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提高中职实践课有效教学的举措

提高中职实践课有效教学的举措

日期: 2010-8-13 13:15:41 浏览: 4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一直备受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其核心思想就是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实际进步或发展。本文根据当今中职学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现状,针对中职学校的实践课有效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改 理念 教材 考核
   一、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有效教学的差距
   近年来,大量的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根据我们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经历的跟踪调查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发展有诸多的不和协地方,其问题主要体现:
   1.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量狭窄,没有吃苦耐劳、终生学习的理念,在困难和逆境面前,不是勇往直前,而是知难而退。缺乏对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的全面认识,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较弱。
   2.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技术工人的需求,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规模,学校在校生的人数有了明显增加,“量”大了,但“质”却达不到,资金缺乏,实习设备跟不上,教师数量的增长与学生的增长不成比例,教师知识更新量与社会需求脱节。
   3.实践性课程是训练职业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最有效的途径。已有不少学校增大实践课时数,有的已占40%~50%,甚至更多,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等等,从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但师资力量、学生数量、教材等方面的不协调,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打了折扣。
   4.经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一位讲课生动、动手能力强、做事严谨、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吸引着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当代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还需要有现代的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这样的“双师型”教师短时间是不能速成的,需要有一定的工作、学习经历。
   二、提高实践课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为了使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具有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并能在当今社会生存下来,学校应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性,以实践课程为中心,以联系实际为重点,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结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充分利用教师教育、社会教育与学生自悟相结合,形成目标、内容、方法、条件、评价等多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造就德、能协调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1.提高有效性,采用模块化教学
   学校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专业理论课程服务于实践课程,在教学上,对理论以“够用”为原则,本着“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如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各个环节在技能训练中作用不同,又相互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把机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一一分解,逐项落实到专业模块的各个环节中。
   如图所示为机电专业核心模块化教学体系。
   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模块化教学体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有效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带着问题去求知,建立在实践知识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懂。
   2.培养师资力量,转变教学理念
   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师都经过正规的、传统的专业教育,知识理解力和动手能力经过培训进步很快,但教学理念却是一种思维习惯,改变这种传统的习惯却不是一天二天可以改变的。
   其次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①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类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等,扩大视野,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②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完成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及研究教学中的某一课题。③专业教师应具高级以上的技能水平,而不仅仅有高级等级证书。④在培养师资队伍过程中,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并与本校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互补,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3.教材改革,注重知识与市场经济接轨
   当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职业环境为宗旨,以职业目标和劳动过程为导向,采用学生、社会相结合的校本教材,在编写中,通过岗位调研与职业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对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和开发,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结合市场经济,突出专业个性,编写上注重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推进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形式上采用项目式或任务式,增加相关知识点。
   4.检验实践教学,完善学生的考核体系
   根据反复实践,建立了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的考核体系:①日考核: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它包括自查与教师考核两种形式。②小项目考核:每一实习环节,由若干个训练小项目构成,每一个训练小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考核。考试不合格者及时进行补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项目的实习。③环节考核:当一个实习环节完成后,进行环节结业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后继的相关实习。④技能鉴定:完成了相关的各环节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后,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
   通过这一体系,保证了学生实习训练中的过程控制,实习考核的四个环节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对学校毕业生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校本身教学条件、教学理念及考核制度,各个地方、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但目标都是一样的,提高实践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经验,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姚利民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湖南大学,2005-12-1.
   [2]钱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