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会馆中的砖石木雕装饰艺术

会馆中的砖石木雕装饰艺术

日期: 2010-4-19 5:22:50 浏览: 13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古建筑中的砖木石雕刻装饰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的砖木石雕装饰,素以造型优美、雕刻精湛、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发展、探索、积累下来的成果。
会馆建筑是产生于明代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类型,在明清时代会馆开始盛行。它是由商业、手工业行会或外地移民集资兴建的一种公共活动场所,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传统心理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会馆建筑在建筑型制上属于民间建筑范畴,其平面布局、开间、进深等规模皆受到传统建筑制度的严格限制不得篡越,但作为一种特定人群的社会活动、地位、精神生活的标志,它往往为了与普通民居相区别,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利商业往来,就只能在雕饰装饰中求变化、求新异,使建筑装饰更丰富、更精巧。因此,会馆建筑的装饰极其铺张,装饰的创作题材也更自由、广泛。
会馆中的建筑雕刻装饰技术轻巧,内容丰富,色彩华丽,远非一般建筑之所比;装饰艺术琳琅满目,但正是这些繁杂装饰上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民俗内容和精湛的技巧使观赏者驻足不前,为之惊叹,从而成为会馆建筑的主要特点。
会馆中的雕刻装饰装修在题材上带有极强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 石雕
取材于地方生活和自然 许多雕刻作品均取材于花鸟、果木、山水等自然景物及动物,动物灵兽是装饰中常用的图案题材,会馆从属于民间建筑,龙的形象是不允许运用于除皇家建筑之外的任何建筑类型的,但这些有钱有势的商人为了表现其财势,并不理会此限制。另外那些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物、植物也很容易地就被民间匠师随手拈来,加工创造成装饰内容。1、会馆建筑中的动物装饰题材,以吉祥如意、幸福为主。如:狮子因其在百兽中的地位和威望,用来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也用来镇宅驱邪。但在会馆建筑中,狮子是极为温驯的,甚至是顽皮可爱的,或戏耍绣球,或挠痒嬉咬,或仰天长啸,体态各异,逗人喜爱。用梁思成的称谓,是“狰狞之大巴狗”。⑴ 装饰中除狮子以外的动物要属鹿与鹤出现较多,民间又将“鹿”的谐音比作“禄”,更具一层吉祥意义。鹤细腿长颈,加之鹤与长寿相连,更符合人们的内心愿望,与“福、禄、寿”相关另外一动物是象征“福”的蝙蝠,如民间甚为推崇的“五福”于是,匠人灵活的运用了五只蝙蝠(通“福”)的优美运用,喻示了“五福庆寿”的主题。2、会馆中的植物纹饰因植物品种繁多则更容易取材,历史上人们就喜爱松的正直、兰的高雅、梅的圣洁、竹的孤傲,将植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性相关联。在装饰中,较常出现的要属莲花和富贵的牡丹及繁盛的菊花。如柱础表面浮雕的仰莲、覆莲,石鼓上雕的荷花、缠枝菊花图案,枝肥叶茂,花朵怒放,装饰效果极强。
多运用带有民俗意味的传统题材 这种题材在会馆建筑中占有一定比例。如“八仙祝寿”、“八仙过海”,八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因其除暴安济世助人,又代表了社会各界(包括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人的利益,所以自元代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八仙的神力也被渲染的无所不能,反映了民众对正直仁义的推崇,同时也想借助八仙的力量,祈求神圣的保护。
装饰题材多大众化,取材于文学故事、民间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戏剧故事。 在会馆建筑中的装饰内容中很大一部分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构图,这些情节主要来自于戏曲、历史人物故事、小说或者民间传说。如《白蛇传》的“水漫金山”场景、《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和民间传说“东方朔献桃”图、“姜太公垂钓”图等,戏剧故事“三娘教子”、“黄鹤楼”、“农夫逸乐”等,在会馆人物故事雕饰中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就是,调饰中女性形象鲜见,且安置于暗角处,亦可见封建礼教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之深。⑶
装饰题材带有一定的社会伦理色彩,体现了商人传统的精神追求 自古以来,商业及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居“五行之末” ,但是明、清以来,经济繁盛,商人阶层积累了巨额的物质财富,商人文化也在结合传统“忠、孝、礼”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忠——忠诚,忠实守信。义——讲义气,重信益”作为思想底蕴,在会馆建筑的装饰题材上多有“表现忠、孝思想的二十四孝图”,这种宣扬“忠、孝、节、义”的思想,可以说是当时祠庙、会馆等带有封建宗教气息的公共建筑的装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会馆作为民间的一种自我管理组织,其建造者把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达到道德
