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日期: 2008-12-28 6:44:38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许行行

【摘  要】和谐的社会课堂至少要有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它应该是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社会课堂。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是和谐课堂的前提;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生活化、人文化走进课堂,是和谐课堂的支撑。

【关键词】和谐;人文;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能够和谐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考试的结果轻过程的探究。目前,新课标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着,面对这一形势,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沉”下去,让学生“浮”上来,尊重学生个性,开放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这一点上看,和谐的理念和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

学海网
新课标的实施呼唤着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用心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追求一种看似无痕的教育境界呢?

一、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是和谐课堂的前提

孩子的成长不是集体化的,而是个性化的。在遗传素质及后天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就决定了孩子认知方式上、情感类型上、行为习惯上的不同。这些不同常常是他们的个性,是他们自己独有的特征,不能用“好”与“坏”去评价,就好像彩虹的七种颜色,你不能说哪一种是最漂亮而否定其他几种,如果是这样世界多么可怕。  

教龄四年的我积累的教学经验不够多,但是有一点一直非常注重: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在我的课堂上,在强调分析某个知识点的时候,非常注意用这样的问话:“你对***有多少了解呢”?“你喜欢***呢, 还是更喜欢***呢”?“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分析的呢”?“老师想听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你认为学这个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么”?等等。孩子的世界是一片乐土、是一片充满想象的天空,当你亲切地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总能收到意外的惊喜,总能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解答方式与思维方法,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该课时的“疑难杂症”给解决了。如在八上《秦朝一统》中提到对秦始皇的评价,同学们各抒己见,褒贬各异,记得有一个平时成绩不算好的学生竟然奇思妙想拿毛泽东和秦始皇相比较,评价其有功有过!乍一听,有些惊讶,秦始皇和毛泽东是不同时代的人物,但是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而更重要的正是在这种大胆的评价过程中,学生早就不经意地就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就能成功地避免“填鸭式”的灌输,而让学生自觉、主动、有选择的“乐从”,使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提高归纳总结、整合材料的能力,让他们有独立的意识,成为“站着”的人。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

体验成功的社会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是每个社会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

八上第四单元第二课中的《盛世文化》这一课时,头绪纷繁,涉及到汉唐两代众多的人物作品和成就。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和记,也许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对汉唐文化的宏观把握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繁荣的感受却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转片面的了解为丰满的感悟,化干瘪的知识点成深刻的心灵震撼,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我选择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负责查找、介绍汉唐文化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四个方面的情况,学生自发地分工合作,课前收集、筛选、整合资料,制作课件,课堂上台展示。
    这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因此效果很好,分工明细,课件精美、切题,主讲人语言流畅,尽管过程中有些脱节或拖沓的现象,但这的确是在进步中,而更重要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他们所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到的情况,是传统课堂上不可能出现的,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是和谐课堂的根本!

学海网

三、生活化、人文化走进课堂,是和谐课堂的支撑

历史与社会课本身就是一门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综合科,研究的范围非常之广,它包括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历史,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对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的探讨更是增强对人类自身的反思。

我们华夏古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素养的光环。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悠悠五千年,巍巍中华魂,我们祖先留下的人文财富太多太多了。其优良的传统道德修养、品格情操,在社会课本中,不胜枚举。有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爱国情怀;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有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有温良恭俭、推己及人的人间关爱;有厚德载物、谦下若水的的博大胸襟;有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更有允公允能、以德帅才的用人标准和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忧患意识……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挖掘,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历史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情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另外,课堂还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幸福人生奠基。

总之,和谐的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成功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对于国家,国泰民安就是和谐;对于个人,温柔敦厚就是人格的和谐。天地有大美,那就是和谐。就如沈从文先生笔下和谐纯美,田园牧歌般的边城茶峒。

 

【参考文献】

[1]《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与案例——学校新领导力与教育智慧书系》主编:陈永明。

[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亚洲教育网。
[3]《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和谐发展》中国教师报。
[4]《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