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究
第 2 期 计 算机教育
2010 年 1 月 25 日 Computer Education No.2 Jan.25,2010
54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2-0054-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渐进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究
孙志恒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北京 100192)
摘 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一种
新的课程设计模式,即渐进式课程设计模式,并且通过和传统的课程设计安排模式进行比较,阐述新模式的
优点,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渐进式模式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根
据国家有关教育部门规定,该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
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
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
法,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
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
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系统
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
课程,在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
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的实践环节,即课程设计更是锻炼和检验学生应
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目
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安排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之
后,集中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或者
计算机中心)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经过尝试和对比,
本人总结出了一种比较新的课程设计方法——渐进
式课程设计方法。
1 渐进式课程设计模式与应用举例
1.1 设计模式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包括系统分
析、设计和构造。“分析”通常是指对现有系统的内、
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解、剖析,明确问题或机
会所在[1]。系统设计则是把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逻
辑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系统设计实际上是为需求说
明书到程序设计的过渡架起一座桥梁[2]。系统构造包
括系统组件的开发、安装和测试[3]。一般而言,“信
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时数为 56 个左右,周
学时为 4 学时。传统上,课程设计是由授课教师安排
在讲完课程之后,在该课程授课的第 17 周开始在计
算机中心(或者实验室等)利用 1~2 周的时间集中完
成课程设计任务。其模式如图 1 所示。
和传统的课程设计安排不同,渐进式课程设计充
分利用整个学期的时间,从讲授课程的第 3 或者 4
周开始,就把课程设计任务和进度以及相关要求按小
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完成
和提交完成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内容提出修正
意见和建议,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一直到最终得到
一个比较满意的课程设计成果。教师利用集中课程设
计时间对学生集中指导一周(如果集中时间是两周,
建议集中设计时间用一周,集中指导可以省略),并
且利用一周的时间通过逐个答辩方式进行审查。其模
式如图 2 所示。
作者简介:孙志恒(1968-),男,北京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
孙志恒:渐进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究
55第 2 期
图 1 传统的课程设计安排模式
图 2 渐进式的课程设计安排模式
1.2 应用举例
因为学生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的业务不
是很清楚,所以课程设计的案例最好结合学生所处的
环境。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完成学校的图书馆书管理、
宿舍管理、教室管理、学生就业分配管理、合作办学
管理、教材管理等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以及系统的部分
实施。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为例,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如
表 1 所示。
任务下达之后,学生必须按照进度要求完成相关
的内容,由教师根据业务的合理性、完整性以及提交
内容的规范性等标准审核学生提交的电子文档,并且
及时反馈改进意见,让学生继续修改。并且可以把改
进作业的成绩和前面的成绩加权求和作为学生的平
时成绩。如果学生不能够按时提交任务,迟交一天扣
除本次作业的 10%的成绩(可以灵活掌握),依此类推。
表 1 图书馆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举例
进度 完成的内容
完成
质量
修改
意见
2009 年 3 月
14 日*—20 日
熟悉图书馆管理的业务,了解
组织机构以及功能需求,利用
Project 软件建立小组进度计
划的甘特图,3 月 20 日提交。
良好 ******
2009 年 3 月
21 日—27 日
利用所学的系统需求获得的
手段获得业务需求,完成事件
表。3 月 30 日提交。
合格 ******
…… …… …… ……
* 假设 2009 年 3 月 14 日布置任务。
计算机教育
Computer Education
56 2010
最后学生成绩由小组提交的报告成绩和学生个
人答辩成绩加权求得。如表 2 所示(个人答辩成绩评
定表略)。
表 2 小组报告成绩评价标准
A(50%) B(10%) C(30%) D(10%) 合
计
内容完整(问题
阐述、结构化系
统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系统分
析与设计、数据
库设计、输入输
出设计)
报告符 合要求
(封面、目录)、图
表规范(有图例,
图形和表的标识
正确),语 句通
顺,结构合理
系统 分
析和 设
计正 确
合理
具 有创新
思想,能提
出 自己的
观点
2 渐进式课程设计模式的优点
和传统的利用学期末的 1~2 周的集中课程设计
相比,渐进式课程设计具有很多的优点。
(1) 课程设计时间充沛。学生具有充沛的时间进
行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的课程设计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不是简单的分析和
设计技术的应用,而是一个综合运用管理思想、系统
分析和设计方法论以及信息技术的过程,是一个迭代
式、不断修正和提高的过程。渐进式的模式可以为学
生提供近乎一个学期的课余时间来完成设计任务,这
是传统方式望尘莫及的。这一点在图 1 和图 2 中表现
的非常清楚。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和团队精神。因
为设计任务是以项目方式分配给每个项目组的,并且
要求他们以对待一个实际项目的态度完成设计,每个
组有一个组长,相当于项目经理。组内要进行合作分
工,编制相关的进度,搭建一些分析、设计以及实施
环境等,并且在每周至少有两次集体讨论,通过一个
学期的合作,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
炼。传统的课程设计环境基本上不安排小组讨论。
(3) 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系统分析设计的内
涵。随着同组成员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和教师
展开足够的沟通,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越来越透彻,
对问题的分析也就越来越深入,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方
案也就会更加合理,学生的收获也就会越大。传统教
学模式由于时间短,学生很难对问题理解的非常深
刻,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忽
略了信息系统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工程这一
含义。
(4)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
设计任务安排早,学生们就能够按照要求花两周甚至
更多的时间进行一些实地调查获得需求,并且从中得
