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改造的一些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改造的一些建议

日期: 2009-1-3 2:03:10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国兴

 摘要:近年来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场的号召下,在政策的指引下,纷纷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那么如何开好这门专业,如何准确找到学生的市场岗位群定位,如何让企业喜欢聘用中职的学生等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被提到日程上来。文章就此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岗位群;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软件技术专业可行性分析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下,全国各中职学校都纷纷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但几年过去了,很多学校的软件技术专业都慢慢转化成了计算机应用,这样的情形的出现属偶然现象,但也可以说是必然。因为在开设这个专业的时候,要立足本地的软件行业发展状况,在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详细的研究下盲目地开设不适应本地情况的专业,结果一定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大面积地从事非所学专业的工作。

学海网
从而让学生浪费光阴,让家长难过,造成人才损失。所以在开设软件专业时或在专业改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在当地是否有开设软件专业的必要,学生毕业有没有出口。
  二、中等职业学校软件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改造
  中职学生年龄大都是十六七岁,心理年龄偏小,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人事关系,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应变能力等都远远不及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几年来高校大规模持续扩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素质的总体水平不断下降,而计算机软件专业又属于对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学的困难相对其它专业比较要大得多;另处还有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没办法在二年学习期间熟练的掌握专业英语,从而导致阅读英文帮助文档、理解计算机语言、程序代码有困难。加之目前,中国软件企业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所以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考虑到软件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社会需求以及当前软件企业的现状,把他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软件蓝领,也就是为软件企业培养底层软件人员或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计算机应用服务人员,其主要工作定位包括:在软件工程师的指导下,依照软件计划书,编写子模块内的规范化程序;整理和编写软件资料和文档、测试记录、会议记录;进行数据(程序、软件文档)保管、备份;从事软件的模拟用户测试;为用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产品实施;进行桌面系统、嵌入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网站的日常维护等等。
  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这个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只是软件蓝领范畴太广,必须根据企业的需求把岗位群进行细化,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才有针对性,毕业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校立足珠海,着重进行中职生所能胜任的职业岗位群的调研;企业对学生技能证书的要求;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岗位群调查结果如下(仅供参考):软件开发10%,软件测试14%,网络管理12%,美工12%,网站开发16%,技术支持12%,市场人员10%,文员14%。  

  根据调查结果以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本身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师资以及实训设备力量等元素,着重考虑金山软件公司给予的建议。
  1.我们将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为:在软件编程方向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软件测试、动态网站设计和代码编写的人才。
  2.就业方向调整为:(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软件企业底层工作人员,从事软件的模拟用户测试,自动化测试;(2)建设动态网站以及网站的日常维护;(3)为用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产品实施。
  三、中等职业学校软件专业教学模式改造
  教学模式可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学的教学组织方式,其各教学环节包含着比较广泛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与环境,教师、学生以及两者的关系,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我校一直以来都是按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的:
  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验实习指导教师二位一体;
  2.教才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融为一体;
  3.教室一体化,即理论课堂和实习、实验室构成一体,理论教室和实训场所合一。
 

学海网
 四、中等职业学校软件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改造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分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软件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以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探究学习模式,是一种软件教学的互动,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实际应用的项目(可利用校企关系,直接向企业求取),仿照软件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由教师演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由学生编写详细需求、详细设计,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分片包干,个人承包,每个人都有机会承担一个项目的内容(比如编制一个模块,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等等)。还要定期轮岗工作。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除了让学生学习软件开发知识技能之外,还将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项目学习的特点是打破以往各门课程单独学习的方法,依照软件开发的流程,根据需要来学习,做到哪里,讲到哪里,用到哪里,可以加深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的结合。项目阶段之间和项目完成之后,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小(总)结,阐明个人成果的理论依据、技术规范、采用的技术手段、参考资料等,向班级或项目组做汇报。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促进相互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编制总结、概括、介绍等类型的技术文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实现跨越式的提高。  
      五、中等职业学校软件专业学生的评价模式改造
  学生的成绩可根据项目小组完成项目的成果给予评价,可首先参照完成需求的情况,技术的应用,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与方式,程序的稳定性等给予项目分,其次可参照大学里的答辩方式,根据学生对某种技术的理解程度,对项目的分析、整个开发流程的控制,以及对所使用技术及所完成项目的理解能力给予评分。
  这样灵活的评分制度,摆脱以前的那种理论为主,或是二个小时左右的片面上机考查制度,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表达分析总结等各各方面都有了提高和发展,更加贴近企业的需要。
  六、中等职业学校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我校的调查结果,中等职业学校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胜任企业里的多种岗位,如:程序员,测试人员,网站编写,软件实施等,企业对我们的学生在学生综合素质如职业精神、学习能力、学生整理能力、外语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结合企业多样化的岗位需求,又考虑到学生的要求,软件专业应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训、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改造。如:
  (一)文化基础课模块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知识。
  (二)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模块
  VB程序设计、Dreamweaver、C#应用程序开发、SQL Server、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HTML和JavaScript、ACCESS应用开发、Flash制作、软件流程开发实训、沟通与职业素质、专业英语、软件测试基础、VBA+OfficeAPI、案例测试QTP、数据结构等课程。
  (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HTML和JavaScript、ACCESS应用开发、Flash制作、软件流程开发实训、沟通与职业素质、专业英语等。
  (四)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VB程序设计、Dreamweaver、C#应用程序开发、SQL Server、软件测试基础、VBA+OfficeAPI、案例测试QTP、数据结构等。
  (五)综合素质课模块
  包括书法、礼仪与形象、心理健康、音乐等。
  我们坚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立足本地发展状况,立足本校资源状况,经过认真、客观、物实的分析,进行各项踏踏实实的改造,我们中职的软件专业会越办越好,赶超印度形成自身的特色,为我国的软件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振龙,等.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软件产业蓝领人才的可行性分析[J].校内,2003,(10).
  [2]赵丙秀.论高职软件教育的专业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4,(2).
  [3]侯穗萍,等.中职学校培养“软件蓝领”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模式、学习模式[J].校内,2005,(6).
  [4]叶振龙.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J].校内,2007,(10).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