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

日期: 2012-4-30 22:57:2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研究

 

【摘    要】随着工业模具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高职工科模具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战。本文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确定立足区域经济职业岗位群、加大有针对性培养的方略,进而明晰了有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改革思路,阐述了职业教育应结合企业发展,把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结合点,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职业行动导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关 键 词】高职工科模具教育|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Study on Talents Cultiveation for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bstract】With the prompt development of moulding industr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mould engineering is facing new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graduate employment situation,confirms the strategy that isbased on regional economic professional post cluster while increasing targeted training,makes clear of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target and curriculum reform,and illustrates tha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ith skills training run through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find the combining site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cultivating skills,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 integration" ,and carry out the " professional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gional economic professional post cluster| talents culti-va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近年来,模具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国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汽车、通讯、电器、航空等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工科院系面临的重要课题。

 

1 高职模具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模具属于一种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品,近几年随着模具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模具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势头迅猛,使职业教育之模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海网(www.xuehai.net)
    第一,国内模具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模具产业高端人才短缺,在高职院校中同样存在部分教师对专业教学驾驭能力不足的现象,如何增强专业师资力量、建立一支适应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迅速发展的师资队伍,是模具专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适应不了模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学生入学时的数理基础相对薄弱,要使学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掌握各类模具相关技能,困难很大。人才培养单位必须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制定能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组织形式接近于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达到校企融合。
    第三,教育投入力度不够,与区域经济建设不相适应。模具生产制造设备相对价格昂贵,部分学校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模具教学设施配备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具专业的建设应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展开,增强与毕业生就业企业的联系,适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包括进出口企业发展的步伐,多渠道、深层次的开展合作,在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确保教学基本设施的配备与企业的生产现状要求相匹配。

 

2 基于区域经济的模具职业岗位群定位分析

 

为了使潍坊职业学院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有针对性,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我们专门对潍坊职业学院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做了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山东省内就业,其中 2009 届毕业生在潍坊当地就业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 50% 左右,2010 届毕业生在潍坊就业的则占到了总数 60% 左右,据此我们提出了本专业建设要依托山东半岛地区装备制造业,立足潍坊地区、辐射全省的发展规划。同时,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做了调查,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将适合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职业岗位群细化定位在四个重要方面: 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加工设备操作工、模具加工质量检验工、模具装配钳工。其中,模具设计人员主要从事模具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模具加工设备操作工主要从事各类模具加工机床操作和维护工作; 模具加工质量检验工主要从事模具加工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工作;模具装配钳工则主要从事模具的装配和调试工作。

 

3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1 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具制造为核心,设计为辅技,生产做能手
    依据立足区域经济的模具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高职模具专业应以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能 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而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模具制造为核心,设计为辅技,生产做能手”。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模具设计及制造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模具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胜任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模具生产基层管理等工作。

 