到一些启发,体会到系统需求获得的不容易和重要
性。而且,学生们更被鼓励利用其家长和亲戚朋友等
资源,以其父母亲戚朋友所在单位的业务为项目背景
来开发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学生们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或者虚拟项目中出
现的问题,通过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寻求解决合理
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体会到现实当
中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更能够
锻炼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
方法不可能允许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
(5) 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
为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渐进式的课程
设计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进度提交各个阶段的课程设
计成果,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们存在的各种各样的
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讲
解,不会使问题“隐藏”起来。因为学生是项目组成
员,他们会对教师的讲解非常关注,听课质量就会明
显提高。有些课程设计项目是来自于学生家长所在单
位,这些业务可能很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很高,课堂互动效果会非常
好。和传统的方式比较,渐进式的模式把课堂教学、
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课程设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而不是割裂的状态,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
深刻理解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内涵。
(6) 推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渐进式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像一个 IT
团队那样学会自我管理,而且要自我学习。每个小组
自己决定开发进度和讨论时间以及方式等。由于有些
小组进度快,可能需要用到后面老师还没有讲到的知
识。老师会指点他们需要看哪些章节,哪些参考书以
及到哪些网站获得相关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获取知
识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帮助,是一种比较好的锻炼方
式。学生们通过探讨,看是否能够运用 BPR、TQM、
JIT 等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改善当前的业务或者管理方
式等,学生们也被鼓励尝试在分析和设计方面采用一
些新的工具或者方法。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很难做到
孙志恒:渐进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究
57第 2 期
这一点。
3 渐进式课程设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渐进式课程设计是否可行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
一是环境;第二是可操作性;第三是教师因素。
不同于传统的课程设计只是让学生利用 CASE
工具等完成流程图、用例图、时序图等,渐进式的课
程设计要求学生必须考虑如何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
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如何解决项目实际存在的问题。
这更多的是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项目进行
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
统把他们的观点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所以,在
环境配置上对于渐进式的课程设计而言没有任何问
题。再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个人计算
机,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课程设计所需要的软硬件
甚至网络平台的搭建,这样不仅仅可以使得课程设计
更加灵活,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组建系统开发环境的
能力。
学生们希望更能够像一个 IT 团队一样工作,虽
然有其他课程,有时甚至很忙碌,但是事实表明他们
在提交完成的任务方面还是非常积极主动的,而且对
于提交的任务的质量非常重视,并且主动地和老师进
行沟通,积极改进设计方案等。有的组提交的报告超
过一百页,这足以说明渐进式课程设计模式的确对学
生来说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在渐进式课程设计中的引导作用很大。一方
面,教师需要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把管理、信息技
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融合在一
起,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
尤其是对于学生带过来的“项目”,必须能够很快理
解,并且在课堂上能够结合理论知识等进行剖析。再
有,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因为课程设计几
乎是利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这期间通过课间、课
下或者互联网等方式解答学生们疑惑,或者参与他们
的讨论,而且要花很大的精力审查每个组的任务完成
情况,尤其是最后,要对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进行答
辩审核,从而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成绩。
4 结语
渐进式课程设计模式和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相
比具有很多益处。它不仅仅能沟使得学生具有足够的
时间进行需求分析、进行系统的设计以及实施等,而
且能够通过长达将近一个学期的课程设计过程培养
每个开发团队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的精神,保障每个
团队和指导教师之间进行足够的交流和沟通,除此之
外,有些开发团队还可以能够对开发出的原型进行修
整和完善,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管理信息
系统的开发内涵。和传统课程设计模式相比,渐进式
课程设计模式把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结合得更加紧
密,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可以相互促进,使得学生受
益更大,而且这种方式不过多地受到时空的限制,可
行性很强。通过实践检验也证明如此。
参考文献:
[1] 甘刃初.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7.
[2] 戴伟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9.
[3] Jeffrey L.Whitten, Lonnie D.Bentley, Kevin C.Dittman.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M]. 肖刚,孙慧,译. 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5:618.
The Study on the Gradual Advance Course Project Mode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SUN Zhi-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 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ents. A new mode for
the course project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re expressed by comparing the new method with the
old one, and the feasibility study is also done.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course project; gradual advance mode
(编辑:彭远红)
渐进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模式探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