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

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

日期: 2010/4/13 浏览: 5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生态的校园 诗意的空间

摘要:针对浙江省浦江中学环境的分析研究, 挖掘现有立地资源的极大潜力, 进行创新和大胆构思, 探索校园改造的特色和规划布局

思路, 提出一套融生态、人文、科技于一体的独具浙江省浦江中学特色的现代化校园规划方案构思。

关键词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生态; 浙江省浦江中学

1 现状分析及规划设计构思

浙江省浦江中学坐落于天津西青区津静公路旁, 面积

20 hm2 左右, 现有绿地比较零碎, 用于景观规划的面积比较

小。随着学校的不断壮大, 师生数量的增加, 现有环境中为

师生提供的户外休闲空间已不能满足多种功能需要, 有些空

间设施由于长期得不到更新, 利用率较低。

笔者经认真的分析研究, 发现校园环境中还有很大的空

间有待整理规划, 只要经过完善的重新设计改造, 可以达到

舒适、怡人的效果。就此, 笔者从农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

绿色景观作为建筑之间的沟通, 作为由新建筑到老建筑之间

的绿色廊道, 用于弥补建筑之间场地的零散性、狭小性。设

计上为广大师生交流、学习、休闲等创造一定的使用空间, 尽

可能保留原有场地可利用构筑物、原有植被, 激活它们的潜

质, 发掘它们新的利用价值, 营造更加丰富的空间来满足不

同人的不同需要。

设计上不仅要保留校园原有的痕迹, 又要体现新时代新

风貌, 防止卷入现今各大高校不惜耗费巨资建立的完全脱离

原有历史文脉的钢筋混凝土产物, 让人感到陌生、生冷的所

谓现代校园的风潮, 建立让人感到更为亲切、舒适的具有天

津农学院特色的校园环境。

2 规划指导思想

2 .1 进行总体规划布局, 构建和谐校园景观根 据农学院

现状特点进行总体布局, 从基址特色出发, 融糅各种文化景

观、生态植物群落、游憩场地、生活设施、地形水体与各种功

能建筑、社会活动、交通等关系协调, 布局科学合理。

2 .2 打造人性化空间, 体现功能性、艺术性、科技性的文化

内涵设计不同的环境空间, 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对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的双重要求, 创造更为人性化的景观结构。既满

