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东西方园林建筑差异

东西方园林建筑差异

日期: 2010/3/26 浏览: 3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高洁

(承德旅游职业学院设计开发系 河北 承德 067000)

内容摘要: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本文详细阐述了二者的差别。

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结构、园林建筑、风格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山水为主,建筑为丛”是中国园林的主旨。以自然的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的主体,园林植物配合着山水随宜自由配置,道路回环萦曲,穿插于山水、花木、建筑之间,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以形成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效果。建造园林是为了追求“林泉之趣”、“田园之乐”,这种“趣”和“乐”只有令人神往的自然山水才能给予。园林建筑这种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之间,从素质上看有对立的一面,但是如果处理得好,也可以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人情味,增添生活的气息。作为一个风景建筑,它跻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成为它的一员,当然不应成为一个高傲的“不速之客”,而应有其恰当的“身份”,应成为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园林艺术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虽有人做,宛自天开”。

“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是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西方园林的主旨。其突出特点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在这根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物。

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是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内容的一座桥梁、一组庭园、一个寺庙建筑群,是布置在市集环境中还是布置在风景园林环境中,它的布局、造型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的园林建筑,由于与自然环境己任的生活紧密结合,在建筑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表现得十分自由和灵活,其基本的设计精神与建筑处理手法和西方现代建筑相比较,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中国建筑的各种类型中,园林建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创造我国现代建筑与园林的时候,它们必将源源不断地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极少量的附加装饰上。我国古代建筑的重量都由构架承受,而墙不承重。中国谚语有“墙倒屋不塌”之说,生动地说明了木构架的特点。斗拱是这种木构架的主要结构构件,不仅是一承重构件,而且由其层层递出形成大屋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除此之外,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有的彩画装饰,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又一大特点。由于不需墙承重,可使屋身部分根据不同用途作出多种处理方式。如外檐,或装木隔扇,雕以各种玲珑的窗格;或安装槛窗、支摘窗和栏槛钩窗;或安版门、格门和屏门、或全部开敞,只在檐柱之间安坐凳阑干。为了防止雨水淋湿版筑墙,屋顶采用了较大的出檐,但出檐过深,会妨碍室内采光,所以从汉代起出现了微微向上反曲的屋檐。接着又出现了屋角反翘和屋面举折的结构做法,使体形庞大的屋顶呈现出一种舒展飘逸的形象,与西方建筑的坡顶屋面迥异其趣。屋顶的式样丰富多彩:从汉代起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和攒尖五种基本形式,后来又陆续出现了丁字脊、十字脊、拱券顶、盔顶、圆顶等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复杂形体。

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在对待城市和处理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的布局上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但却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为追求几何美而在园林中大量采用这种手法。脱胎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们独立设置,也可用廊、墙等组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空间变化曲折、丰富多彩。在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时,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园林建筑强调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理念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天际线。

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和大的差别。

作者简介:高洁(1970-),女,河北承德人,理工学士,讲师,现任承德旅游职业学院设计开发系景区建设教研室主任,一直担任建筑专业课的讲授工作。


东西方园林建筑差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