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构建就业导向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

构建就业导向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

日期: 2012-4-30 22:49:5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就业导向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构建就业导向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析了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初步构建了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模具|就业|教学体系

 

0. 引言

 

模具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促使模具技术也在飞快发展。由于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装备被引进和使用,不仅需要科技开发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在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海网(www.xuehai.net)然而,掌握并且熟练运用这种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当前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模具生产、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这也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而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使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实践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1 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而实践教学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

 

1.2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教学体系时,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体系之中。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做到理论教学为实践能力服务。

 

1.3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要、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立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1.4 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内外CAD/CAM技术的飞速发展,CAD/CAM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模具行业,对操作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具备模具CAD/CAM技术的人才在就业中处于有利地位。构建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非常必要。

 

2.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面向市场,以行业为依托,认真分析模具行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能力标准,明确模具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以模块式教学为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应遵循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从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应合理有序,要从形式、内容、项目、时间上与整体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相衔接,确保实践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高职模具专业教学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来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由以下四个层次的实践环节构成:专业认知实践、专业技术实践、专业设计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

 

2.1专业认知实践,形成实践知识的理念
    通过专业参观实践、金工实习、演示实验、冷冲模、塑料模的拆装实训,目的在于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了解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构建实践知识的平台,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形成实践知识的理念。

 

2.2专业技能实践,培养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以机械制图及CAD绘图实训、机加工实训、数控编程及加工实训、模具钳工实训等配合专业理论内容的集中技能实训,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3专业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模具CAD/CAM、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课程设计、工业产品建模等课程设计、创新制作和第二课堂活动为主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

 

2.4专业综合实践,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通过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保证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从事有关的生产工作。
    以上四个层次的模块构建,充分考虑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突出了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基本思想。

 

3. 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关键因素

 

3.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高职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要具备这一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基地,依赖于学校营造的实践环境。必须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加大投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相当档次的校内实习基地。同时,还要与相关企 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得到认识、观察、演示、操作、仿真和模拟的实际训练,从而验证、丰富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均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
    大力发展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3.2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
    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培养的是既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积极引进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工程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当务之急。除此之外,还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锻炼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聘请校外专家、教授以及企业中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职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还应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经常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教师的思想,拓宽教师的视野。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强化对教学规律和专业建设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3健全职业技能教育机制
    建立从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到质量评估的行之有效的实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将理论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放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尽量选择来自生产一线的设计课题,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工厂中进行,让学生边实习边设计,要求学生把实习过程中所用的模具绘制成图纸。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新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应加强规范与考核,把实践教学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3.4用企业文化充实实践教学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经营管理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作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就业,而模具企业由于其产品精度要求高、生产任务紧。如果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较早地了解模具企业的经营与精神文化,使学生在了解中认同模具行业的前途和行业规则,以使学生进入企业时能尽快转换角色,适应企业新的环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因此,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是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使之尽快适应企业新环境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安.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6,(2).
    [2]王荣.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6,(1).
    [3]徐友良.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