足不同分区功能的要求, 又能体现特定环境的人文内涵和景

观特色。

2 .3 融糅地形、水体、庭院、植物, 实现生态造园以 景观生

态学为指导, 遵循生态设计与生态造园的思想理念, 注重保

护和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 特别是人为营造自然景观, 再现

自然, 将自然地形、水体、庭院、植物景观与城市大景观风貌

协调一致。

2 .4 体现区域环境特色, 形成校园整体风格根 据校园内

不同功能分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 力求创造内容丰富,

各具特色的校园局部景观空间, 并在总体上把握整体校园风

貌, 从而呈现“清新自然洒脱, 开放疏朗有致”的风格特色。

3 景观设计亮点

3 .1 景观交通组织更为系统化、明晰化将多余的、杂乱无

序的道路去掉, 补建功能性更齐备的道路, 以达到更好的人

车分流。将机动车尽量控制在校园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娱

乐区的外围, 尽可能减少机动车交通对校园内非机动车的干

扰, 提高安全性、功能性及艺术性。一方面, 力求使人们到达

目的地最便捷; 另一方面, 道路设计结合景观, 建立景观大道

或林荫小径。

3 .2 停车位更合理化、规范化停 车一方面主要为校内教

师的机动车位, 将其集中布置在学校的边缘, 选择几块面积

较大的场地, 同时又不影响教师方便到达各教学楼, 这部分

为长时间的停放; 此外, 在主要位置设临时停车位, 主要为外

来领导、普通办事人员及学生家长提供。另一大部分为自行

车停放区, 校内自行车交通最突出的问题是: 停放混乱、流量

在特定时空点上过分集中。针对这一特点, 在校内主要教学

楼、宿舍楼划定停车范围, 专设自行车停车设施, 既方便学生

的停放, 又保证楼前的整洁。

3 .3 增强休闲交往活动空间主要是创建更丰富的空间满

足广大师生的各种需要, 尤其是针对农学院现有场地小、零

碎的现状, 可以营建功能各异的小尺度人性化空间。设置各

类丰富的广场、庭院穿插于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之间, 加

强其各空间的功能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为广大师生提供课

堂之余的沟通、交谈的场所。

3 .4 充分用绿色装点校园反 对大面积花岗岩等昂贵材料

的使用, 尽可能选用生态环保型材料装点校园。农学院现有

长势好、景观效果佳的植物材料的大面积推广, 原有基地废

旧材料的新利用。同时, 选用一些天津地区长势较好, 又可

体现农业特性的农作物材料应用, 体现农学院的独特风貌。

4 总体构思布局

总体构思布局为“两纵一横”: 一条文化景观轴线, 一条

绿色生命科技轴线, 一条绿色生态走廊。

4 .1 一条文化景观轴线:“载文化之舟, 育世纪新人” 每 一

处灵动而富有创意的空间被一条“文化之脉”有机的连成一

个整体, 反映农学院的自身教育文化, 使整体环境和谐统一,

带给人“含蓄的知识美”。

4 .1.1 主 教学楼前广场景观设计。正对农学院主入口, 为

展示农学院风貌的一个重要广场, 由于来往人流、车流较多,

主要以铺装为主, 该楼群为一半围合空间, 所以设计上尽量

与该建筑造型保持一致, 采用同心圆构图, 既与其相呼应, 又

不破坏主入口至建筑主景观大道的开敞、通透、气派。同时

考虑人的短暂驻留, 在广场东部设花架休息设施, 造型轻盈

现代, 与主楼风格一致。教学楼广场中心设水景, 雕塑与旱

喷结合, 强调内聚力, 丰富节日气氛。同时, 结合构图, 广场

设计上注重软性植物材料的应用, 如在靠近建筑主体外围用

常绿与应季草花结合装点环境, 建筑大面积玻璃的通透性,

室内大量植物的应用, 使得室内外环境达到完美的呼应。此

外, 以绿带、铺装、水池的弧形构图, 一方面起到人车分流的

作用; 另一方面有明确的指向作用。

4 .1 .2 “荷香园”景观设计此园为主教学楼和实验楼间的

绿色过渡地带, 为广大师生提供较充足的休闲娱乐空间。将

原有的景观好的荷花塘予以保留, 只是将方形湖岸线稍加改

造, 使其更自然化, 并与绿色生态走廊的主景相联系。此外,

园内设“临波幽径”、“华林小筑”、“桃李坡”、“揽翠亭”、“夏影

观荷广场”等丰富景观, 人置于园中好像在领略一幅幅精美

的图画, 别有一番情趣。

4 .1.3 食 堂前广场景观设计。考虑此处人流量较大, 以铺

装为主, 采用规整的空间几何构图, 同时在广场上种植高大、

枝叶开阔的有一定遮荫性乔木, 从而形成一个浓荫郁闭的林

荫广场, 既满足来往人群的穿行, 又可提供短暂停留的场所。

4 .1 .4 宿舍楼间绿地景观设计。尽可能地为广大学生提供

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 如提供夏季乘凉的林下空间、户外运

