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国外汽车空调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国外汽车空调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日期: 2010/4/1 浏览: 5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制冷学报 120o2年第 4期

国外 汽 车 空调 系统 技 术发 展 趋 势

陈江 平

(上海 交通 大 学 制冷 与低温 工 程研 究所 上 海 200030)

摘 要 近 年来 ,环 保 和能 源 问题成 为 世界 关 注的 焦点 ,也 成 为 影 响 汽 车业 发 展 的 关 键 因 素 ,各 种 替 代 能 源 动 力车 的

出现 ,为 汽车 空调 业 提 出了新 的课 题 与挑 战 。结合 国际汽 车空 调学 会 (MAcs)、美 国汽 车工 程 师 学会 (sAE)和 美 国环

境 保护 机 构 (os~ a)对 汽车 空调 业 的有 关政 策 ,对 国外 汽 车空 调 系统 技 术 的 发展 趋 向进 行 了讨 论 ,以期 为 国 内汽 车

空调 制造 业 的同行 们 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市政 工 程 环境 保护 综述 汽车 空调

Techniqu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internation al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bstract Environm 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problem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and becom e a jm —

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 ent of autom otive industry.The new ly de ve loped powertrain vehicle take chances and chal—

lenges to the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In this paper,Police s of MACS(M曲 ile Air Condition Society),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and 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are summarized to give reference to

Chinese colleges.



Kew ~orde -City planning enginee ring,Environm ent protection,Sum marize,Automotive air—condition.

1 汽车 空调 系统在 汽车中的重要性 日益突 出

国际汽 车市场竞 争 日趋激烈 ,为获 得市场 ,生产

出价廉 、安全 、舒适 和低排放 的汽 车是 各大汽车生产

商的努力 目标 ,汽 车制造 商不 断地 根 据用 户 的要求

更新汽车设计 ,并 期望通 过利 用 新技 术来 提供 更好

的性能 ,而是否需 要增加 成本 则 主要 取决 于获 得 的

利 益(如环保 )是否足 以补偿 。

汽车空调 系统作 为影响汽车舒适性 的主要总成

之 一 ,为汽 车提供 制冷 、取 暖 、除霜 、除雾 、空气 过 滤

和湿度控 制功能 ,汽 车空 调 系统 已成 为汽 车市场 竞

争的主要手段 之一 。其 中 ,采 暖 系统 可使乘 员避 免

过量着装 、为车窗提供除雾 和除霜功能 ,提供舒适性

和安全服务 ;冷气 系统则通 过制冷 、除湿来提供舒适

性 ,通 过使司机保持警醒 、允许关 窗等措施提供 了安

全服务 ;采 暖和 冷气 系统 还 可提 供 除 尘 、除臭 的功

能 。这些功 能 已成为车辆必不 可少 的要求 。虽 然 目

前轿 车的燃油余热足够提 供轿 车 内的采 暖和 除霜的

需要 ,但 近期研 制 的高效汽油 、柴油发 动机 的余热会

进一步减 少 ,电动车 和混合 动 力车则 不 得不牺 牲 驱

动性 能来提供采 暖和制 冷 ,因此必 须通 过提 高 汽车

空调系统 的效率来减 轻汽车 的动力 负担。

对 于新一代 的环保 型 汽车 ,如 电动 、混合 动力 、

一 30 一

燃料 电池 和其它 的低 排 放车辆 ,由于本 身 动力 远小

于传统 动力 车辆 ,能够 提给 空调 系统 的动 力极 为有

限。拥有一套 节能 高效 、性 能可靠 的空调 系统 对开

拓市 场至关 重要 。

2 评价汽车 空调 系统性 能的 LCCP

汽车动力 的更 新 和新技 术 的应用 ,对汽 车空调

系统提 出了新 的挑战 ,也 给许 多新技 术 的应 用创 造

了机会 。“蒙特利尔议 定 书”规 定 ,原来 在 汽车 空调

系统使用 的工 质 CFC12,在发 达 国家 的使用 已经在

1996年停 止 ,在 发展中国家则在 2O06年停止 。 由于

各方 面的努力 ,CFC12已逐渐被 HFC134a所取代 ,我

国从 2001年 1月 1 13起 已禁 止 在新 生产 的车辆 中

使用 CFC12为工质 的汽 车空 调。HFC134a具有 ODP

(大气臭氧层 破坏指 数 )为零 、C,WP(温 室效 应指数 )

