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透视问题,唤醒农村中职“问题生”

透视问题,唤醒农村中职“问题生”

日期: 2010-7-3 9:18:38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燕翔

【摘要】中职校“问题生”,“问题生”的问题所在;成因分析。认识农村中职“问题生”其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并且存在严重的社会偏见,“问题生”的心理负担重、不良行为习惯多,通过“唤醒教育”,让中职“问题生”正视问题,唤起良知,重新造就其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唤醒农村中职“问题生”
   职业教育愈来愈引起国家的重视,这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对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判断和取向,严重影响职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职校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以至我们在肯定中职学生主流是好的同时,不容忽视中职校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职校“问题生”问题尤为突出,情况令人堪忧,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与思考。
   1 农村中职校“问题生”的问题所在
   笔者对所在地区几所农村中职校进行调查,并走访了一些学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问题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农村中职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多数是初中没学好,普高念不了,甚至有的学生是小学就没有学好、初中没念下来的辍学生、“双困生”、“问题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社会的偏见,造成心理负担加重,甚至被扭曲,以至这些学生升学无望,自暴自弃,从而染上不良习气。通过与“问题生”的谈话,发现他们认为知道自己问题所在,但错不在己,他们也很无奈。
   (2)中职“问题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上存在着较大问题。诸如懒惰、马虎、不求甚解、不遵守学习常规、怕提问题、怕分析思考、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佳等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生”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主要是由于原来学习成绩就差、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来职校干什么,对职校抱有成见,来职校无非是混个文凭,以便将来打工方便一些,有些是家长逼着来的。
   (3)通过与职校班主任的谈话调查,许多中职生常常在纪律常规上放任自己。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辱、难辨美丑、缺乏自我控制和自觉管理能力。通过谈话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学校何必太认真,对学校班级的班周活动、纪律要求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甚至认为,职校与普高的纪律常规应该有区别,主要是职校应该在纪律上放宽要求,抽抽烟,喝喝酒没什么的,因此对学校批评和教育不当回事,甚至还有强烈的抵触现象发生,学生玩世不恭,老师痛心疾首。
   (4)部分中职生思想上出现偏差,生活上追求享乐。来自较富裕家庭的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对其迁就,伸手要钱容易。因此,生活浪费、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迷恋网络、互相攀比、虚荣心强。同时,在学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求索取、不求奉献;另一部分来自农村较为贫困家庭“问题生”常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在平时消费上比不过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也会装阔、扮酷,行为更加乖张。
   (5)心理上扭曲。中职学生年龄已十六七岁,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再加上来自农村,多少有一些危机感、自卑感。由于这些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在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时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脱离实际,流于空想,因此,他们的情绪表现为强烈、动摇不定,外来的东西不分良莠,性格怪异,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意志薄弱,易惹事生非,易结成小集体、哥们儿义气。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还有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甚至有认知上、心理上的障碍,有孤独、不安、退缩、敌对、冲动的心理现象,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以至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因此,有烟酒嗜好、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行为发生,甚至违纪犯法。虽然笔者非心理医生,但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也同样强烈感受到农村中职“问题生”凸显的心理问题。
   2 对农村中职“问题学生”不良行为成因的分析
   (1)不少农村中职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自小就成为留守儿童,父母缺乏管教、不良习惯耳濡目染,部分学生父母的言行举止粗俗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从不过问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父母以粗暴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严重挫伤孩子自尊心,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夫妻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孩子得不到温暖教育,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去职校混混到成年,去打工算了,不必苛求什么,等等。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心态、久而久之,“问题生”产生。通过调查发现职校学生不良行为与庭教育关联,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2)“职校学生爱打架,不好管理”、“职校学生都是一些学习班上很烂的学生”,等等。对职校学生的定位出现偏差。以致学校老师心态也随之出现偏差。个别职校老师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教育方法简单、易怒。认为学生的不当行为是成心捣乱、挑战自己权威。班级集体活动难搞,学生经常给自己添乱,要么对问题生穷追猛打,要么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这样的教育,使得中职学生的问题更加突出,使之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出现恶性循环现象。