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1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1

日期: 2009-9-13 23:04:30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我国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的国家又叫“关键能力”(如德国、澳大利亚)或“基本能力”(如美国),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如“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和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等)类型。
   近几十年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今社会,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变动日益增加,知识技术周期逐渐减短,终身学习要求明显增强,过去一张文凭定终身、保终身的期待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要求,“学会学习”成为人的第一能力,成为一个人竞争致胜的法宝,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自由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同时,随着信息网络化和交往国际化的到来,“信息处理”、“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日益突显其现实的价值。因此,在职业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职业人才的规格内涵、职业教育的目标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仅仅培养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教育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工具主义的教育观正在向着“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观转变,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日益丰富,“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1.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是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
   求职就业是职业人才进入社会或者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社会需要什么人,用人单位重什么?是职业人才就业竞争的关键。2005年3月19日、20日,深圳市举行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大会,60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6000个用人岗位,对招聘对象提出了聘用的规格条件。笔者从现场收集了135家企业的招聘资料,对其招聘条件分项统计,除了学历和专业等硬件条件外,其他素质要求的条件按每提出一次算一项,总共归纳了5500多个数据,并按基本性质归并为“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两大类。在“职业核心能力”大类中,依照用人单位提出要求次数多少,其顺序分别为:(1)沟通表达;(2)外语;(3)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4)分析和解决问题;(5)组织协调;(6)创新;(7)学习领悟能力等等。在“职业道德与态度”类别中,其顺序依次为:(1)团队合作精神、亲和力、性格随和、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2)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认真细致;(3)适应能力强、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吃苦耐劳;(4)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5)不断超越、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进取心、自信心、乐观向上;(6)工作谨慎、自律、组织纪律等。
   有一些招聘方没有在招聘条件中列明综合素质的要求,它们依据什么标准最后确定入选者呢?笔者曾经问过深圳达实公司(软件企业)的总裁招人用人的条件,他告诉我,他们招人有三关:第一关,人力资源部长,主要看学历与专业;第二关,部门经理,不看学历,只考察应聘者的能力,不问学过什么,只看应聘者适应岗位的能力条件;第三关,总裁,不看学历,也不看能力,他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道德水平、价值观。
   实质上,十里挑一,就业竞争,最终、最主要的竞争是职业核心能力和作为职业道德目标导向、作为职业态度内驱源泉的价值观的竞争。
   2.职业核心能力和价值观是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
   个人进入职场的头3个月或半年是入职的关键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录用者实际工作能力和人品的重要时段。2005年4月,有一本让当今“社会骄子”警醒,叫“执教育的人”深思的书――《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出版,该书实录了11位老板、CEO、人事干部所叙述的辞退应届毕业生的缘由,表达了这些老总们“恨铁不成钢”的懊丧和无奈的感叹。这些被用人单位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辞退的大学生,没有一个专业能力不达标,恰恰是“怀揣高贵文凭”,“技术层面上固然是一流”,而其根本原因却是:“根本不了解工作的意义,更别提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常常心浮气躁,把‘踏实、努力、谦虚、耐心’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忘诸脑后”的工作态度;“没有创新精神和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协调性弱,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有时不单单是人际关系极差,在工作中也必将缺乏必要的世俗热情,不能融于社会”;“对单位的选择、职业的适应性以及求职于该单位的目的、动机等问题茫然不晓”等等。2006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6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一文中,作者也同样举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例: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2004年7月招聘了21名大学生,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仅留下了一名谦虚学习、踏实干事的大专生。“据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高”。这些事例比较典型,反映了我们的职业人才专业对路,但不少毕业生核心能力弱,价值观错位,职业起步就遭受失败。它从反面也印证出:职业发展,价值观是动力,是根本,职业核心能力是基本依托;职业的核心能力和价值观在工作场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3.职业核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依靠什么才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曾是比尔•盖茨七个高层智囊之一,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提供了自己很好的答案。2005年,他写了一本在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中十分抢手的书:《做最好的自己》,这位让中国大学生着实崇拜的“科技骄子”,以自己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事实,介绍了追寻多元化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他认为,人生成功在于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六种行为方式来源于六种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勇气、自信、自省、积极、同理心和胸怀;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又来源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他认为,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环环相连,构成了一个以诚信价值观为核心的“成功同心圆”。