为 CFC12的六分之 一 、不 可燃 、低 毒性 、制冷 量和 系

统性 能与 CFC12相 当等优 点 ,因而作 为 “过渡性 ”的

替代工质在世界 范 围内得 到认 可 ,但 由于它 的温 室

效应指数 仍 然较高 (为 co,的 1300倍 ),已列 入“京

都协议 ”规定 限制发展 的工质范畴 。

为准确 评 价 新技 术 在 汽 车 空 调业 的应 用 可行

性 ,国际汽车空 调学 会 (M_ACS)、美 国汽 车工 程师 学

收稿 日期 .'2002年 03月 04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制冷学报 >>2oo2年第 4期

会 (sAE)和美 国环境 保 护机 构 (u.S.EPA)合作 ,并

提出汽车空 调 “生命循 环 气 候 指数 ”(n Cycle Cli—

mate Performance,简称 LCCP)的概 念 ,来 评 价 汽车 空

调系统工质及燃 油消耗等综合指数 ,所谓“生命循 环

气候指数 ”包括 了从产 品生产 、使 用的原 材料和部件

到废 品处理所 造成总 的直接 和间接排放 。

汽车空调 运行引起 的温室气 体排放量约 占汽车

排气 管排 放量 的 2% 10%,随 着 高性 能 发动机 的

使用 ,这一 比例逐 渐 变大 。 目前使 用 汽 车空调 在总

的温室气 体排 放 中所 占 比例仍 很 小 。在美 国 ,EPA

统计 的汽车空调引起 的温 室气体排放约 占全球 温室

气体排 放的 0.1%。

温室气 体 排 放 发 生在 汽 车 生命 周期 的每 一 阶

段 :生产 、使用 、回收处理 。LCCP表示从 生产到 回收

的排放量 ,包括零部件材料 使用的能量造成 的排放 。

LCCP概 念 比原 先 使 用 的 “TEWI”概 念 更 为 科 学 。

“TEWI”只包括 了制 冷剂 的直 接排 放 和 系统 运行 能

耗造成 的间接 排放 ;LCCP还包 括 了制造零 部 件 、制

冷剂 消耗 的能量 、替换 及服务耗能 。

3 减 少直 接或 间接排放 的手段

温室气体 的直接 和间接排放量依赖 于空调系统

及其 零部件 的设计 水平 和产 品质 量 ,同时跟 车辆运

行环境 的温度 和湿度 有关 。对 一定 的制冷 剂 ,直 接

排放率主要受 系统 工作 压力 影 响 ,而环 :毙温 度 和压

缩机输入功率 又决定 了制冷系统 的工作 压力 。问接

排放 主要 由生产 系统 所需 的能 量 、保 证 一 定舒适 性

所必须提供 的冷 量及制冷系统 的效 率决定 。在某些

环境下 ,燃料消耗 引起 的 间接排 放远 远 大于制 冷剂

泄漏 引起 的直接排放 量 ,尤其 是 在报废 之前使 用制

冷剂 回收装置 。而在某些气候 条件下 因为很 少使 用

空调 ,直接排放 则是 LCCP的主要部分 。

减少直接排放 的措施 :

1)在维修 和 车辆 报废 时 使用 制冷 剂 回收和 再

利 用设 备 。

2)改进零部件 质量减少 泄漏 ,降低软 管汇漏 率

并尽可能减少软管 长度 ,改进 管路 接头 ,在 可能 的情

况用 “全 封 闭 ”的结 构 代 替 开 启 式 压 缩 机 的轴 封 。

Hutchinson公 司开发 的新 型车 用制冷 系统 双 端 面密

封接头 的泄漏量与单“O”型圈密封 接头 的 比较 。在

127oC,3.2MPa表压 下 ,30天 的泄 漏测试结果 表 明新

型 的泄漏 量减少 了 80%。

3)减少 制冷剂 充注量 。

4)改用低 GWP值 且蒸 汽 压 力适 当、渗 透 率较

小 的制冷剂 。

减少燃料 消耗 引起 的间接排放 :

