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车工技能训练》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

《车工技能训练》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

日期: 2010-7-3 12:00:32 浏览: 1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教学改革 车工工艺学
   [论文摘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车工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本着让学生更好掌握车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车工技能训练》传统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习教学,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相隔一定时间,再加上课程进度有时不统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此,笔者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一、项目教学法特点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在应用中有如下特点:
   1.项目教学法引入现代培训新理念,强调以学生为认知的主体,通过学生的“感受”产生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动作的木质,加速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能力培养。
   2.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是体验真实、发现需要、提升能力、运用知识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通过实践掌握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有助于建立相关知识的链接,由此促进学习的“飞跃”。
   3.采用项目教学形式支撑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调动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在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合理设置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托,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项目实施步骤:
   1.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既是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基础理论的阶段,也是为学生动手完成项目的准备阶段。基础理论的学习时间太短,则会使学生对零件加工过程感性认识不足,影响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太长,则不能体现出项目教学的特色,不能保证学生及时完成项目。我们在实践中一般按理论、实践1:2开展教学。
   2.分组设计项目。将学生以6人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小组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合理搭配。每组三台CA6140车床。
   (1)分组后学生先做技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有关该项目的介绍,利用教材或其他的资源(如手册、上网查询)学习与探究该项目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完成该项目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和学生缺乏的实践经验。自己编制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
   (2)项目加工。这一过程是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的延伸与提高,是学生获得专业职业技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鼓励他们按他们自己编制的工艺规程加工一遍,看是否能行得通。作为实训环节,教师要在指导中有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本知识与该项目工程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学生互评。项目加工完毕后,组织学生互评,修改自己的杰作,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验收和成绩评定。教师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验收一是看要求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遗漏。二是看项目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重大错误或明显错误。教师在对项目验收的时候进行成绩的评定,这个评定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是把学生制作的工艺卡片等全部收上来,教师逐一的批改,评其优良,指出不足,大的错误让学生返回修改。第二步是答辩,成立答辩小组,首先学生填写项目完成情况报告书,对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交给答辩小组,通过回答报告书中的有关问题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然后,限定每个学生十五分钟,用五分钟介绍自己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思路,十分钟由答辩小组和全班同学自由提问,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答辩小组对项目进行综合评述,定出成绩。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项目的加工,项目的验收等环节可根据需要交叉进行。
   三、项目教学法达到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这种以能力模块为项目单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咨询引导及示范作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以及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三个“中心”的转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由教材为中心转变为工程项目为中心;由学生课堂接受为中心转变为实际工作为中心。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征。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魁.车工技能训练(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