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职业教育中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与方式

浅析职业教育中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与方式

日期: 2010-8-12 21:29:23 浏览: 1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加强教育与训练,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因此,就业指导工作要以专业认知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设计为核心,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能力;德育教育;职业道德;择业观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吸引生源的最佳宣传手段。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施行以专业认知为导向,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主线的办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加强教育与训练,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他们明确就业方向,有目的地学习,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和各行各业对职业的需求,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其明确“企业择优用人、个人自由竞争、市场进行调节”的就业局面,引导和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指导工作滞后。近几年来,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重视,即使开设了就业指导课,所占课时较少,指导课往往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这种工作定位,造成只有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才会去关注就业问题,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效果。
   2.就业指导工作重点不突出。造成学生求职障碍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问题和职业观问题,就业指导工作中没有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进行深入细致的引导,忽略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3.就业指导教师相对较少。有些中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安排的就业指导教师相对较少,而且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了“发布的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养少”的现象。
   4.学生就业认识上的误区。中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学专业与职业理想是否一致比较盲目,普遍存在着就业观念不科学、准备不充分、期望值过高、就业定位不准确的状况。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入学时就启动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要伴随学生完成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它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更不可能通过单一渠道进行,它必须向广泛综合的方向发展。入学时启动就业指导,使学生形成就业紧迫感,增强其职业意识。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性质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学习专业课和强化技能的意义;启发他们在学校期间有目的、有方向地充实自己,以满足未来职业对其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需求;教育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意识,使学生的职业理想与所学专业有效的结合。
   2.提供就业信息,建立中职学校就业信息网。学校应经常开设有关职业信息方面的讲座,请企业、用人单位人校宣讲,同时组织学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认清用人单位的要求,形成自己的职业目标,以便选择和确定未来最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功观。教师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品德教育,弘扬为祖国经济建设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结合自己的专业,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聘、就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出校门,到人才交流中心去调研,及时掌握人才需求状况,对照自身素质找差距;探求求职方式和方法,反复实践,增强自身求职功底,勇于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主动适应,迎接挑战。
   5.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树立其自信心。教师在就业指导中要引导学生自信、自强,注重对学生的意志、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协助学生解决好在学习和就业中出现的不如人意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就业趋势及“万事开头难”、“失败是成功之母” 的道理;逐步提高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基础,作好心理准备。
   目前,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追求一种绩效主义,在教育层面上一味追求职业技术的培养,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关注不够,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道德水准较低。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针对当前学生中出现的盲目就业、追求功利争走“独木桥”,过分包装等就业误区,中职学校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人日常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中,使就业指导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成为德育的载体。
   职业道德不是靠强制手段来实现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对职业道德的信念来维持的。忠于职守、敬业意识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热爱职业要求每个从业者能够认真地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在工作中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并产生职业的使命感、荣誉感。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融人就业指导和专业课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应加强德育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明确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摆正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在职业活动中,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要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等。这些素质的首选为思想道德素质。
   2.德育教育伴随就业指导全过程。中职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就业,改变德育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病,道德教育要以就业指导为载体,贴近学生切身利益,发挥其主渠道作用。随着人们对选人用人各个环节的问题认识逐渐深化,用人部门选人的策略不断改变,相应的育人方式也必须改变全程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德育教育将成为学生指导工作的重点。紧紧把握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将思想教育做深做细,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
   3.培养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所有从业人员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德育教育要针对学生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思想品德,才能根据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学好专业知识,增强职业能力,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
   4.职业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直接负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熟悉岗位规范,掌握职业技能,了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等,都应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的要求;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内容),又要将其涉及的职业道德融人课堂教学,以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强化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可见,突出职业德育教育的人性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
   总之,中职学校应面对现实,从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生产技能的训练和品行道德的修养为两大支柱,关注学生技能培养,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将来的岗位要求,树立奋斗目标,作好职业规划;锻炼学生就业竞争力,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增强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自信心,为以后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