1)通 过 增 加 车 厢 隔 热层 厚 度 、改 善 车 厢 密 封

性 、减少玻璃传热 (如采用光线选择性 玻璃 、隔热膜)

等措施减 少车厢热负荷 。

2)进行压缩机 容量 调节 ,减少 过度制冷后 再加

热 而引起 的能量损耗 。如 日本 电装开发 的电控变排

量压缩机用 电磁 阀代替 原有变排量压缩机 的气 动阀

(图 1),使压缩 机输 气 量可 在 0—100%范 围连 续调

节 ,这种 结构 不仅节 能 ,而 且不 必安装 离合 器 ,因而

减轻 了压缩机 的质量 ,并 大大提高 了系统可靠性 。

制 冷

制 冷

图 1 日本 电装开 发 的电控 变排 量 压缩 机

图 2 高 效 的过冷 式 冷凝器

贮 液 器

3)通过控 制 、减少摩擦 、蓄 热 、改 善传热等 措施

来 提高系统零部 件的能源利用效率 。如 图 2为过 冷

型冷凝器 ,该换 热器将 传 统 的冷凝 器 、贮液 器 、干燥

过滤器和过冷 器合成一 体 ,可确 保 节流 阀前 的过 冷

度而提高效率 ,且 因减小 了贮 液器 的 内容积 而可 减

少制冷剂充 注量 。

4)使用高效率零部件 以减轻质量 。

5)采用新 的 系统或 新 的制 冷剂 来 达到 更佳 的

LCCP值 ,并提供令人满 意的加热 、冷 却 、除霜 、除湿 、

除雾 和湿 度控制性能 。

如一般车辆在冬季将外 部空气经加热 器引入 车

室 内除雾 (新 风模式 )时 ,同样量 的热风被排 出车外 ,

因此造成 采 暖 负荷 的 70% 的热量 损 失 了 。 日本 电

装开发 的内外 空气 双层循 环系 统 (图 3),只将 加 热

后 的外部热空气 引入 车室 顶部 ,而 使室 内空 气在足

一 3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制冷学 报)2oo2年第 4期

部循 环 ,这样可 减少 一 半 的热量 损失 。而在 夏季 这

种通风方式约可节 约 40%的动力 。

热 风 在地 板上 方 循 环

图 3日本 电装 公 司 的双层 内外 空气 循 环

4 未来新型 动力车可能使用的 空调 系统

汽车 动力系统 的环保设计对 市场 的影响要远远

大 于汽车 空调系统效 率对 客户 的影 响 ,然 而对 于能

源利 用效 率最高 的电动 、混合动力 、燃料 电池及低排

放 汽车 ,它们是否 能被 用户 接受 却往 往依 赖 于是否

拥 有效率更高 的采 暖和空 调 系统 。例 如 ,单 用 电力

制冷和采暖可使 电动车和燃料 电池车 的可行 驶里程

减少 50%以 上 ,以至连 典 型城 市 交 通都 难 于适 应 。

对于 日益开拓 的家用轿 车市 场 ,微 型车 用 于空调 的

能量少 于普通 车辆 ,但这 部分 能量 在小 功率 发动 机

的输 出功中 占的 比例却不小 。

由于国际社 会 的共 同努力 ,在 全世 界 范 围 内实

现 CFC12到 HFC134a替 代 的速度 和 花 费 比各公 司

单 兵作战要小得多 。如果新 的技术能够在全球 范围

内被接受 ,则 可 能 有 同样 的好 处 ,但 是 不 可 避免 的

是 ,有些新 的设计 只在 某些 气候 条件 下或 某些 特殊

市场规则下才有优 势。因此在全球范 围内可能存在

多种技术选择 。

目前带空调 的汽 车一般 在湿 度控 制 功能 ,空气

通过冷却除湿后再 被 加热 到一定 的温度 ,以控制 车

窗除雾并保证乘 客舒 适性 。这一 点在 新的系统设计

中可能会遇 到挑 战 ,例如 在 电动汽 车 中使用 热 泵型

空调供 暖 ,能够提 高能源利用率 ,但要 同时实现湿度

