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与进口代替的对比分析
出口导向与进口代替的对比分析
摘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那么在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做了探讨。
一、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一度取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成功的经济发展,它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
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三。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折合美元约4.9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仅次于日本,且预计今年将赶超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二、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的利弊分析
(一) 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
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型战略的优点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
引进巨额发展资金,为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奠定经济基础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给我们带来了伤害。
1)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这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最然GDP实现了保8增长,但是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出口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09年从一到七月份我国整体出口下降幅度高达22%,导致了大部分出口企业纷纷倒闭,造成很多人失业。
2)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出口导向战略固然使需求不再受本国收入的限制,但却可能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专业化”,削弱长期增长潜力。 我们以芭比娃娃为例,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里的售价是9.9美元 ,而在中国的出场价仅为1美元。1美元扣除原料费、加工费、劳务费后,中国仅剩下几美分的利润。我们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工每创造出10美元,就有9美元被美国拿去了。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承受着环境污染,背负着‘倾销’的恶名,可是利润的大头却不在自己的手里。这种对处于产业链低端、以劳动力和国家自然资源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产业,将被持续正强化,其后果非常恶劣:中华民族被牢牢控制在产业链的未端,民族的创造力被窒息,国家的资源被低效率使用,中国的生态环境持续被破坏,广大劳动者成为被长期剥削的对象!
对进口替代战略的利弊分析
所谓进口替代,就是以本国自己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取代原来需要进口的产品。和出口导向战略一样,进口替代战略也是利弊同存的。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为:(1)进口替代战略有助于刺激国内需求。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国内生产和投资的扩大,这样就能刺激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进而加强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减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2)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进口替代战略既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为本国培育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渐促进国内工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某些产品的自给自足,又能在摆脱对同类产品过度进口的同时,减少外汇支出,积累国内建设资金,可以进一步发展国内的战略产业,并转而出口创汇。
有弊的一面主要表现为:降低了该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不够。因此,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轻工业的发展,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并不能长期保持。
三、实施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获得成功的条件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如何促进两战略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以摆脱可以预见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的企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方而要适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需要,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实力才能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承担起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重任。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实施,都离不开企业面临的任务。为此、国家有关宏观调控部门应正确处理以下两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现阶段主导出口产业和出口导向“生长点”产业部门的关系。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现阶段的主导出口产业。(2).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实现国内各产业部门全面技术进步的关系。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引进外资、引进资金、引进技术。而要实现国内各产业部门的全面技术进步就要在促进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结合上下功夫。
(二)一定经济区城范围内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有机结合
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及地域的广阔是实施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有机结合战略的基础,我们就应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现各具特色的不同区域的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的结合,促进在全国范围内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有机结合战略的实现。(1)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实行出口导向与进口普代的有机结合,应体现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特点 ( 2.)中西部经济区域内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有相准占合.要体现出以进口替代为主
的特点。
四、结论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是两把双刃剑,实施结果的好坏取决于实施的时间、力度、及社会环境, 如果只是单纯的实施某一种战略无疑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伤害。要取得发展关键在于选择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贸易战略,并根据国际环境和世界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所以,在改革开放 与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的今天,我国政府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行的战略。一方面吸收国际资本所拥有的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使之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创造出大量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利用外国企业的销售渠道,打进国际市场,换取外汇,积累资金,扩大投资,发展自己,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避免单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或 出口导向战略 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恶果,并逐步转向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谋求竞争优势的战略。
出口导向与进口代替的对比分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