     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二位的苏商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做客中央电视台,在回答大学生提问“如何取得人生成功”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认为,人生成功有三步:第一步:做事;第二步:做事、做人;第三步:做人。“小成靠才,大成靠德”,这是所有成大事者的基本经验。
   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人事部2005年结题的重点课题《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交融化、竞争国际化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是人才能力本位逐步确立的时代”。“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高新技术革命,……高新技术的运用创造了巨大财富的事实,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但能力训练更为重要,人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和发展动力。一个人如果只有知识或只懂得科技原理而不会处理实际问题,那么他并不具有实践意义。目前,能力本位社会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强调人的能力建设已为政府和社会所共识”。在能力本位社会的发展中,能力建设无疑是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普遍的价值取向,而在能力建设中,作为对获得、发展和能成功运用好一般专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建设,正日益引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1.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是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望21世纪,提出了“四个学会”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这四者形成教育目标的整体,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四个支柱,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描述“学会做事”这一支柱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学会做事的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不能再被看作是单纯的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知识和信息对生产系统起着支配作用,专业资格的概念变得有些过时,……雇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的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现代的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岗位的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科技迅速进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的精神力量。在职业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仅仅培养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就业者具有“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的核心能力,已成为德、英、美、澳、新、港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的热点,成为世界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1)德国:首提“关键能力”,重视培养培训,领先世界职教。职业教育是德国“二战”后腾飞的“秘密武器”,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中,德国除了专业能力培养外,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项“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落实培养目标。“关键”一词在德语中原意为“钥匙”,意味着“关键能力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德国的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内涵,“双元制”的培训模式以及“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处于领先地位,给世界各国带来示范和启发。
   (2)英国:构建了完善的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政府重视,成果显著。从上世纪80年代起,英国在国家NVQ体系中实施6项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的培训和认证,1990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颁布了题为《十六至十九岁核心技能》的报告,指出核心能力将被列入所有16-19岁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同年,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公布了《共同学习成果:国家职业资格与高级和高级补充水平中的核心技能》文件,使核心能力通过普通资格证书的对接,来实现对普通教育16-19岁的学生进行培养。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完善,英国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培训认证系统。2005年3月,英政府再次发布技能白皮书,进一步强调在全国高、中等教育和就业、再就业培训中加强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的培训认证。务求“协助数以百万计的国民获得求职或转职所需的技能,并协助企业与中国、印度及其他正在冒起的经济体系竞争”。
