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

关于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思考

日期: 2010-8-24 18:25:00 浏览: 2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内容摘要
   良好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高校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教育关系,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和双方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关系.文章以高校师生关系的内在涵义和重要意义为切入点,指出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首先必须客观认识高校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指明了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即:阐述了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前提—相互尊重和理解;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角色定位;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教书育人.
   关键字:高校师生关系 主体地位 教书育人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性
   1.科学内涵
   师生关系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它又是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教育关系;也有情感行为表现的心理关系等。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前者通常被称之为指导者,后者被称为学习者,高校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目的,同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潜在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变化。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生的反应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提问和与教师进行讨论,可促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也会使教师感到自我加价值得的实现。
   2.建立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体现着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忽视了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势必影响人们从高校师生关系这一角度对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准确的把握.高校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途径和学生学习环境及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性格、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
   中国20世纪50年代受到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而十年动乱期间,教师成了学生批斗的对象,高校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州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十项原则内容,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中重要因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建立一种良好的高校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客观定位
   要建立合理的高校师生关系,首先要能够客观认识高校师生关系。
   1.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里,教与学并未有机统一起来。学生被当作一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拼命教、赶速度,学生背书本、忙考试。这就是以教为主的思想,同样在教育史上也曾出现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高校师生的教育关系中,学生对高校教师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教师的教之功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之功是无限的,因此要重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的主是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为什么?教师不仅要教书尤其要育人,教师不仅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把握教育方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等。教师站的更高一些,看的更远一些,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大学教师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播等方式发挥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以积极能动的学习这一形式得到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的自主的以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必须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实现两者的统一。
   2.必须明确道德和情感是联结高校师生关系的纽带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深刻的意义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只是知识上的和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高校师生通过维持和巩固责任感和义务感来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健康的师生道德关系是成功教育过程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良好的情感关系激励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才智,也可作为师生关系的调节器,缓解和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3.必须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
   高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义务关系。而教师能否在这些关系处理中形成自己的表率作用、做到为人师表对于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教师表率作用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无从谈起,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
   温家宝总理将教师节主题概括为四句话,其中第三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段话可以称之为当代“师说”。第三句说“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曾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品德、人格、学识、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 构建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1.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当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学生化和学生的教师化,从而达到各自的完善。
   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而存在的,从“尊贵”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的对待学生。求学者——学生则应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付出的劳动。作为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对于一个人来说,尊师是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起点。人来到世上,除了父母养育之恩,就是老师的传授之德。其次,多想想教师的困难和苦衷。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发怒、批评、教训学生,老师无非是期望自己的大学生们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学生应对教师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不应直接当面顶撞和背后议论老师。
   2.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由此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老师不仅是良师也是益友,用爱心来温暖学生,与学生互敞心扉,老师是学生苦恼的倾听者,决策的参谋者,人生的鼓励者;教师应走下“神圣”的讲台,消化权威的角色,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
   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应加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以《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为题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包括:胸怀理想,充满理想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以上八个方面的教师素质 ,涉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和完整人格,其中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
   3.教书育人是建立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根本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德国哲学家、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尼采曾说过“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正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必然导致中国教育走上歧途,背离党的教育方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先秦)《管子.权修》中的名言中说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不无道理。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便会从内心感激帮助自己全面健康成长的老师。这样,也就必然会逐步形成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希希.《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2] 尹文光.《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 2001,10
   [3] 燕国林.素质教育概论 [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5]田国秀.当你陷入三中师生关系 [N].中国青年报 2002-04-11
   [6]张淑珍.牢记为人师表的准则 [N].人民日报 2003-9-28
   [7]林亚芳.试论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建[J].教书育人,2005,35
   [8]张峰.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和谐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