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唤醒教育主体母语意识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

唤醒教育主体母语意识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

日期: 2010-6-19 20:09:18 浏览: 1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语言应用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从个人角度讲,一个毕业生汉语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他能否顺利就业、创业及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并取得成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忽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的情形往往是:谈话交流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写出来的文章不伦不类、错误连篇。必须想方设法唤醒受教育主体的母语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核心竞争力,大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期改变母语水平下降的状况。
   [关键词] 语言应用 能力培养 汉语能力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主要涉及正确流畅地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和标点符号的能力,恰当地遣词造句的能力,切合语境、得体地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根据交际目的整体把握话题和推进话题的能力。能否准确理解、领悟和把握语言信息,能否准确传递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意志,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与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劳动部确定的8种核心技能(交流与表达、数字与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中,语言技能排在了首位,可见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创新型人才能力结构中的核心技能,语言能力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而现在我国一些大学生尽管拥有学历、学位证书和其他技能证书,其求职应聘却因汉语能力遭遇挫折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必要探究原因,提出对策。
   语文天生重要,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按常理,大学生是中学生中的佼佼者,经过大学4年的教育熏陶,修完了《大学语文》及专业应用写作,有了16年的语言学习经历,对母语的掌握和应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前不少大学生实际的语文素质却让人难以恭维。湖北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周金声教授在最近召开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年会上说:“在高校学生中,汉语能力下降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提高母语水平,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刻不容缓。”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综合专家、教师的意见,我认为既有深层次的非实体因素,也有明显的实体因素。
   一是教育体制、观念因素问题。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作祟,把学生视为“双脚书柜”、“做题机器”实施教育,一味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下功夫,忽视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本质育人功能,没有解决好汉语的表达与交流问题,终极目标打了折扣;大学教育阶段,急功近利在作怪,盲目添加实用学科,缩减人文学科的课程和课时,且多设为选修课,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语文素质下降。可谓中学人文教育不足,大学人文关怀失调。
   二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问题。文凭、学位、奖学金、资格证成了校园的“不可抗力”,大学语文教育被“边缘化”,人文教育被忽视,学生集中精力为“硬件”奔波,要拿学位证书就得过了四级考六级,要出国留学,就得有了托福想雅思,要具备就业条件,就得考几个资格证,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分秒必争地背单词、练听力、做试题,即使中文系的学生,学外语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学中文的时间。
   三是人文教育的天然问题。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及造就的长期性有其自然的坡度,它的养成需要良好的习惯和持久的兴趣做动力,需长期孕育。若师者失去信心和耐心、学者失去恒心和忍性,潜移默化的能力培养定会不知不觉地被弱化。
   四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与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得体的言谈举止源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准确的情感抒发出自高远的境界情思,精辟的论说得力于缜密的思考,冷静自如的应对孕育于成熟、豁达。若程式古板地说教就不可能启迪思维、点燃激情,若梦幻多于思考就不可能世事洞明做学问,若追星捧腕、迷恋网络就不可能练达人情写文章。
   五是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环境问题。目前,校园人文育人的氛围不浓,社会人文育人的环境不佳。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大学生们难免谈话交流时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写出来的文章不伦不类、错误连篇。
   近几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校每年有近400万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培养与就业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认真做好高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那么,采取什么对策来培养大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并进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呢?有效的途径是:
   一是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明确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汉语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归宿,是我们的“根”文化。语言应用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文化品位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创新机制,完善措施,确保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彻底改变人文素质教育受冷落的状况,要在改进教学计划上动脑筋,把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等课程纳入各专业的必修课行列,坚持开展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在课程的建设上,重视语文类的通识课程,开设演讲、中国文学概论等语文类选修课程,加强教材编写质量,精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使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真正适合大学生的特点,为大学生所喜爱。
   三是强化师资,优化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知识修养、生动流利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娴熟的教育技法、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本源和基础不可或缺,不可稀松;教师的优秀教风是前提,不可忽视。
   四是优化环境氛围,活动载体育人,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造就高级人才的殿堂,应该具备很高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尤其在当今大学日趋社会化的同时,更有必要保持大学不同于其它社会机构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并且不断吸收和兼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使大学的文化品位能不断提升和改良,这样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打造受教育的平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同时,完善服务条件,有效利用图书资源,定期推荐健康有益的专著、优秀期刊、佳作篇章,鼓励自由写作,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让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大学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彻底地净化和美化校园的人文环境,使大学成为文化品位高、语言环境美的精神殿堂,在这种美好的氛围和意境中,让大学生的身体得以舒展、心灵得以陶冶、人文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建坤.汉语能力——21世纪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
   [2]潘文,延俊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构成之我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