动的开敞空间、私人交谈的半围合空间。同时, 用绿色生命

丰富各个生活区, 选用姿态好、兼具观赏性、保健性的乔木、

花灌木, 结合应季草花, 营造四时多变、色彩丰富的生活空

间, 缓解学业疲劳, 激发青年一代的活力。

4 .2 一条绿色生命科技轴线:“亲切宜人的蓝绿体验” 这

条绿色生命科技轴线与校区内最大的水脉相交融, 在设计中

运用不同的水景处理手法, 体现水之灵气与动感, 收放自如

的水系与绿脉紧密结合, 共同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带给人

“和谐的韵律美”。按作物所需生长条件有选择的进行地块栽植, 是孕

育绿色生命的起点。同时, 将田内沟渠分块分段处理, 并与

大的生态湖区相连, 人为设计地形高差, 可以将雨水收集, 并

利用高差形成地面溪流景观, 统一排放到生态湖。采用生态

景观的处理手法, 集教学、科研、休闲娱乐于一体。内有“观

鱼台”、“闻谷稻香”、“华林小舍”、“欢乐屋”、“探幽谷”等景

点,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对于改善整个校园环境起到净化、美化的作用, 可

以称得上是整个校园的“绿肺”。

4 .3 一条绿色生态走廊:“绿色无处不在, 自然就在身边”

4 .3.1 林 荫大道。位于新宿舍区与二号教学楼之间的林荫

大道, 采用人车分流, 外围车行道, 内围人行道并结合休闲广

场, 方便从宿舍楼、教学楼来往的师生的户外休闲驻留。

4 .3 .2 宿舍楼前绿地景观设计。此区域作为林荫大道景观

的延续, 有丰富的林下空间、交谈空间、晨读空间、运动空间,

摆放各种布告栏, 科技、教学展栏。植物选择枝叶开展、对有

害气体有较强吸附性、观花、观果、遮荫较好的树种, 搭配上

注重乔、灌、地被的结合, 营造景观丰富的绿色生态环境。

4 .3.3 二 号教学楼前“心连心广场”景观设计。设计上一方

面充分考虑地块特点、人流走向, 另一方面构图与主教学楼

达到彼此呼应, 延续同心圆的构图, 十字交叠的道路安排, 用

流动的水体将两个看似分割的圆形广场相连, 加上中心的喷

泉主景更强化了这一特点, 美其名曰———“心连心广场”, 寓

义着全校广大师生齐心协力, 为浦中的明日辉煌共同

奋斗。

4 .3 .4 实验楼前广场景观设计。椭圆形构图与空间建筑围

合相咬合, 广场中心设旗杆, 小型涌泉, 它既是荷花塘水系的

源点, 又是绿色生态走廊景观轴线的终点。

5 景观生态与植物群落营建

5 .1 加强校园的绿色景观基质校园的绿地系统可以视为

一个自然的绿色基质, 建筑视为人工镶嵌体, 道路为生态廊

道。规划中将主要干道设计为树干笔直、分枝点高、枝叶繁

茂的大乔木所形成的行道树景观, 校内小路和各级支路设计

为收放自如的林荫道或林径, 从而形成疏密相间的绿色廊道

网络系统, 同时注重校园景观界面的生态防护( 过滤、屏障)

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校园的绿地景观的生态功能。

5 .2 营建植被丰富的校园景观群落校 园绿地形式多样,

有开敞的草坪、舒缓的林地和幽密的山林小径, 丰富多变的

自然植物景观可以吸引鸟类、昆虫, 形成人与自然共生的和

谐境地。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景观环境, 有木

本( 密林) 群落、草本群落( 观赏草坪) 、木本与草本混生植物

群落( 疏林草地) 、水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等, 并选择各

种生活型( 如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旱生草本等) 以及具有

不同高度、颜色和季相变化的植物, 色彩丰富, 多姿多态。为

了“软化”轴线庭院与建筑规则线条给人带来的生硬感, 大量

运用自然式疏林草地与树丛景观。

5 .3 树种优化与选择尽量保留原有树种, 将树姿优美、有

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 对其中一些树适

当的进行人工修剪, 使其具有一定的造型美, 呼应园林景观。

植物选择上, 以天津乡土树种为主, 同时引种一些新树种, 一

方面美化校园, 丰富校园植物种类; 另一方面为学生野外观

测创造条件。

参_胡洁, 吴宜夏, 韩德森. 福州大学新校区环境规划[J] . 中国园林,2006

(9) :21- 26.

[2] 张璐. 山东大学新校区环境设计[J] . 中国园林,2005(2) :44 - 49 .

[3] 姜辉, 孙磊磊, 万正x , 等. 大学校园群体[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7 - 39 ._


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