和温度 的控 制却很 困难 。

未来新 型 空调 系统 的开发 必 须 与 汽 车 开发 同

步 ,以适应新 的变化 :如发 动机 效率 提 高 (余热 量减

少)、电气 化 、混合 驱动 动力 及其 它新 型零 部件 使用

后 导致空调系统特性 的变化。

1).汽车 电气化 日益 加强

新型 的电子元 件如加热座椅 、娱乐 系统 、电子导

航等在 汽车上的应用 日渐广泛 ,为 了适应这些技术 ,

汽车生 产商 正在 拟 转 向 42V系统 。采 用 高 电压 系

一 32 一

统后有可 能去除皮带驱动 的系统 ,如发 电机 、空调压

缩机 、水泵及动力 转 向泵等 。这使 在 汽车 空调 系统

中应用全封 闭压缩机 成 为可 能 ,并 且 只要 发动 机舱

内靠 近仪表盘 的部分 在 足够 的空 间 ,就有 可能 用金

属管代 替软管 ,从而大大降低制冷 剂泄漏 。

2).电动车及一些混合 动力车需要负荷调度

电动车和一些混 合驱动车为 了达 到高效 和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 的 目的 ,以尽 量 少使 用燃料 来满 足 动

力要求 。例如 ,一些 混合 驱动 车在 发动 机模 式时 利

用 多余动力对 电池充 电 ,当 电池充 电完 成 时则切 向

电动模式 。相应地空 调 系统 的设计 面 临新 的挑 战 :

因为无论发 动机模式 和 电动模 式时都 需要 空 调 (或

采暖)。

丰 田混合动力车 为了节约燃料设计成在发动机

模 式和电动模式 中间来 回切换 ,只在 发动 机模 式下

开启空调 ,因为空调 的压缩 机 由发 动机 通过皮 带 驱

动 ,发 动机必须运行 以产生热量 ,在汽车 临时停 车或

持续减速时切换到 电动模式一只有在需要 空调 时才

开启发动机 。本 田的混合驱动车有一个小 汽油发动

机 ,与电动马达并 行 以补充 动力 。本 田采用 独特 的

“经济 模式”使 发动机 阶段性 地 怠速 运行 ,以确保 车

室 内保持在舒 适 的温度 。在空调 (或采暖 )负荷较大

时 ,需要保持发 动机连续运转 ,以确保 舒适性 。

3).新的零部 件技术可减少 空调或采暖负荷

增 强车身隔热 、改进 门封结构 、玻璃镀层和其它

新技术的应用都 可减少 车室 热 负荷 ,从 而减少 用于

空调或采暖 的能耗而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 。

5 技术选择

至少有六种 方案可减少汽车空调 系统的温室气

体排放 量 ,三种 方 案是 改 进 现 在 I-IFC134a系统 ,三

种方案 是采 用新 的制 冷剂 ,每 一个 方 案都 有其优 缺

点 。

方案一 :改进 I-IFC134a系统的维修和处理环节

在 维 修 和 报 废 空 调 系 统 时 回 收 和 再 利 用

HFC134a,以减 少 直接 排 放 对气 候 的影 响 。这 一 方

案需要 国家法律 保证 。据估计 发 达 国家 在 1~2年

内的 回收率可达 90% ,而发 展 中国家 的实施则 需要

2~3年时间 。

方案二 :改进 HFC134a系统

这一方案通 过改进 传统 的 I-IFC134a系统 ,减 少

系统充注量 、提高 部件 品质 来提 高 系统效 率 。与制

冷剂 回收相结合 ,这 一 方案 的收益 最 高。估计 改进

后的 I-[FC134a系统 会 在 1—3年 实施 。Visteon[3 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制冷学 报)2002年第 4期

