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发展经济学经济结构主义理论探析

发展经济学经济结构主义理论探析

日期: 2006-7-8 22:03:34 浏览: 18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对“狭义的产业结构转变”和“广义的结构转型”所下的定义为依据,通过概述研究狭义的“产业结构转变”的统计方法和投入——产出法;研究“广义的结构转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简称CGE模型)分析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做出评价。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产业结构转型

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型”(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的分析一直在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学派研究纲领中占据着中心位置。“结构转型”亦即“结构变迁”(the struc turalchange), 两者经常被交替使用。它们被钱纳里定义为“需求、生产、贸易和就业构成的一组互相关联的变化,而“需求、生产、贸易、就业构成的各自的变化又反映了因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资源配置格局转移的不同方面”[1];赛尔奎因则把“结构变迁”定义为“从生产和要素使用角度来考虑的各部门在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工业化便成了结构变迁的中心过程” [2]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两人对“结构转型”或“结构变迁”的定义中可看出两层含义:第一,广义的“结构转型”涵盖了狭义的“产业结构转变”,而赛尔奎因的定义中提到的”各 部门”实际上就是指”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结构转变”过程同“结构转型”过程不可分离,那些在“结构转型”中起作用的因素,也会影响着“产业结构转变”可见,结构主义思路对“产业结构转变”的理解,既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有关概念,又有别于日本及韩国学者有关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的理解。 本文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对“狭义的产业结构转变”和“广义的结构转型”所下的定义为依据,通过概述研究狭义的“产业结构转变”的统计方法和投入——产出法;研究“广义的结构转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简称CGE模型)分析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做出评价。
一、狭义的产业结构转型分析方法:统计方法与投入——产出法
最早对产业结构转变进行研究的是克拉克"他 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三个部门中就业人数的变动入手,研究了产业结构转变,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农业部门的相对规模不断缩小,工业部门先增大后缩小,而服务业部门不断增大;第二,需求和 效率是促成产业结构转变的两个基本因素。库兹涅茨继承了克拉克的研究方法,他在《现代经济增长:速度、结构与扩展》一书中,写出了有关农业、工业、服务业这三个部门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关系式:
ri=ai(1+rT)—1
式中,ri和ai分别表示部门产出和国民总产出每 10年的增长率,ai为部门某一时期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对10年前该部门占总产出比值的比例。通过分析一个世纪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部门各自占国民总产出比重的变化可以得出ai,再经过对国民总产出增长率进行估算得出各部门的产出增长率,进而描述各部门的变动趋势。库兹涅茨还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作了分析。他指出,对工业、服务业的产品和劳务的高需求弹性决定了这两个部门不断扩展的增长趋势,而包括劳动力使用在内的各部门资源的使用状况部分地解释了工业和服务业扩张的原因。此外,他把工业进一步细分为公用事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和通讯业,并着重分析了与经济迅速增长相伴随的整个制造业部门的结构变化。
钱纳里将克拉克和库兹涅茨的研究方法作了极大的推进,他与赛尔奎因1975年合著的《发展模式:1950——1970》一书旨在对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结构变动作出广泛的统计上的解释。他们除了使用传统的统计方法之外,还巧妙地使用了相关分析。他们提供了一整套可以对更为广泛的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度量的方法,为此而设计了对包括积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在内的10个基本过程进行描述的27个变量,以便分析与各国经济增 长相伴随的产业结构转变。
钱纳里还率先用投入——产出方法来分析产业结构转变,早在1959年,在他与克拉克合写的《产业关联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用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地论述了产业间的结构关联问题。他们提到使用这一分析方法的两个步骤: 首先,借助于投入)产出方法来细化行业分类,建立起全面的产业结构转变分析框架,用以克服传统的统计方法在分析结构转变方面的缺陷。他们通过对中间产品使用比例wi和中间产品投入比 例uj进行计算,将产业结构中的各行业细分为四种类型:中间产品使用和投入的比重均偏高的产业 (钢铁、石油制品等)、中间产品使用比重高但中间 产品投入比重低的产业(农林业、煤矿业等)、中间产品使用比重低但投入比重却偏高的产业(服装、造船、食品加工等)、中间产品使用比重和投入比重均偏低的产业(渔业、运输业等)。他们用wi=Σaij表示中间产品使用比例,nj=Σaij为中间产品投入比例,代表投入——产出系数,分别表示总需求和总产出。这些被用于衡量一个产业部门作为中间产品投入部门的程度,并且被用于衡量某 一产业依赖于中间产品投入的程度。wi值越高的产业,前向产业关联程度愈强,nj越高的产业 后向产业关联程度愈强。
