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让语文教学链接生活——谈对学生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和训练

让语文教学链接生活——谈对学生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和训练

日期: 2007-7-14 14:23:12 浏览: 10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王晓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抓好语文教育同时,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关和学习观,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教育教学中去,让学生自主地将教材与生活实践紧扣起来。而在这两者间起链接工作的是对学生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和训练。
设计探究性问题是一种发掘教材隐性信息资源的好方法。所谓的“探究性问题”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新的认识,谈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获。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提高。教材学完了,教学目标达成了,师生再就教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种探究完全是自由发挥,独立阐析,不受教材局限,没有统一议题,无方向指点,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长期这样“设计探究性问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机敏的论辩能力、科学的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处世经验必定日益丰富。
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对学生的人生理想、美的认识、大胆质疑、思想矛盾等方面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训练。
一、引导学生走出理想误区
学生胸怀远大理想,对未来充满憧憬,本值得赞赏,但他们所树立的远大理想,往往脱离了生活实际,禁不起现实生活的考验。
针对这一现象,在上完《敬业与乐业》一文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综高班学生该如何去做。
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就罗列了一批自己身边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并各自联系生活实际谈了做法。
这场激烈的辩论,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的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地看问题。
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学生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二、勉励学生大胆质疑
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我在引导学生分析《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形象时,为了让学生的探究的思维活起来,我一反传统教学中视她为贪图虚荣的反面典型,特地设计了问题让他们争辩:玛蒂尔德身上有“可爱”之处吗?这一投石兴波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多角度争辩,使学生们不仅看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可鄙的一面,也看到了她的另一面。
生:玛蒂尔德诚实得可爱,项链丢了,她却从未想到过买一挂假项链赔偿。
生:玛蒂尔德坚强得可爱,她正视突然来临的“厄运”,没有被“厄运”吓倒,十年苦熬,什么活都干,终于还清债务,这种直面不幸的坚强品质,令人感动。
生:玛蒂尔德本质不坏,她采取的是一分一分积累的挣钱方式,没有丧失自我(如出卖肉体等),这一点值得肯定。
这一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和训练,目的是促动学生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教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的结论“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师。
三、拓展学生对“美”的认识
由于受影视媒体的影响,学生盲目效仿所喜欢的“星”的装束,对美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为了让学生对“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上完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训练。
问题:托尔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简朴,作者说它是“最美”的,请谈谈你对“美”的认识。
(学生情绪激昂,很踊跃)
生:黄山的奇峰陡峭、松柏参天,黄河的咆哮,这都是美的,是一种壮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也是美的,这是一种秀美。
生:你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位妙龄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时,可谓美矣,当她与你擦肩而过,不经意将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头看她,还会认为她美吗? 
生:晨曦中,那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的身影,我认为是美的。
生:什么是美?美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真实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顽皮天真的小孩,在他们眼里,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都那么美。血气方刚的棒小伙,有崇高的理想与抱负,在他们眼里,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是美的。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身强体壮,在他们眼里,拼搏与创造是美的。年逾花甲的老人,身心已有了一丝疲惫,需要夕阳红时的那片宁静与安详,他们认为宁静就是美。
在学生争辩的基础上,我作了如下小结:很好,以上这些同学从多种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谈到了什么是美,比如有自然美、行为美、心灵美,还谈到了对美的认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我们能去用心发现它、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曾说:“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茨威格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但愿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也能有这样的一双“眼睛”。
四、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
在完成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一文的教学任务后,我联系高中学生之间的流俗的“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在学生们激烈争辩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一番指导: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是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的。
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师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真正落到生活实处,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