动之后,大家都越来越积极,争着发现自已的观点,“说”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或主持某一次的教研活动,或是介绍自已是如何教学中进行研究的,既可以促进骨干教师的进一步思考与提高,又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教研氛围。
     为了便于教师随时交流讨论,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区学科教研网(https://218.108.1.230/itedu)和学科教育论坛,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师的个性,从今年暑期开始引入了blog,建设了信息技术教师网志群(htt p://218.108.1.230/edublog),通过各种途径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与空间,所有这些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6)结:总结提升,提高教师对问题的研究层次
      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积累很多实践经验,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也只能是经验而已,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地流失了,这也是中小学教师缺乏研究意识一个表现。因此,把教师在教学中的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工作体会、以及反思之后所产生的新的想法与感受及时进行总结,既可以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又可以促进教师的进一步思考。但由于没有压力或缺少相应的机会与时间,教师一般是不会及时进行的总结的,任凭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慢慢的流失。因此,我们应特别关注教师对于教学经验或对所研究问题的总结与提升能力。
      在常规教研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教研环境,如通过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论文评比、主题研究等形式,并以相关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作为指导,促使信息技术教师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形成教学专题论文,以促进我区信息技术教师从以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说,“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如果以学生为本,从尝试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都将不是问题”。她以此作为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经过总结提升写出了一篇教学专题论文《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探讨》并获奖。还有一位教师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入手进行了研究了与实践,写出一篇《用心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等。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开展项目活动式学习的问题研究,经过几次公开课、教研课,经验交流后,所执教的《翠鸟》一课入选了2003年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会的参评课例,最终经过我们的指导,将这一问题上升为课题,并成为区级立项课题。
      四.进一步的设想
      通过将近两年的实践,我们主要以上六个方面首先关注了教师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但结果却使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反思意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近现一年来,主动申请上区级公开课、教研课教师多了,写教学反思的教师多了,参与网上研讨的教师多,在教学论文评比中撰写论文的教师也多了,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的成绩。2003年我区参与杭州市年会论文评比的获奖率达50%,,获奖率就比前两年有大幅提高;今年我区参加杭州市信息技术年会评比的论文达23篇,参与率上升为40.7%,比去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下一步的设想是如何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教研活动沿着问题——主题——课题的思路,即把教学中的问题提升为教学的主题,再上升为研究的课题,以此来促进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
      (1)开展校本教研,形成特色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在新课程的中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现出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生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与手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校本教研,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任务。通过校本教研,可以进一步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又能够提高他们的研究意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氛围。
     (2)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研究的层次
      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而教学研究只有上升为科学研究,才能体现研究的更高层次与价值,教师的问题意识拍芙?一步提升为科研意识。??/SPAN>当我们以教学现象为研究研究对象时,科学研究是完全可以和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使教学研究课题化,它不仅可以促进教师认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而且也使教学研究更好地体现出它的研究价值,使一线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开展教学过程。因此,使教学研究上升为科学研究,可以提升教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因此,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将是我们教研工作的下一个方向,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结束语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说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程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而我们所做的只是站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通过实践来我区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最终目标是逐步使他们能够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培养研究型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更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各级各类教科研部门,都应把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培养研究型教师作为一项首要的任务。培养研究型教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第1版.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第1版.
     3.刘振山.教研手册.华夏出版社,2003.1,第1版.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