3.2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形成一中心主导,三领域铸翼,能力领飞的格局——结合当地模具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情况,本着“重组、精简、优化”的思路和“必需、够用”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对专业课程作了调整,将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学习领域,即: 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把专业必修内容放在公共和专业学习领域,而把一些重要的相关课程放在了拓展学习领域供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选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保障。
    第二,凸显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打造“真刀真枪”——精选了《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及编程》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了模具专业的实用性、先进性和针对性。“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空间的真正拓展。在《电工电子技术》、《UG》、《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等课程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内容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必须同步进行,采取边教边学边做,使“教学做”在时间( 课时安排) 和空间( 教学实施场所) 上融为一体,“打造真刀真枪”,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拓展。
    第三,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及量化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决定着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施,教学环节设计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特点和专业教学特色,并选择模具或相关行业生产中某些典型产品来细化工作项目。要求专业教师要有多元化设计的理念,根据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及量化设计。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教学为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时凸显专业特点,并保证和本专业其它过程的衔接、不重复,保障专业教学效果的最佳体现。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要求,保留并精简机械通用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分析、设计及制作等内容,新增模具常用机械选用和设计等内容,以其为载体,完成分析、设计及制作,加强与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自然过渡。其次是教学活动方式的改革,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教,同时要设计学生如何学,要做到以教师为引导、学生做主体,加大学生的主观能力参与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实践教学占到教学总学时的 50% 左右。如在教授机械设计基础中“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及设计”这一项目时,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首先采用动画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而后教师给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铰链四杆机构,并通过触类旁通分析其余的工作特性、拓展设计能力,大大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大量序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达到技能熟练和技术运用规范,具备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的探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职业教育应结合企业发展把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结合点,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职业行动导向”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与企业建立长效信息反馈机制并实现职校对企业的培养、服务功能,以顺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1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源头,“名师出高徒”,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才能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开展: 第一,提内涵,每位教师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要通过参观考察、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等手段,积极参与模具行业的活动,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摸准行业发展脉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通过开展说课大赛、讲课大赛、技能比武、多媒体应用能力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助推教师的内涵提升; 同时,要创造机会深入企业,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一线生产、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第二,调结构,模具专业的快速发展速度给专业师资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培养年轻教师的同时,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要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模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做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

 

4.2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托,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切忌脱离实践的单一理论灌输式教学,避免空洞的理论,要尽量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模具实验室、实训加工中心、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教学。例如,专业老师在讲授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时,把课堂设在实训现场边做边讲、讲做结合,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技能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高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数控工艺员等多项职业技能鉴定,根据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实训,使学生在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掌握较高的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创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项训练由简到繁,能力要求依次递进,且实训内容均贴近工厂实际,使学生毕业时即能顶岗操作,便于实现与工厂的零距离对接。

 

4.3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打造更多“精品学生”
    国家各种技能大赛的举办,为精品学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专业教学中要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抓好精品学生的培养工程。技能大赛的题目与企业生产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业知识要求掌握的程度。在大一时任课老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将学习积极主动性高、创新设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同学选拔出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选修课对他们加强辅导,拓展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并通过参加大赛进行实战拉练,培养出更多精品学生,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整个专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以点带面”,通过他们带动整个专业学生实现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良好发展势头,保证毕业生的整体质量。

 

4.4 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达到利益共享的一种合作模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升,离不开校企合作。近年来,模具专业教学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课题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融入企业需求,邀请歌尔声学、富源增压器等多家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专业和课程建设,确保专业和课程设置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在师资力量的培养方案中,融入下企业锻炼计划,计划性的派专业教师到潍坊富源增压器等对口合作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能够快速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借助企业环境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将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和先进技术引入教学一线,使模具专业的教学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借鉴。另外,通过与企业深入开展科研和学生顶岗实习合作,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也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共赢,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要广拓思路,加强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向更深的层次整体推进。

 

4.5 依据就业市场需要,适时进行教学改革
    第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新换代能力强的模具专业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适时改革教学内容。
    第二,教学手段的改革。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要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吸收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恰当选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工程实例教学、启发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结合课程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并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系统地开展项目化、模块化等教学改革。
    第三,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针对高职教育时间短、任务重和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能力主导、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力主导”就是淡化理论灌输,把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主导。“分流培养”即在教学中开展分流教学,根据对学生的兴趣、知识掌握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摸底调查,进行分方向培养,对于理论基础扎实、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同学,重点进行模具设计能力的培养; 对于动手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则进行模具加工设备操作能力培养; 对于知识宽泛、协调能力强的同学则培养其模具装配和调试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按照企业的用人计划进行“订单培养”等,实现广渠道、多元化的办学理念。确保毕业生的质量,做到使学生毕业即就业,以实现职校专业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狄庆华.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 7) :23
    [2]张田荣. 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与市场需求结合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13) :35
    [3]张勇等.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1) :75
    [4]原红玲,于智宏. 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 2) : 38
    [5]杜洪香.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 1) :53 ~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