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日期: 2008-12-28 6:51:22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黄光扬

摘要:国外学校考试评价改革表现出几个方面的经验和趋势,若用最简练的24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统整性,多元化;发展性,人性化;真实性,动态化;表现性,活动化。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要有国际视野、要以国情本位,要把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经验同国内传统考试评价文化特点加以整合,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文化。

关键词:考试评价改革;经验与趋势;文化特点;构建与整合

Abstract: The reform of school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has the following experience and tendency, which are integration, pluralism, development, humanization, authenticity,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activity. We should reform our school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integrate foreign experience with our 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reform of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experience and tendenc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O的国际社会背景,一方面要求我们更好地展示和发扬本民族的教育与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有国际的视野,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教育与文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研究和总结国外学校考试评价改革经验和趋势,分析和归纳我国传统考试评价的文化特色,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把握国外考试评价改革趋势与经验

近十几年来,国外关于学校考试评价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概念层出不穷。

学海网
这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有的是比较成熟,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使用价值;有的方法则很繁琐,缺少可行性,不具普遍性;还有一些方法,花样虽新,但缺少内涵,被人喻为“杂耍式”评价方法,没有多少应用价值。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理智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以科学、求实和创新的态度,对国外考试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加以研究和总结。根据我们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情况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一些明显的改革趋势,也有一些较成熟的经验可资我们借鉴。

(一)限制统考次数,减少考试难度,强化课程作业,把经常性的形成评价同若干关键年龄段所举行的校外统一考试相结合,以便在较宽松、自主的教育环境下全面落实教育目标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当局为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抑制许多学校“为考试而教学”的严重倾向,严格控制由地方政府所举行的统一考试,降低小学校内考试的难度和重要性,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而中学入学资格主要取决于小学学校内考试的成绩、课程作业成绩、日常学习行为记录以及教师的评价。所谓课程作业指的是基于课程的长周期作业,它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探索性或研究性学习,深入思考学术问题或者把所学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际,模仿成人的科学研究和创作活动,提交研究报告、论文或作品等形式的作业。在澳大利亚,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各地政府一直给学校以充分的课业考评自主权,仅在高中阶段有校外统考,以便保证中学毕业生的质量。[1]其他许多国家,如德国、瑞典、俄联邦、意大利、印度、法国、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中小学,普遍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记录,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在课业考评中大多使用等级制和评语制,给学校创造较宽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2]为了监控学校教学质量的变化以及为了给关键学习阶段结束后的教育分流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许多国家因地制宜地在若干个关键年龄段里举行较严格的校外统考,使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和课业考评工作达到宽松而不放任,自主而有目标。

(二)许多国家的学校考试制度,对考试这种手段的把握,基本上呈现出小学阶段较宽松、初中阶段略有扳紧、高中阶段都相对绷紧的趋势

例如,瑞典在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在九年的学习中一般是学生进入七年级以后(相当于初中阶段)才偶有使用正规的考试方法来评估学生进步情况。但在高中阶段,重视采用正规的考试方法,特别是高中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采用严格的考试,以便给高中生发放可作为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主要依据的高中毕业证书。澳大利亚各地的小学多年来基本上不采用统一考试方法来评估学生,但对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又拧紧了考试这根“弦”,要求各中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适当运用考评手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澳大利亚许多高校界人士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在一个充满发展机会的普通教育制度中,对中小学教育创造一个足够自主和宽松的环境是必要的,但对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保留一定严格的考试制度,则对保证毕业生的质量是有好处的。在俄联邦各个独联体国家里,学校向来注重全面考核学生。但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显得格外宽松自主,一般很少使用正规的考试。只有学生上了中学,尤其是临近中学毕业时,才需参加由地方教育部门举行的较严格的统一考试。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在中学阶段有比较严格的考试制度,但在小学阶段一般不考试也不留级,甚至(从1994年以来)还取消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但应复习功课)。印度近几年来也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做了许多改革工作,进一步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弱化考试手段,提出用学校内部小结性评价来替代一些正规考试,小学升初中可以免试,但在初中毕业前夕则要参加由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而美国政府高官直至总统本人,从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都十分关心考试评价制度的建立,其共同的特点是欲在中学阶段建立更为严格的考试评价制度,以提高美国的基础教育质量。

(三)课业考评方法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整合化,尤其是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采用

在考试评价改革的这一浪潮中,人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如真实性评估(authentic assessment)、另类评估(alternative assessment)、表现性评估(performance assessmet也译为实作评估)、档案评估(portfolio assessment)、动态评估(dynamic assessment)以及实践教学考试(practical examinations)等,形成多元化的考试评价运作模式。[3](131—216)其中,强调针对学生实际表现以便真实地评估学生高级心智技能的表现性测验(performance test)和着重联系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实验技能教学考试(experiment examinations)受到特别的重视。通过考试评价方法改革与强调的侧重点,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重要的高级心智技能。为此,人们通常采用口试与答辩、短文与论文、过程叙述反应题、综合分析解释题、作品与方案设计、档案历程分析、实验操作等加以直接的评估。特别是为了发展学生更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和研究技能,各国基础教育都十分重视实验技能教学考试,采用笔试、操作、口试与撰写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和动作技能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在高级认知技能和研究技能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尽管多年来人们对使用表现性测验以及实验技能教学考试的测量公平性、经济性、可靠性等问题有过一些批评和担忧,但对于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日常校内考试评价来讲,由于这类测验或考试能够发展学生的高级心智技能,因而,多数人对这类考试评价方式的欣赏远超过对这类方法在公平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忧虑。

