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应建立与“工学结合”相对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与“工学结合”相对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日期: 2012-4-27 0:04:2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论文代写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亟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从组织保障、检查评估、信息处理分析、信息反馈四个方面来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监控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以传统学科教育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如观念封闭性、要素的一维性、方式的单调性、评价的终结性,已成为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瓶颈。为此,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应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有待重新构建,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向

 

从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来看,需要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行重新认识。学海网(www.xuehai.net)就内涵而言,教学质量的实质与核心是育人质量;就外延而言,教学质量包括为育人活动提供课程、环境、师资、管理、培训等领域服务的资源与活动的质量。尤其是广大高职院校,其发展方向将是面向各职业领域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开放式平台。在进一步认识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内涵与外延基础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

第一,从刚性走向柔性。以往的教学监控是刚性为主,是以监视、控制为出发点的,其作用在于了解教学情况、控制教学行为、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并且多以定量的指标来评价。这种监控看似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和规范,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而柔性教学监控则强调发展性、过程性和人本性,重在对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诊断,强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和学生的潜在优势和整体进步,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对教师的评价重点则从教学基本功到教研、教改及创新教学的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则从重视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转变。

第二,从一元走向多元。在以往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中,人们始终把课堂教学活动停留在学科本位观念内,框定在“特殊的认知活动”范围内,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人类己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的过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课堂便成了教师演出的特殊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的角色。由此不但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而且形成了教师是教学监控的唯一主体的单向教学监控模式。而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监控则强调从单一走向多元,运用多种方式对整个教学体系的监控,把所有参与教育的要素和活动都纳入监控范围,既重视一般常规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监控,又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既重视对专任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又重视对兼职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既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核,又重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既重视对静态教学的监控,又重视对动态教学的监控;既重视学生的校内评价,又重视社会评价等,从而形成各要素相互配合、各活动相互协调、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推进、效果最优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第三,从静态走向动态。以往的教学评价或者教学监控,主要侧重于对结果的考核,而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求就是要对教学体系的各个要素、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前期保证、过程保证、终期保证三个阶段。前期保证,主要是对教学准备情况进行评价。过程保证是对运行中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终期保证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改善下一周期教学的状态。

第四,从封闭走向开放。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从封闭走向开放是高职院校开放式教学的必然要求。开放式教学不仅意味着有更多的行业、企业与社会人士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意味着教学质量需要接受来自行业、企业、政府、社会等更多利益相关方面的监控,还意味着必须有更为开放的监控途径。这不仅需要广大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予以足够的重视,更要采用与建立更具实效的监控机制与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强化外部监控队伍的建设,需要建立融合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监控队伍,使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与行业标准、企业与家庭需求相结合;二是在进一步发挥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监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在其职业生涯的开始必须培养的能力:三是采用问卷、访谈、个案分析、在线问答等实证性的监控方法,获取更为具体、有效的信息,提高质量监控的时效。

第五,从课堂走向课程。课堂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场所。从课堂走向课程意味着教学质量监控需要更为宽阔的视野,更为强调课程的设计。一是要注重课程设置。这主要是指强调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课程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与结构,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应,使各门课程的教学“紧密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项目课程开发等都是可供参照的开发模式,有助于优化课程设置。二是要注重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这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标准、案例、课件、录像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网页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要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这主要是让课程考核方式更加符合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特点,避免因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而影响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判断,使课程改革无法彻底。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

 

创建工学结合背景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到工学结合的复杂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职业(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围绕着高职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突破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的束缚。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坚持“以内为主,以外促内”,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必须以学校质量控制和自我表现评估为主,外部质量审核、专业认证和水平评估为辅。二是科学性原则,坚持“多元评估”。质量监控以教育评价为主要手段,推崇评估形式的多元性,评估主体的参与性。实行审批评议、自我评估、质量审核、水平评估、社会评估和数据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三是引入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分工负责,过程监控”。政府不是质量管理的唯一主体,学校和社会各相关行业作为利益关系人也是主体,甚至学生家长、学生都应该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成的模式有多种,但总体而言,无论是何种模式,都应包括质量决策、指挥、管理机构、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教学条件的支持与保证、质量文化建设等。

1.建立健全校内外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系统。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 度、干部及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校(系)内部进行的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观摩、教学评优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学校应组织专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外调查,并形成制度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如建立包括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多渠道科学地收集信息,形成对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组织领导系统一般都是由主管副校长、教务处长组成,组织领导体系需要正确的决策,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理念,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氛围,提供组织、机构保障;确定质量目标,并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总结学校各项管理经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构建一个由教学校长、专家性质的校(系)教学委员会,专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教务处、督导室)以及临时组织的监考和巡考队伍等为主体组成的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体系,使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要保证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保持教学督导机构的独立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机构应独立于教学管理部门之外,以保证其独立地监督、指导教学管理活动。其次,合理安排教学督导人员构成。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应聘请企业、用人单位代表担任院校的教学督导,并达到不低于1/3的比例。第三,落实院系二级督导体系。学院级督导机构由院长根据学校规模和专业数量直接委任。二级学院(系)一级,也应当建立督导小组。二级学院(系)级督导小组的成员,主要由教学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担任。

3.确保畅通的校内外信息反馈系统。将结果反馈给被评者和相关管理者,要注意可靠性以及信息的通畅。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信息的采集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信息反馈系统同样应该保障校内、校外两个系统。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同时应有专人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踪,保证问题的解决落实。

4.建立运作有效的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许多高职院校对信息的收集可能很全面,但往往缺乏对收集后信息的处理,然而信息的处理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其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信息处理不好,可能问题会依旧存在。信息的处理应注重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对于一些重点关注问题要选取合适的样本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信息处理后的反馈要突出重点,要有的放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构建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为主、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Z].

[2]陈利荣.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06).

[3]马伯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4]方舒燕.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5]周玲.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0(03).

[6]王成方.创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4/15).

[7]壮国祯.基于PDGA的高职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05).

[8]陈绍敏,戴四新,蒋燕.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