其次,借助于物质平衡方程来分析各产业在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并通过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 投入)产出关系来判别产业间的关联程度,进而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可用矩阵形式表述如下:
X—AX—(I—A)X—Y
式中,X,Y,A和I分别为部门产出、总需求向 量、投入——产出矩阵和单位矩阵,通过求逆矩阵得 到X=(I—A)—1Y,其中称R=(I—A)—1为里昂惕夫逆矩阵,R的每个元素rij代表为支持j部门一 个单位的最终需求而必不可少的商品i的数量。通 过对里昂惕夫逆矩阵进行比较分析,就能得到最终需求中所包含的投入结构的信息,从而能够将该产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 将投入-产出应用于产业结构转变分析中的基本方法。
在《结构变动与发展政策》一书中,钱纳里进 一步改进了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变的 方法,总结出一套有关产业结构转变的分析流程。他认为,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人口状况、需求分布 和贸易模式不同,产业结构转变(即工业化过程 的演变规律也将不同。尽管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确 认了产业结构转变的一般规律,但那只是事后归纳的结果,至于为何会达到这一结果而不是其他结 果,传统的统计方法未能做出合理的解释。钱纳里 在具体分析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时,首先确定国内 生产总值中的需求和贸易的总份额,然后将这两个 份额分解到23个部门中去。鉴于投入-产出表中 的有关系数将随着收入水平上升而向制成品工业偏移,于是,他根据分解到23个部门中去的各自份 额来相应调整投入-产出表中的系数,再用23个 部门中份额的改变量左乘变化调整后的投入——产出 表,算出里昂惕夫矩阵,进而得到各部门的产值和附加值,最终得出各部门变动的趋势。这一趋势也 就是钱纳里所说的产业结构转变的模式。
最后,钱纳里还关注引起各国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探讨工业革命或工业化的起源。发展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讨论影响产业结构转变的系统原因,但在系统原因之外,那些影响产业结构转变的个体因素似乎更让他们感兴趣。钱纳里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将结构转换细分为两个层 面来进行讨论,一种是运用常数参数模型预测的结构变化,另一种是由结构参数变动所引起的结构变化。
二、广义的结构转型分析方法
CGE模型于20世纪60——70年代问世,起初由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运用该模型讨经济问题。由于CGE模型具有能够对 经济全面地加以模拟的巨大优势,自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们以结构主义的假设,使之能按照结构主义表述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问题。结构主义思路的这 一研究传统直到今天仍然被新一代所继承。结构主义经济学家所继承。诚如新一代结构主义 领军人物泰勒所言,结构主义思路的基本假设 “在于一个经济的制度以及各生产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决定这个经济的宏观经济行为方面起主要作用”。[3]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结构主义学家不再沿袭传统方法一般地分析产业结构的转变,而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探讨包括产业结构转变在内的广义的结构转型。例如,CGE模型被用来分析短期内在外汇短缺前提下调节政策的选择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以便说明宏观调节与结构转变之间的关联;CGE模型被用来讨论包括货币!债券和分割的可贷资金市场在内的金融压抑问题,使之既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结构特征,又能解释市场不完善 条件下各种替代机制的宏观经济学含义;此外,工 资率!生活水平!金融资产收益!资本利得!政府 转移支付也被纳入CGE模型,以便分析贸易条件变化对发展中经济所造成的收入分配效应,等等" 本文限于篇幅,不可能全面地概述各种结构主义的CGE模型,而是选取具有结构主义典型特征的阿 德尔曼——罗宾逊模型。1978年,阿德尔曼和罗宾逊在借鉴新古典经济学的CGE模型的基础上,建构了第一个结构主义CGE模型,讨论韩国20世纪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广义的结构转型相伴随的收入分配问题。
三、对发展经济学经济结构主义理论的评价
结构主义的理论特点及实践战略" 结构主义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一般来说,发 展中国家的商品经济不发达,价格体系处于萌芽状态,市 场分散,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远未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 市场体系;且长期存在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不仅表现为持 久的失业,还表现为广泛的就业不足、伪装失业和低生产 力的就业,因此,当时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急需要大规 模的经济变化和重大的经济结构改造来实现经济发展"结 构主义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普遍存在持续的非均衡状态,部门之间也存在结构上 的差异,经济的不均衡必然会产生分配不公,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决不会是利益和谐 的过程,而是利益冲突的过程,其经济发展的结果不能带 来普遍富裕,却会加剧贫富悬殊。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特色是“三唯”,即”唯资本论”(Capital Fundamentalism)“唯工业化论”(Indus2 trialization Fundamentalism)和”唯计划论”(Planning Fundamentalism)[4],这种理论特色和实践战略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条件,当时二战刚刚结束,许多发展 中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加之前苏联作为反法西斯联 盟的领导者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成功经验者,给许多落 后的发展中国家指出了发展本国经济的道路与方向;结构 主义还受到当时盛行的凯恩斯国家干预思想的影响,这样 就使得很多发展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人将研究重点放在了 资本积累、计划经济和工业化这三个方面上。