(四)学习成绩和学生素质发展评价大量使用观察表现的等级评定量表,学生参与评价、记录成就与成长的多功能的学习成绩报告单得到普遍重视

基础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而学生的发展包括文化知识、技能、思维、身体、心理、思想道德、观念态度、社会适应和公民素质等多方面。因此,考试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不仅采用适当的掌握知识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来检查评估学生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进步,而且顾及教育目标的广泛性、整体性和丰富性,全面评估学生在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进步。为此,许多教育评价方法(包括测量方法和非测量方法),如观察评定、轶事记录、个性测验、评定量表、兴趣与态度测验、检核表测验以及各种合宜的教学与考评表等,在日常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便更全面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成果与行为变化历程方面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普遍采用多种等级量表(一般分成三个等级到五个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进步。此外,人们还普遍重视用概括性的、实质的词语去描述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达成情况作出负责性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体现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上。这样的成绩报告单不再是抽象的考试分数,而是提供了许多有助于了解个人进步、态度和行为表现的信息,能够提供有助于改进与指导学生学习或家庭合作努力方面的建议,并成为沟通学校和家庭的重要措施。

(五)评价学生强调个别化和适应性,参与评价的人员多元化和互动化,结果解释体现人性化和质性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和人本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人类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张扬过。[4]学校教育凸现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文化差异;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要,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考试评价强调与学生个体的性向相适应,因人而异的、裁缝式的考试设计受到鼓励。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需要具备更宽广的心胸、更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高超的教学与评价技能,需要对学生多支持、多鼓励且接纳失败;另一方面,参与评价的人员多元化,可以有教师、有同学、有家长代表、也可以有学生本人。经过评价,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有益的帮助,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肯定和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时,考试评价的结果解释也更具人性化和质性化,教师在实施测验或考试前要引导学生做充分准备,以减少考试焦虑;成绩评定后不在班级上随意公布和排队,尤其面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和多关怀;测验方法可以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适应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长;作答题目的评分不能只看答案结果而不看过程,对有创造性思维的答题过程应当给予鼓励和加分;考试评价结果的标记和解释不能只用抽象的分数比高低,应当分析学生答卷的思考过程和特点,作出具有教育学意义或心理学意义的说明和注解。

(六)考试评价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特点,用游戏活动化和动态化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传统的书面测验以文字作答为主,测验情境庄严肃穆,容易引起测验焦虑;而且测验内容也多有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要死记硬背很多知识和概念才能应试。特别是对语文程度或语言表达能力较低的儿童来讲,往往难以从纸笔测验中获得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尤其是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所谓游戏化评价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化活动,探测儿童心理发展潜能,考核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游戏化评价方法具有如下一些优点:1.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情绪和潜能。2.可以实现课程与评价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评”三者互相促进。3.提供合作学习和间接学习的活动情境。4.情境真实,兼顾认知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结果的教学目标。如学生购物、观察风向、预报天气等活动,都是真实或仿真的情境。[3](216—218)所谓动态化评价是与传统静态化评价相对应的一种方法。动态化评价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估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动态化评价方法通过评价与教学的整合,不仅可用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而且还用于发现与发展儿童的潜能。在应用动态化评价时,教育人员既可以设计一些结构性强、程序规范的评价方案,也可以根据教学与评价的需要,灵活运用或自己创造一些简易性的互动评价技术,常见的包括临床晤谈、放声思考、错误类型分析等方法。

学海网

总之,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表现出上述几个方面的经验和趋势,若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可归结为:统整性,多元化;发展性,人性化;真实性,动态化;表现性,活动化。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要有国际视野,但要基于我国的国情,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和尊重我国学校教育和考试评价的传统文化特点。

二、认识我国学校传统考试评价的文化特点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其中,举世公认,中国又是考试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尚读书、信任考试的优良传统习惯;历来中国人就把读书、教育、考试和人才选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延续1300年左右的科举考试以及由科举考试制度所演绎的传统文化基因,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当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方法也深深地刻上传统文化的烙印,表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一,自古以来学校教育非常强调学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希望学生强记博闻,达到“学富五车”;并且通过严格的书面考试制度加以强化。这种文化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其二,学校教育高度重视“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教师教学已经形成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考试设计忠实于课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以考促学”和教科书主义的倾向。

其三,学校教育历来弘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学与人才评价制度一贯促成“学完则考”“考好则优”“优者则仕”的局面。无论是名校还是名师,抑或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成名的媒介基本上都是强烈地依赖于传统的考试制度。在我国,考试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教育的范畴。

