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 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 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日期: 2008-6-14 0:07:54 浏览: 14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高君

摘要: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的学生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两课”教学实际入手,力求在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探讨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两课”实效性就业指导

在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的质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传统精英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就业导向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在高职学生的“两课”教学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两课”教学内容改革和形式改革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就业指导是指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活动。在当今社会,就业指导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国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因为,随着全国各高校的扩招,国家就业政策调整以及全国就业形势的发展,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学生——普通公民的身份得以确定,而且就业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等现实问题。仅以2003年为例,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处于中间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偏低。2004年全国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150万为高职毕业生,高职学生的就业成为制约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全局性大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加强就业指导。为此,国家教育部在新近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中,明确规定:“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就业指导工作将改变过去短期化、零散化和表面化,将向纵深化、系统化、长期化、完整化发展。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成为各院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专项工作,而且将成为各科教学的指导核心。那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教学,更应发挥其主阵地作用,将就业指导贯穿于“两课”教学改革之中。
首先,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两课”教学作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主阵地。
一、发挥“两课”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动荡最激烈的时候,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两项教育同步,完成一次思想上的升华。
在当今的大学生中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重的工作怕吃苦,简单工作瞧不起,贫困地区无人去,大家都往城市挤”。这种观念的普遍存在,一方面使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还有待从观念上进一步加快脚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为此,高职高专院校的“两课”教育,必须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努力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正确为自己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彻底抛弃“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大学毕业只是为自己就业提供了平台,提高了自己就业的竞争能力。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是学本领,积累经验,条件相对艰苦的岗位,往往会成为成功的摇篮。同时,企业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单位,必然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即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大学生在考虑企业能给我什么时,首先要考虑我能为企业做什么,能为企业创造多少效益,千万不要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收入。要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自觉、主动地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和创业。同时要更加关心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完成这次人生的转折。
同时,还要加强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促进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能够用比较低的成本、比较小的风险来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践证明,高职生在小的企业创业是很有特色的。
二、发挥“两课”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德育教育是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基础。
"各省的教育部门要特别重视德育工作。各个学校在讲就业工作的时候都谈到了德育工作,高职教育同样是以育人为本,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学生就业好不好,首要的还是要学会怎么做人。"(1)
从现在企业接受高职生的情况看,不但看重学习成绩,更看重毕业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和竞业精神,因此,应指导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富有合作精神,强化诚信意识,树立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从毕业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出发设计职业模式。在各项工作中,树立较强的纪律性、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高标准、严要求,重点抓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抓日常行为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目的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守时、作风严谨,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三、结合“两课”各科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充分发挥“两课”的主阵地作用。
为增强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和适应能力,从新生入校起就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特色、优势的宣传,明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努力方向,使学生对高职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和毕业后就业的定位。指导学生策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职业导航设计。帮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就业方向和岗位,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好高鹜远,不盲目攀比,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工作干起。
而在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学生思想教育围绕职业目标定位进行,结合“两课”中各科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如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的思想指导,指导大学生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个人的理想、特点、素质来正确、客观的树立职业理想,选择就业岗位,迎接挑战;结合《法律基础》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政策指导,指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及其内容;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及管理体制;正确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就业过程中权益保护的途径等等;结合《形式与政策》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指导,及就业信息指导,指导高职学生正确科学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就业的发展态势,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形势的发展变化。
总之,在就业指导中,要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把就业指导和学生的学业设计、今后的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和激发学习动机相结合;抓住毕业生就业时的功利性特点,发挥就业指导和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导向作用,将道德教育的导向性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关心和期望值相结合,使高职“两课”教学工作发挥实效,使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改进“两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把就业指导作为增强“两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增强实效性问题。而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效性的集中的体现是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成材率、成人率,因此,两课教学改革要始终围绕“就业”这一根本进行,把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实现“两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包括:
一、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采用专题报告式及学生讨论式。
长期以来高职“两课”教学,始终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但是,大幅度的改革及大胆的尝试仍没有形成。那么,围绕就业指导的核心,进行大步伐的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
专题报告式是指,针对“两课”教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师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如针对高职生关注的我国就业形势,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未来就业的走势等问题。“两课”教师必须给予客观分析,决不回避现实。比如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由于人口过多,导致就业总量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另一方面,就业结构失调,结构性失业比较突出。再用事实说话,比如,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一家企业用年薪70万元从日本请来了一名高级技工,2002年上海市需求高级职业技能人员1.38万人,但供给却只有3800人。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求大学生、硕士生容易,寻高级技师难。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转变就业观念,坚定专业信心,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专题报告式的具体做法是:先确定专题、收集资料、认真备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理解的难点问题进行收集。然后,进行归纳梳理,对学生提出的比较集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资料整合,把有关章节讲到的该类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系统分类。最后,条分缕析地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变化和教育需要,对专题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一是要根据国内外的实践和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专题内容。二是及时吸收当前理论界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来弥补教材出版和使用中可能造成的某种滞后性。
再有,配合专题报告式的教学,附以学生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两课”各门科的理论观点,围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精心设计一些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学生围绕讨论主题,课下准备,查阅资料,拟订提纲,然后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的发展中最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增强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展开讨论。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点评,最后将讨论的主题落实到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
二、“两课”教学还应突出实践性,以就业指导作为达到其实效性的门径。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因此,要把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坚决实施高职毕业生“双证书”培养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两课”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如可以配合校团委、学生会开展各种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能力基础;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作实地调查,根据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写调查报告;通过参观实习基地等有关的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具体了解某些职业或专业的工作环境和相关要求,并可使学生亲身体验一些社会职业,直接感知生产过程、企业职工工作、生活状况,做好就业准备。还可以通过论文写作加强实践教学,“两课”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中,打破从前只写专业课内容的模式;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讲课,通过企业人员的现身说教,增加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清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就业意识;还可以通过定期邀请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座谈,谈工作体会、学习经验和教训,介绍企业生产情况,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信心;另外,在毕业生中开设讲座,分析就业形势、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求职的注意事项和策略;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开展模拟人才交流市场活动,使学生掌握求职技巧,为成功就业提供条件。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上,高校“两课”教学的困惑问题,则突出表现在缺乏实效性上。本文从如何增强学生就业指导入手,探讨“两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方面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真正落实到实处。

(1)周济《在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