结构主义理论上的零散和观点的堆集以及计划经济在 许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践上的失败,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逐步扩大,即使有些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因其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 而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 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那些重视市场经济、价格机制作 用、对外开放、出口导向政策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台 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其经济增长不仅迅速而且经济发展的质量颇高,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发展经济学家 不得不对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政策建议进行修正与反思。英籍印度发展经济学家拉尔(Lal,D.K.)对结构主义为主 导思想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做出了猛烈的批判,其主要缺陷是:(1)结构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与 正统西方经济学相背离。(2)结构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承袭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其分析基础和经 验实证来源于经济思想领域的凯恩斯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3)结构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具有忽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的缺陷,主张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由此会导致国民经济不能进入最优状态"美籍奥利经济学家哈伯勒(Haberler,G1)也一直坚定地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当时结构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捍卫新古典经济学,他的主要观点如下,(1)发展经济学兴起 于自由主义衰落时期,且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2)极力 主张单一经济学(monoeconomics),反对持有一种适合于发 展中国家的单独理论的双经济学(duoeconomics)观念。(3)批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论,所谓的历史事实是缺乏根据的 其解释是有漏洞的,对未来的推断是轻率的,而政策结论是缺乏责任感的”[4] (4)两缺口模式不符合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且结构主义认为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相当大规模的伪装性失业是值得怀疑的。(5)坚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直接控制的计划管理体制,而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6)批评封闭的进口替代战略,确信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倡导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经济学经济结构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曾经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提供过指导作用,但业暴露出许多缺陷,在当前形式下有待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才能促经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注释:
[1]H.B钱纳里.结构转换:经济发展的实质研究程序[A]发展经济学的新格局——进步与展望[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2]M.SyrquinPatterns of Structural Change[A].H.B Chenery T.N.Srinivasan,eds Handbookof Development Economics[C]。Vol I,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1988 206.
[3]L.Taylor Reconstructing Macroeconomics:Structuralist Proposals and Critiques of the Mainstream[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p.i.2004.
[4]迈耶: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理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76-7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