其四,我国学校教育一贯重视并集中学习那些具体的便于考试测量的教学内容,故中国的学生在国际性学科竞赛中常常有绝佳和惊人的表现,也令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包括英美等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羡慕和称赞。这一教育特点和优势,应当说跟重视“三基”教学和考试制度强化是分不开的。然而,我们应当看到,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和考试评价制度不够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尽管多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也意识到这一点,有趣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思想深处已经形成对传统教育模式、教科书以及书面考试制度的“眷恋”情结,似乎感到只有这样才是踏实的、可信的和公平的。

其五,由于选拔人才的竞争,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普通高考都显得十分激烈,因此,追求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客观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只要回顾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有过几度废兴的历史,再看看当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权威性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信誉,就会理解严格的考试制度之所以应当存在的理由。考试制度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维护安定团结、政治文明和信誉社会的重要的措施。

其六,中国的父母亲格外在乎子女在学校的学业表现,同时大多中国的父母亲采取传统的管教模式,对学校考试和社会考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虽然也有不少的家长责备现在的学校教育给中小学生带来过重学习负担,然而,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一旦出台有关减少考试和家庭作业量的改革措施后,这些家长却表现出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父母已经习惯并且形成对考试的依赖,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着由千百年考试历史所孕育和传承的文化基因。

由上可见,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典型的中国考试文化特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扬优良的教育文化传统,也要认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优势,突显民族特色。然而,在考试评价改革进程中,我们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和解决。

三、正视考试评价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内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有许多重要的改进,如有些学校以活动化和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考试”;有些学校创设“超市”考场,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用规定的钱买东西;有些教师让学生用漫画写作文或者“打个电话给老师说一件事”也是考题。还有一些学校坚持用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来指导考试评价改革,或者借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方法,大胆进行考试评价改革创新。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教育的新气象。然而,考试评价改革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全国学校教育总体来看,对学生的考试评价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评价的指导思想与学校教育理念、目标不相适应,把考试的教育功能简单化,考试的评定功能绝对化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把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课业和心智发展的唯一测评手段,而且考试设计和考试方法多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技能,对于那些没被测到的或者难以用纸笔测到的高级心智技能,则在日常教学中不够重视。这无形中使学校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狭窄,考试和教学关系异化;考试的其他种种积极的教育功能受到弱化,背离了基础教育所应秉持的教育理念。许多学校的教育人员不能科学地设计考试和正确地使用考试信息,常常利用细小的考分差异去夸大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以此制造所谓学业差生或落后生,使这些学生蒙受许多羞辱。考试失败不仅给这些学生带来“少年新烦恼”及意志消沉,而且他们还常因影响所在学校的升学率而遭一些人的嫌弃。所有这些极端的现象,与学校教育的理念、目标尤其是与基础教育的性质及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考试评价抽象化和表征化

长期以来,学校考试评价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试卷,不重视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评价;只重视对认知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试测量,忽视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丰富;只重视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发展进步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只注意学习的共性目标,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的评价。在这种单调和抽象的课业考评方法下,必然丢失学习过程及考试过程业已显示出来的大量有用信息,并且把相同考分的学生看成相同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

(三)考试与命题常带有随意性,缺乏基本的命题技巧和起码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方面的质量要求

在我国的教师教育过程中,由于其课程设置缺乏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训练,造成我国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理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甚至连考试和命题的基本科学常识都不具备,更不用讲教师如何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客观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如何了解学生的发展潜能,因而从根本上也就无法把因材施教有效地贯彻到教育教学行动中去。在评价学生方面,大多数教师除了用考试来评价学生外,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就连在编制学科测验、编写学生练习册甚至在编写中小学教科书过程中,也随处可见所编的试题或练习题违背了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学中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在非语言学科的题目中,用不恰当的语言描述或用难懂的词语故意来提高题目的难度;有的教科书编写人员喜欢挖空心思杜撰出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难题、偏题和怪题来,似乎要显示其思想的“深刻性”,却害苦了学生,同时也无端地造成许多学习差生。再如,有些填空题目在一句话中会安排4至5个空格,或者在一个短句中安排3个甚至4个需要改错的地方,这在逻辑上和思维上给学生造成困难,导致学生不知如何来作答,从而降低了考试的有效性,通常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误判。此类事情,不一而足,比较多见。应当看到,我国教师在考试评价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很低,影响了教育效果和考试评价功能的发挥。对此,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也需要提高教育教学及其考试评价方面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要搞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就要正视上述一些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理论和实验研究,在考试评价改革专题内容上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把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考试评价技能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在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宏观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坚持“国际视野、国情本位”的改革指导思想,主张把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经验同国内传统考试评价文化特点加以整合,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文化。从运作思路来看,笔者认为考试评价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书面测验评价和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关系、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关系、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关系、主观题测验评价与客观题测验评价的关系。对于这六个重要关系,笔者已有专文论述,[5]故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澳大利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8.

2]金世柏.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趋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35—168.

3]李坤崇.多元教学评量.台湾:台湾心理出版社[M].2001.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122—123.

5]黄光扬.论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六个重要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2—5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