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产学研结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结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日期: 2008-12-28 6:26:02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 昭

    摘  要: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办学道路的必要性,着重介绍了学校升格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在产学合作、校办产业、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尝试与做法。
    关键词:高职;产学研结合;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结合,社会、行业、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经在办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机制以及运行方式上,取得了明显成绩,为社会、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学院步入了良性的发展道路。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隶属江西省交通厅,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交通建设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综合性学院。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办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性办学,向找、争、创的主动性办学转变。

学海网
近三年来,学院为各用人单位培养了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5 300余人;各类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非全日制教育等合计21 800余人次;产教结合创收3 500多万元。学院先后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高职院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一、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主动服务子专业改革及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要做到按需育人,就必须与企业密切合作,根据行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发展变化,合理进行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改革,广泛听取企业用人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重视企业对毕业生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按专业大类成立了由院内外人士组成的六个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院外成员为来自行业、企业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学者和专家。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定期到学院召开研讨会,为专业改革、课程建设、产教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提供决策咨询。每学年末,各专业都在专业管理委员会专家的直接参与下,研讨新学年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方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为开设新专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专业管理委员会的直接参与,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得以充分体现。经过与企业的反复磨合,培养出的人才定位准确、贴近社会,上岗后企业反映良好。
    二、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全方位培养师生的实践能力
    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在生产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组织生产,是校办产业实现产学研结合模式的重要特点。本着锻炼教师、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贴近市场、创造效益的宗旨,学院利用自身的优势,依托路桥工程系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所”。该所于 2002年经建设部、交通部审批,具有公路行业勘察设计乙级资质。该设计所主要通过教师带学生从事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勘察设计、边坡治理、旧桥加固工程设计等工作实现对外服务。设计所成立三年多来,已在江西、广东、福建、湖北等省承接了43条公路、累计1 380多公里的勘察设计任务。其中有多座大中型桥梁,总长度达15 000多米。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2 573万元的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设计所承接了50多公里的三清山环山公路和30多公里319国道(黄洋界至宁岗段)的勘察设计和监理任务。这两个路段山高路险,地形复杂,且环保要求高。我院师生不畏艰辛,克服了种种生活困难和技术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勘察设计工作,得到了业主和主管部门的好评。目前,这两条公路已竣工通车。通过这种结合生产实际的勘测设计,在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强化了学生的技能。凡在勘察设计所工作过的学生,毕业后都能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并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可以说,设计所为学院路桥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实习环境,也为产学研结合开拓了新的途径。
    2004年,学院路桥工程系又成功地建立了“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所”和“江西博苑工程咨询监理所”,目前,两者均运作良好。这两个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校办实体的建立,为学院产学研结合更广泛地开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双赢
    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发展,就必须结合学院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充分吸收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
    2003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交通部等六部委提出了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四个专业领域高等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学院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江西唯一一所汽车专业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了更好地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提升学院办学能力,学院决定将做大做强汽车工程系作为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切入点。通过与多家企业接触,最后确定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为合作伙伴。双方约定,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形式,以股份制的方式运作,共同建设学院的汽车工程系和驾驶培训学校。
    合作前期,学院以现有的驾驶培训学校的品牌和现有的资产入股,赣粤公司投资2 000万元人民币入股,共同成立“赣通汽车驾驶培训有限责任公司”,学院控股。目前已在学院北面征地100亩,将以学院的汽车驾驶培训学校为基础,按照国家一类驾驶培训学校的标准扩建驾校,获得的利益双方按合作协议股权比例分成。合作第二步,组建独立的汽车学院。办学形式从单一的高职学历教育,向具有汽车新技术知识培训和汽车维修等多种功能扩展。学院和赣粤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将共同投资新建汽车实验大楼,购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并以学院的品牌,依托江西交通行业的优势,在南昌市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汽车维修企业,作为学院产教结合、锻炼教师、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平台。目前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学院在积极组建“赣通汽车驾驶培训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还努力探索与企业合作进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2004年,信息工程系与全美测评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ATA)合作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将职业技术教育IT类课程引入信息系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对学生实行企业认证,使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紧跟IT行业发展的步伐,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操作能力强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学海网
    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是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重要方式。“订单式”教育有利于高职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弥补书本知识不贴近生产实际的问题,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同时,“订单培养”还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生产实际,从根本上解决“对口”就业难的问题。
    2006年,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成功地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培养该公司在江西省的汽车专业维修人员,开展了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尝试。通过协商,双方就丰田公司“订单培养”人才等事宜达成了一致性意向。根据我省汽车市场实际,双方专业人员制定了“2/1模式”的“订单培养”教学计划。丰田公司与学院共同确定招生计划并参与学生录取工作,同时为学院配备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在校内建立丰田汽车实验室,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丰田奖学金”,学生毕业后由丰田公司负责安排就业,为丰田公司服务。
    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全真的职业实践环境
    为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相继建立了以大型、高技术企业为主的35个涉及学院所有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这些企业单位均签订了互利互惠、长期合作的《实训基地协议书》。对学院而言,这些企业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也是毕业生就业基地和教学改革的“实验室”。人才培养计划实行“2.5+0.5”的模式,通过最后一学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参加生产实践,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行员工式的管理,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实训,加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不少学生实习结束后即被企业录用。
    六、开展多方位的培训与鉴定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全力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强化基本技能。近年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观念创新,树立主动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意识,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院依托汽车工程系和信息工程系,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西省职业培训综合基地、江西省再就业培训基地、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等对外服务机构。近三年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高新考试站共培训10 510人次,创造经济效益180余万元。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共完成驾驶培训与考证8 863人,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依托管理工程系,学院设立了“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简称ILT)江西地区物流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为江西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使职业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同时管理工程系经商务部批准,成立了“江西省国际货代员考试培训中心”,为江西省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工作人员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取得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
    学院每年定期对厅局二级单位、重点交通企业及交通相关行业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培训市场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同时积极与全国交通类高校合作,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班、本科和专科函授教育,近三年来共完成非全日制教育(各层次函授教育、各类专业人员培训及干部继续教育等)共计6 355人次,创造经济效益近300万元。
    七、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推进教研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工作,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科研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加大了鼓励和奖励的力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科研成果显著,使学院的教科研工作迈开了稳健的步伐。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36篇,主编、参编和主审出版各类专著和教材99部。其中42部教材作为统编教材在全国通用。此外,学院还成功地创办了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教师发表论文、交流经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完成省“十五”规划教研课题2个,省教育厅、交通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重点课题26个,其中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的课题9个。2005年学院获批立项省教育厅省级教改课题11个,省教育厅省级人文社科类课题1个,省交通厅重点课题5个。通过教科研,特别是通过教师与企业合作申报和开发课题,大大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拾松.“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2]周以德.与企业紧密结合为交通事业发展服务田.交通职业教育,2004,(5).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