   (3)美国:政府重视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测评认证体系完善,推进有力。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劳工部获取技能部长委员会(SCANS)在《关于美国2000年的报告》中提出,为适应明天的发展,为明天准备的劳动者应具备三个基本素质,拥有五种基础能力。所谓三个基本素质,即听说读写算的基本素质、思维素质和道德素质。所谓五个基本能力,即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系统分析能力、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美国联邦教育部研究局以及23个州的教育部于1966年联合成立了全美职业技能测评协会(NOCTI),几十年来,他们通过十多个行业的论证,开展了16大类职业的上岗技能测评,其中,包括8项“软技能”测评,即①沟通;②解决问题及思辨能力;③信息技术应用;④系统;⑤安全、健康和环境;⑥领导力、管理和团队工作;⑦道德或法律责任;⑧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这8项软技能作为就业备就的技能,也正是劳工部2000年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基本素质和五种基础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该协会提供的职业技能测试已经美国50个州中的49个州广泛采用,其中30余个州将他们的测试认证作为职高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必需达到的要求之一,或者承认其折合的学分。随着该协会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增强,该协会还为一些南美洲国家、韩国和法国提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4)澳大利亚:政府制订方案,大规模推行“KC教育”,社会效果明显。90年代初,澳洲的失业率高达全国关注的10%的水平,面对科技、社会和结构上的种种变化,当时的工党政府采取了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教育及培训制度、由国家制订并经行业认可的“培训方案”,包括以能力为本的评核等多项改革措施。1990年开始,澳洲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教育改革实验计划,即以“核心能力取向的教育”(Key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KC教育”),1992年,澳洲教育委员会与职业教育暨就业培训部联合发布“关键能力”的报告,认为有八项关键能力是所有青年未来能有效参与各种工作环境所必备的基本能力。这8项关键能力分别为:①收集、分析与组织信息的能力;②沟通观念与信息的能力;③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④与他人合作——在团体中工作的能力;⑤运用数学概念与技巧能力;⑥解决问题的能力;⑦运用科技的能力;⑧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等等。1994年起,澳洲在全国大规模推行“KC教育”,配合澳洲多项职业教育的改革,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天澳洲已经建立实行由行业作主导的真正全国性培训制度的基础,现有超过80个“培训方案”,涵盖大部分行业及超过八成劳动人口,更有超过4000个公/私营注册培训机构,颁授全国认可的资历。目前,澳洲失业率约为5%。
   (5)新加坡:政府启动就业技能资格系统,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竞争力,拉开序幕。2003年,新加坡人力资源部(MOM)成立了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WDA),以引导并推动新加坡的劳动力发展,提高雇员和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2004年,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WDA)启动“新加坡劳动力技能资格系统”(WSQ)。该系统中的新加坡就业技能体系(ESS),包含了一套通用的就业必备技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基本技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能力,通用于各个行业,使各个层次的工人适应于更具挑战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就业技能体系(ESS)包括10项基本技能:即“工作读写和计算能力、信息交流技术、解决问题与决策、积极进取与创业、与人沟通与人际关系管理、终身学习、全球化意识、自我管理、心理平衡技能、健康与安全工作能力”等。WSQ突出了就业必备技能(基本技能)的培训,在新加坡国家资格认证中第一次明确定义了就业必备技能(基本技能)的种类、技能名称、内涵以及培训与认证方法,将普适性的可迁移的基本就业能力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就业必备技能(基本技能)与产业技能一起构成了新加坡劳动力职业素质的两大支柱,准确地反映了新加坡劳动力市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WSQ的启动拉开了新加坡职业教育全力服务知识经济,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序幕。。
   (6)香港特别行政区:借鉴英、澳经验,推出资历架构,制定课程结构,强调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培训。由于经济转型对人力需求带来不少冲击和挑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高速发展和普及,为进一步迈向知识经济时代,香港行政长官在2004年《施政报告》中宣布设立资历架构,作为香港人力资源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同年2月,行政会议通过建立一个跨界别的七级资历架构及相关素质保证机制。教育统筹局借鉴澳洲和英国的经验,经过几年的论证研究,于今年1月16日,向社会公布了“七级资历架构体系”。为确保各种资历及相关训练能切合业界需要,教育统筹局设立了“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协助各行业制订能力为本的具体资历、制订“能力标准说明”。这些技能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通用技能,又称基础技能;其二为“个人素质”技能。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包括与人沟通(中文〔包括普通话〕及英语)、运算(数学)及信息科技。这些技能可作为独立科目教授及评核,并能为其他技能及知识提供基础。在2000年发表的《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文件中,香港教育统筹局建议制订一个灵活开放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9种“共同技能”:协作技能,沟通技能,创造技能,批判思考技能,运用科技、科讯技能,运算技能,解决问题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研习技能;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文件指出,“在这样的大变动中,每一个人都需要迎接新的挑战。沟通、自学、应变、合作、创新等能力,已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必备条件。而品格、胸襟、情操、视野和素养,又是个人进步、成功与杰出的重要因素”。这些有远见的政策和理念,指引着香港各种教育类型的改革。
   另外,台湾地区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台湾的技职教育界和当局认为,只有在教育上培养“核心能力”--国文、英文、计算机、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劳动者永远跟得上时代而不被淘汰,才是应对全球化最具前瞻性的作法。
   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具有鲜明的共识:职业的核心能力是就业需求的必备技能。通过重视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培训,使劳动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等,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