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职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日期: 2006-6-14 7:49:15 浏览: 29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题记:“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江{学}泽{海}民
摘要: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今天中职生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学}情的东西。再加上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限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同时也诱发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因些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教育、引导中学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网络道德行为,这是做好新时期中职生德育工作所需要探讨的新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生、网络道德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000多万,其中中学生是最具活跃性的群体。因特网已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认识它、学习它、利用它。
一、中职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网民以每年25%的速度迅速增长。其中,中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调查在我国9000多万网民中有56%是年龄在24岁以下的年青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约占19%。这些人主要是中学生。在上网学生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上网比例越高。 其中85%有固定的上网时间,虚拟网络中的花花世界的确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人留连忘返。他们纷纷“下网”,享受着“天涯若比邻”的奇妙,享受着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无穷乐趣,不知不觉网络已主宰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引导我校中职生正确运用现代化网络工具,扩大知识范围、开拓眼界,同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日前,我校德育领导小组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中职生网络道德”调查。发放《中职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共1027份,回收有效问卷1027份。调查内容涉及上网方式、上网动机、网上交友、网上文明等18个方面(详见附一),调查表明:


(一)、中职生上网的方式
(表一)
上网方式 网吧 家里 学校 其他
上网人数 507 330 139 61
百分比 49.4 32.1 13.5 5.9
由此可见,中职生上网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
1、在网吧上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网吧开。”网吧的兴旺和我们学生的捧场当然密不可分。中职生选择在网吧上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图方便,许多学校附近,网吧一家挨着一家,我校附近的假山路上就有不少网吧。从调查情况来看,49.4%的学生选择网吧作为上网遨游的主要方式;二是网吧上网价格不高,一般是每小时1—2元,通霄才8元,一般学生都能承受得起。据调查,有70%的人一个星期的上网费用在20~40元左右,其中60%的人至少每星期上网吧一次,有的甚至天天泡在网吧里,因此,有些生意好的网吧通宵都开着;三是网吧上网比较自由,没有家长、老师在身边唠唠叨叨,可以痛痛快快玩个够。
2、在家里上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已不是什么高档商品,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宽带网”的介入,开辟了网络的又一天地,家庭上网已不是什么高消费了,每月只要交80元就可以天天上网,家里上网真是既经济又实惠,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据调查,有32.1%的学生网民在自己家里上网,平均每天上网2~3小时的占绝大多数,最多的一天上网10小时以上,可谓是网络“发烧友”!
3、在学校上网
这两年“校园网络中心”也在不断地摸索发展当中,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纷纷设置了自己的网站,包括:缤纷校园、学生快餐、教学软件等。学生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在电脑室或寝室里上网冲浪,浏览校园最新动态,别有一翻乐趣。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通过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上网。
(二)、中职生上网的动机
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中职生上网?中职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们都在网上干什么呢?
(表二)
上网动机 获取信息 玩游戏 购物 看新闻 聊天 娱乐
人数 668 786 68 189 632 237
百分比 65.0 76.5 6.6 18.4 61.0 23.1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游戏”“聊天”“ 获取信息”为上网学生最主要的行为。他们认为网络是自己生活中除吃睡之外的第一需要。具体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
1、玩游戏
一提到游戏,我们还会条件反射式的想到当年国家严厉封杀电子游戏厅的狠劲,如今电子游戏已“俱往矣”,而电脑游戏的丛生则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我校接受调查的上网学生(特别是男生)有76.5%是为了玩电脑游戏,这说明电脑游戏对中职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游戏。
目前,电脑游戏名目繁多,什么“三国群英传”、“星际争霸”、“红色警报”、“石器时代”、“魔鬼战舰”、“古墓丽影”等等。据学生反映“边锋游戏网”是中职生最喜欢去的游戏网之一,特别是男同学,“三国大战”、“星际争霸”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有些还把自己喜欢的游戏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方便快捷,想玩就玩。在这些游戏节目中,除少数情节在设计还容入了人文、历史、军事等内容外,绝大多数游戏节目充斥着暴力、血腥甚至黄色下流等情节。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2、聊天
