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之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卫生建设

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之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卫生建设

日期: 2009-7-10 17:32:52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卫生是新农村建设当中两个重要的任务。自从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在以上两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大改善了我国农村的面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卫生建设
   谈到新农村建设,我们不得不提到农村中必要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及关系到农村人口卫生健康的医疗卫生建设,这两个方面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考察、调研和分析报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但是由于本组人员的社会阅历较浅及时间上的仓促,我们很难全面准确的了解我国新农村建设之基础设施与医疗卫生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只能根据自身的一些经历和调查进行一下讨论与分析。
   首先,我就来说一说我们村新农村建设之前的一些情况吧。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里,也就是九十年代初的样子,虽然改革开放也进行十多年了,但那时好像并没给农村带来多大的变化。邓小平说:“应当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估计那时发展的重点是针对城市吧。因而那时农村给人的印象还是破败萧条和脏乱不堪的,黄泥墙,烂黑瓦,窄的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胡同小道和散发的难闻气味的臭水沟基本上是它的主调色彩。田地里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然而吃不饱饭却是常有的事。村里没有小学,没有诊所,上学看病都得走上几里路,而看病难、看病贵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说什么篮球场啊,兵乓球台啊,健身设施啊,想都没想过,更甭说有了。就连那电线杆子都是那种被虫蚁掏空了的木头做的,一碰也许就会倒掉,电线更是老化的不成样子,唯一的一条能过四轮货车的马路早已是坑坑洼洼,下雨的时候,人都不想去走。
   这就是我们农村新农村建设之前的状况,在新农村建设之前,中国大多数农村也就是这种情况或甚至更糟。在道路交通方面农村公路破坏严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农民都知道“想要富先修路”,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在水利设施方面,过去的水利枢纽早已破败不堪,支渠以下田间工程难以维持,又加上污染严重,有的村庄甚至连饮水都出现问题;在使用燃料方面,大多数农村仍是遵循着以前的生活方式,大量砍伐山上的树木作为燃料,在森林资源消耗总量中,农民烧柴占到了80%~90%;在环境问题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农村的沟渠河流遭受着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水的严重污染;在健康卫生方面,农村里的人们卫生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缺失,生病不找医生而搞迷信活动的数不尽数;而在医疗保障方面,一些小诊所环境卫生极差,医疗设备落后,滥用药物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清楚的展现出新农村建设之前我国农村在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方面的种种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反映,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从“生产发展”来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生活宽裕”来讲,设施完备,环境优良是农民生活富裕的基本体现;从“乡风文明”来讲,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从“村容整洁”来讲,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只有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快道路电力水利建设改造,完善供排水设施,建设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实施绿化美化,集中治理垃圾、污水现象,才能改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反映,同时又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医疗卫生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发展的全面体现。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重点,也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其次,医疗卫生建设不仅仅只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新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而且对提高公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现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基础设施与医疗卫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不断加强的组织宣传工作力度和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通了水泥路或有了马路,道路硬化率高达78%以上,以前的黄泥老屋被现代的二层小楼房取代,电网改造让大部分农村有了标准的电线杆和抗老化电线,有的农村拉了有线而看上了有线电视,许多较大的农村都有了自己的小学,各种现代化的体育和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农村以前有的那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医疗卫生建设方面,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显著改善,截至2008年12月,全国共有74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3574万户,9642万农民参加,参加率达到了82.9%以上。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医疗卫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解决“三农”问题,以至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在以上两个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大大改善了我国农村的面貌,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新农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础设施方面,其一,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还不够。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偏小,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有待提高。其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虽有很大提高,但是东、中部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其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够完善,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其四,农村能源建设在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小,普及率不高。
   医疗卫生方面,其一,国家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贴不足。其二,乡镇卫生院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在医疗服务质量欠佳,设备陈旧,服务周期长。其三,农村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离世界发达国家每1000人拥有10名卫生服务人员的标准相去甚远。
   在了解和认识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一些不足之处之后,经过本组成员的充分讨论和相关调查,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我们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仅作参考。
   基础设施方面,第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增量部分要向农村重点倾斜。第二,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存量部分要向农村适度调整。第三,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第四,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第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农村面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医疗卫生方面,①加大农村卫生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政府卫生投入应重点向农村倾斜。②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高等医学教育应针对我国农村卫生是继苏耀,改善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定向为农村培养使用的卫生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同时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清退,对达不到职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③加大卫生支农和扶贫力度。④建设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农村卫生网络的整体功能: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形成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同时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左右,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民办医疗机构,支持城市医疗机构和人员到农村办医或向下延伸服务,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开展纵向业务合作。⑤推行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乡镇卫生院实行院长招聘制,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严格内部考核制度。采取卫技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这将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费透明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