其传统 HFC134a系统进 行 了改造 ,以变排 量压 缩机

取代原有 170ee的旋 转 斜盘 式 压缩 机 ,以同样 换热

面积 的过冷式冷凝器 代 替原 平行 流冷 凝器 ,以 同样

换热面积 的挤压管 蒸发 器代 替原 层叠 式蒸 发 器 ,以

1.5冷 吨的热力膨胀 阀取代 原 系统 中采用 的节 流短

管 ,新 系统 同时采用 了新型软管 和接头 ,使 制冷剂泄

漏分 别 减少 78%和 88%。新 系统 的充 注量下 降 了

18% ,而系统 CoP则提高 了 32%。

方案三 :全封闭 HFC134a系统

这一方 案 是采 用 全 封 闭 的 HFC134a系统 及 制

冷剂 回收技术 ,其实 施 时 间依 赖 于 电动 汽车投 入市

场 的时间和市场 占有率 ,据估 计至少 需要 4~5年 时

间。全封 闭系统在 固定 空调 中的使用 已经 很成 熟 ,

在汽 车上 的使用没有大 的技 术障碍 。这种 系统对 目

前 正在开发 的传统 内燃 机汽车高 电压 系统和未来 的

电动 、混合 驱动车都非常有吸 引力 。

方案 四 :在改进 的系统 中使用碳 氢制冷剂

汽车生产商 和供应 商们在 正研 制使用 碳氢为制

冷剂 的汽车空 调系统 ,尤 其是 采用 载 冷剂方 式 降低

可燃性危 险的两级系统更有 吸引力 。1999年 Delphi

开发 了带 两级 冷 却循 环 的碳 氢 系统 (图 4),并 在凤

凰城会议上 与 HFC134a系统进 行 了 比较 ,但新 系统

的效 率和可靠 性仍有待进一 步 的研究 。在汽车中使

用可燃制 冷剂必须 经过 大量 工程 验证 和测 试 ,而 且

在 商业 化 以前必须经过 制订标准 、维修程序 、生产和

技 工培训的过程 。但这一 方案与封 闭系统和二氧化

碳 系统相 比没有大 的技 术障碍 。据估计 在第一辆车

上装这种可燃工 质约需 4~5年 。

图 4 DFAPHI的两级 碳 氢车 用空 调 系统

方案五 :在改进 的系统 中使用 低 GWP值 的 HFC152a

制冷剂

采用载 冷 剂 方 式 的 两级 HFC152a系统 也在 研

制 中 ,HFC152a的燃烧 热 约 为丙 烷 的 2/3,因而 可燃

性 比丙烷小 ,但与碳氢制 冷剂一样 ,HFC152a在汽车

空调系统 中的使 用也 必 须 经 过大 量 工程 验 证 和 测

试 ,而且在 商业 化 以前 必须 经 过 制 订 标 准 、维 修 程

序 、生 产和技 工培 训 的过程 。其 实 际应 用估 计 也在

4~5年 以后 。

方案六 :超临界 的二氧化碳 系统

目前 ,全球各 大汽 车生 产 厂和零 部件 供应 商 都

在开发超临界 的二 氧化碳 汽车空调 系统及相应 的零

部件 。超 临界 二 氧化 碳 系统 与 HFC134a相 比有 潜

在的能源效率优势 ,且工 质的 GWP值在所有 工质 中

最低 ,1999年在美 国凤凰城 SAE会议 上 的实车测 试

结果表 明(图 5),装 载在 中型汽 车 上 的几 台欧 洲 和

日本开发 的二 氧化碳系统样机性 能均 已达到或超过

HFC134a系统 ,而 日本 的一家 装在 微 型车 上 的系统

性 能 比 HFC134a系 统 要 差 。 二 氧 化 碳 工 质 与

HFC134a相 比 ,其压缩热很大 ,因而 在热泵 空调 系统

使用 中很 有吸 引力 。有 必要 开 发安全 装 置 ,在检 测

并将 漏至车厢 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 出 。由于系统工

作压力 比 HFC134a系统 高 出 6倍 ,因此 需要 新 的维

修设备 和专业 培训 。估 计 正式使 用 时间 4~7年 以



58

54

52

50

篝柏

46

44

42

m Visteonco 口 Vi3te。n R134a口 onic眠 ■ hudi 130:

口 Nodine co 口 voIvoProd.口 FordProd.口 Dc co

图 5 1999年美 国凤 凰城 SAE会议 E各种 空调 系统的性 能对 比

参 考文 献

1. Meeting Summ~ of the 1999 SAE Automotive Alternate Re-

frigerant Systems Symp,~im .Published by SAE,2000.

2. SAE Al ternate Refrigerant ClIP Schedule.Published by SAE,

200o.

3. Annual Report of Nippon—denso Company,Published by Nip-

po ndenso,2000.

一 3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外汽车空调系统技术发展趋势.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