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推进创新教育实验

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推进创新教育实验

日期: 2006-9-23 18:09:36 浏览: 10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新的世纪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了,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职高毕业生,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这充分说明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对我们职业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下面就如何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电子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自己做法和体会。
一、我们的教育要非但要教,并且要学做。
陶先生说:“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做”,“‘做’;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探寻出路”。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呢?事实证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做”的能力的培养的基础。陶先生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职高学生在校主要学习内容是各专业的专业知识,怎样将创新能力要素的培养融于专业课的教学中。笔者在教授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索。“三会”是指独立阅读专业书籍;会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会“迁移”知识。(一)教会阅读书本。“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的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世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电子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表达在书本中长篇的叙述里,笔者在教学中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以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笔者在教学实践感到,教学时列出“纲要”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纲要”的归纳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平时笔者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电子技术方面的书刊。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正确的方法,以期让学生在读书中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创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组合。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陶先生说“做”的特征之一是思想。如采用“发现法”组织教学,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现法”教学的步骤大致为: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法”教学方法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尽,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所以,利用这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成为他们“做”的能力的要素之一。(三)教会学生“迁移”知识。“文化钥匙要活用,开发天人大神秘”。笔者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了。例如《电视原理》中“行、场振荡电路”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就了解以上电路是已学过的“脉冲振荡电路”的变形,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才能发出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削弱,甚而于夭折”。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EQ),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能否事业有成,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情商占80%。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针对职高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着重以下三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着深厚的兴趣。陶先生说:“我们在创造线上,若无发明欲,便依然不会探寻未知之境界,以开发科学之源泉”。可见,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之母,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职高中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当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会很自然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笔者在教授电子专业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的这种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科目有了兴趣才有了提高学习效率持久的动力。
2、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陶先生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可见无能也是借口,……”。的确,纵观古今,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职高学生的自信心普遍缺乏,这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在于基础差,对于当前的学习内容感到底气不足。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升华、飞跃。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笔者在教授电子专业科目时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就有自信,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3、毅力。“知其要而无其才,不足以言试验;……;视阻力为当然、失败为难免;复贯以再接再厉之精神,然后功可成也。”仅仅凭着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不够的。坚强的毅力,是人才成长,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在科学创造发明史上,任何一件创造发明无不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最终获得成功。没有顽强意志的人、半途而废的人,几乎没有机会获得创新成功的可能。坚强的毅力,是通过克服各种障碍取得的,也就是说可通过磨练获得的。职高学生“抗挫”能力低,对学习畏难情绪大,遇到困难就退,浅尝辄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电子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毅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之一。电子实训的技能培养过程就是一种毅力的考验,因为电子实训技能是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没有耐心,怕吃苦是达不到技能的要求。如笔者在焊接技能的训练过程就从烙铁的握法,网格架焊接、多孔板焊接,由易到难,反复练习,在训练中磨练学生的毅力,锻炼学生的意志,使技能和毅力的培养合二为一。
三、民主是创造力发挥的条件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理论中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但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由此可见,对学生来说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因为只有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相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只能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最终厌学、弃学。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平等。职高学生虽然自控力较差,但他们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元素之一。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在共同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句,……,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要允许学生提出一些有背于课本或教师观念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或碍于情面而一概地冷淡压制他们的提问与行为。如笔者在教授《电子线路》课程中“电源电路”时,针对家用电器中电源出现故障较多这一实际现象,让同学们根据电路原理自己总结一条故障出现的现象和对策,我再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鼓励、纠正、表扬,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围绕电路工作原理开动脑筋,从外电路的影响,元器件的影响,负载的影响等三方面总结出十几种故障出现的情况和修复方法,同学们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课本知识,而且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得提出了一些新思路。笔者在教学中深切体会到: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创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在学生脑海中保持一块相对轻松自在的空间,造成一种热烈兴奋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在自然地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信任。职高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只能表明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陶先生说:“假使我们给小孩自由行动,我相信千百个小孩中,一定有一个小孩是天才,是创造者,发明者”。本着这一思想笔者在教授《电子实训》课程中“电路设计”内容时,对于学生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和设计方法以赏识的态度看待,尊重学生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要求自己做到不压抑、不嘲讽,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设计失误和实验中的过失给予谅解并赞赏其勇敢精神。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时代教育的特征,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