教化的目的。
二 砖雕
砖雕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原因就是较石雕省工、经济,同时其质地较石材软,能够深入雕刻,另一特点是与建筑的统一感,因砖雕的材料与墙体材料相同,色调也一致,所以看时仿佛就是墙体上生长出来的装饰,自然而完整,是别的材料无法比拟的。砖雕主要分布在各建筑物两侧墙体之墀头、门楣、额饰。其形式和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其一为云龙、卷草、蕃草等装饰性图案,多分布在门楣、窗饰、额饰。其二为吉祥器物图案,如各朝代的青铜器皿、宝鼎、博古架、酒具、炉等装饰器具,周边以卷草纹饰或锦纹图案做框,以衬托主题,其中也夹杂文房四宝、宝瓶拂光等,由这些古玩摆饰为基本内容的画面,构图均衡典雅,书卷气浓郁,给人一种上流文化层次的享受,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三是墀头砖雕。墀头是古建筑装饰的重点雕刻部位,砖雕技术在此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墀头的装饰比较复杂,常分为几段,有底座、束腰,还有顶子,中间部位多为龙亭造型或雕大团的花卉图案,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调集精湛, “亭子”内部露出雕刻的主题,花草鸟兽,人物文字,应有尽有;上下雕花草、鸟兽、脊饰等,三面运用浅、高浮雕、镂空雕等手法,雕刻各类人物故事图案,雕刻的内容多是表现吉祥、忠孝、仁义思想的内容。
三 木雕
在传统建筑中,木雕装饰装修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筑装饰木雕在传统上通常表现在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窗扇、栏杆等处。建筑装饰木雕因其装饰装修部位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工艺表现与技法。“屋架登高远之处常用通雕或镂空雕法,外观表现简朴粗犷,适合于远视,而门窗,屏罩等雕饰则用于浅浮雕,工艺精制,则适合于近视”。⑷ 木雕在会馆建筑中应用的范围较广,梁架、斗拱、柱头、雀替、门窗、匾额、乃至穿插枋、角背、耍头皆施以木雕,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的程度。由于木材易于镂雕,适合雕刻各种复杂、丰富的内容,中国古建筑完整的木结构体系,也为木雕艺术提供了大发展的条件,而中国建筑构造的特点,适宜在较狭长的木构件上雕刻长卷式画面或连续图案,故檐下的额枋、雀替便成了重点雕刻的部位。木雕还善于把理想的事物和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处理理想事物有现实的基础,处理现实的事物又有理想的意境。如木雕中民俗题材的“龙腾虎跃”“麒麟送子”等。讲究表现气势,虎的奔腾如飞,在腿和身体两侧装上“火苗”形象,给人以飞动、快捷感。有从美好的愿望出发,把不同时间、地点甚至几种生活中相容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可视形象。另外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然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木雕中的个性特征,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一块或一组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讲究观赏视角,花边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个平面上,显得层次丰富,在统一中求变化。⑸ 雕饰的花纹图案大致可分为:一是大量选取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剧故事、四时花果和鸟兽虫鱼等。所选故事题材,大多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和吉祥瑞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含义。如用“花木兰从军”来宣扬精忠报国;用“八仙祝寿”、“牛郎寻织女”、“白蛇传”等戏剧情节和传统故事来褒扬忠信守义和长寿吉祥。此类题材集中分布于会馆中的主要装饰部位。二是采用“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鹿鹤同春”、“福禄博古”、“五福捧寿”、“加官进爵”、“金玉满堂”等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纹饰。此类题材多布列于额枋、雀替等围观之人视线主要集中之处。三是运用谐音和暗喻组合起来富有吉祥寓意的题材,如用莲、鱼表示年年有余,“仙桃”、“寿桃”之称,表示长寿;蝙蝠、梅花鹿表示福、禄,表现了人们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美学观念、欣赏趣味。
会馆建筑中的砖木石雕艺术在题材内容上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凡夫走卒、仙人鬼怪无所不有,这些砖木石雕以其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视觉震撼,一幅幅造型多异的社会风俗历史画面,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