笔者认为学生的问题, 相当有相当部分是老师教育不当造成的,甚至还出现“学生对老师有仇恨的现象,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3)职校学生时常听到种种议论:农村职校学生是“三等公民”;“九年寒窗,初中收场,大学无望,前途渺茫”;“书又念到头,汗水已白流,外出找门头,职校没奔头”……这些社会舆论使得职校学生心理产生变异,对自己进入职校总那么几分不情愿,几分遗憾,百般无奈。在农村,对职校认可度低、很难感受到政府对职校学生重视与期待,更多是偏见。在农村职校,学生很难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影响到职校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给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社会土壤。 通过谈话了解到部分职校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对其冷漠、忽视,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这让笔者产生难言的心痛。
   3 农村中职“问题生”的唤醒教育
   “唤醒教育”有诸多解读,在这里笔者仅就中职“问题生”施加“唤醒”方法,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他们“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学习兴趣,以期激发他们有勇气戒除不良习惯,引向正常的教育轨道,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突出表现是沉迷,思想上深陷泥潭难于自拔、对问题所在自己也深感自责,无奈由于习惯的养成,心结难于打开,以至难于教化,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要做法包括:
   (1)结合“问题生”的心态,对其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要让中职“问题生”明确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使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现状,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不同层次劳者的需要,国家不仅需要专家、学者,更需要千百万初中级技术人才。上职校不是低人一等,用不着自卑。进而突破“问题生”的心结,让学生充分认识职校学生同样有远大的前途,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理想立足于现实,克服自身对前途和出路的担心与忧虑,“路在自己脚下,就看你怎么走”。这些“问题生”一旦解除这一思想疙瘩,对问题的解决就打开了一扇窗户。当然,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唤醒其尘封的心结,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齐心协力。
   (2)坚持正确的唤醒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点十分重要,要深入了解学生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了解学生的家庭及自身的苦衷,有针对性地运用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强化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行为的责任感,自觉影响其德行;以说服教育为主,适当的奖惩方法相结合。学校以班主任、政治老师等为主,配合德育部门协同施加教育;问题特别突出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与法制部门协同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令其自觉和不自觉地改正自身的问题,以期达到唤醒学生良知的目的。
   (3)情感拉动与激励改正。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大多对老师有一些冷漠的情绪,思想工作难做,指导老师必须有强烈的爱与责任意识,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恩威并施,先恩后威。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朋友式”的关怀,倾听其诉求,发现其心理问题,开展系列活动,让这些学生参与其中,并发现其潜能;与学生达成书面协议,敦促其改正不良习惯,可用行为进步积分方式激励学生,只要有稍许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稍微的退步都要及时提醒。允许这些学生再犯一些错误,但一定要减少犯错的机率,勇于承担责任,并乐于改正错误,只要师生心灵相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关怀,问题的解决只剩时间的等待。
   (4)搭建家、校、社会联系平台,唤起中职生成才的希望。
   农村职校学生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外,还必须紧密联系其家庭以及相应的社会协调配合。尽可能让社会关注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家庭状况,解决一些后顾之忧,能让家长把温暖及时传递到这些学生的身上。学生的进步家长要特别关注,并把欣喜写在脸上,让孩子能充分感受到;同时社会要积级营造氛围,既有对教育的重视,更有对职校学生的就业的引导,学校与政府联手,广开渠道,校校联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式培养、中职集团化办学,让学生学有所用。对中职学生就业前景进行设计并着力打造,让中职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解除中职学生家长担忧的心结,自觉配合教育的关键。
   (5)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纠正其不良的心理问题。多数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学校应该与专业的心理教师建立联系,让心理教师定期与学生交流查找其形成不良心理的原因、消除其对学习冷漠、自卑、焦虑、挫折感,悦纳学生,坦诚相见。唤醒学生看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解除其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解决,转化“问题生”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唤醒教育”对解决中职“问题生”思想问题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实施“唤醒教育”教育,已经在我国一些中职学校展开,笔者在所在学校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了一些成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难免碰到诸多困难,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去探索,把握国家重视职教的契机,中职“问题生”,终将不成为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职校“问题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常抓常新的问题,笔者的调查及“唤醒教育”只是一个偿试,关注并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叶高炎.职业生涯设计与求职指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 彭志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