学生对朋友的渴求促成了“聊天一族”的迅速窜红。有相当多的中职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因此有人疾呼网络已经堕落成了廉价的聊天工具。接受调查的高一学生中有61.0%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通过与学生交流,笔者还了解散到,我们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一至两个QQ号,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网友。网络聊天非常方便、快捷,他们可以在网上无限制地随意畅谈,尽情的挥洒心中的喜怒哀乐。由于这种交流方式互相不明身分,聊天室就像被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绝大多数的人聊天只是为了寻刺激、寻开心。并不是为了学点什么,因此,有少数学生聊天数月而不会使用电子邮件,靠网吧工作人员来帮忙登录聊天室。好像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聊天。更有甚者把聊天室当作结交异性朋友的场所,什么“烟雨情人”、“白马王子”、“单身小女”之类的网名遍地都是,一些污言秽语更是不堪入目,“网恋”便成为一时间最热门的话题,部分中职生因此一头扎了进去,把“网恋”当作一种时尚,结果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上网聊天作为情感快速传递的一种工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了。
3、获取信息、看新闻
查资料、看新闻、下载软件、收发E-MALL等也是中职生必不可少的上网内容。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五花八门,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上新闻具有广泛性、及时性、娱乐性等特点,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好奇心。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5.0%学生上网时注意收集网上信息,查阅各种信息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这一点非常可贵,老师要多加引导。
4、娱乐
听音乐、看电影、尤其是视听音乐现在很受中职生的青睐,什么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快歌快舞在网上应有尽有,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不费力气、不花时间,便能轻松享受音乐的美妙,真是再好不过了;要是碰上什么节日,或某某同学的生日,便是利用电子邮件的最好时机,发贺卡、写信都行,想多轻松就有多轻松。调查表明:有23.1%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娱乐和看网上新闻,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对这些同学老师要多加鼓励和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上网的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有时几种动机会交叉在一起,有的学生上网时既玩游戏也聊天同时还听听歌曲、看看偶像剧。
值得欣慰的是,这次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高一学生有84.8%学生不同意与网友见面;生活会受网友很大影响学生2.5%,而33.1%和46.5%的学生则不会受到网友多少影响或完全不受影响;另外,只有9.6%的学生网站上会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资料,而40.5%和44.3%则不会或很少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资料;也只有2.8%的学生会相信发布在网上的公共信息,而18 %和75.2%的学生则表示不相信或不全信,这次调查还表明,有52.0%的学生网上交友并不那么认真,只是随便聊聊。这说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此可见,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今天中职生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而值得重视的是,一旦某种网络生活方式在中职生中间形成,由于中职生群体集中的特点,会使这一方式以巨大的力量和速度在青年学生间相互影响并传播开去。可以说,中国中职生群体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不仅影响到我国中学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存在值得警惕的负面效应。
(三)、网络对中职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对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杭州市学生联合会对杭州市区中职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调查表明:触网中职生中的62.9%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与家人、朋友疏远,5.1%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此外,中职生“网恋”现象也比较突出,一名18岁的高中女生,在两个月里,竟悄悄约见了5个“网上情人”。BBS、聊天室是当前许多校园网中最活跃的网上空间,但上面却不时可见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还有学生上黄色或反动网站、恶意制造病毒、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
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学}情的东西。再加上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限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
1、中职生网上“行为偏差”和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我校中职生网上“行为偏差”有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据统计,那些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高挂退学“红灯”的学生中,约70%是由于无节制上网而自食苦果。这次调查表明:我校接受调查的高一学生有2.4%经常逃课去上网,有5.2%偶尔会逃课去上网。
二是对自己的网上言论不负责任。这次调查显示我校接受调查的高一学生中有4.3%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经常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有31.1%的学生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有47.2%的学生表示在网上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如果上网时遭到恶意攻击,这次调查显示有24.7%会进行回击,有46.4%想进行回击但是技术不够。至于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据笔者了解:有的学生是出于“好玩”,有的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有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必须回敬对方”,有的是“大家都用我也用”,还有的学生是“反正对方不知道我是谁”等等。
三是网上交友不慎。一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轻信别人,有的学生为了到外地去与网友碰面,甚至离家出走,拉下学业一两个星期。我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1%的学生同意与网友见面。虽然比例不高,但对学生的危害却很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是传播虚假信息、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或进行恶意诽谤、制作和传播电脑病毒等等。这次调查显示有1.5%的同学经常发送恐吓邮件,6.5%的同学经常发送过恐吓邮件。调查还显示:有7.5同学在网上散布过电脑病毒,12.6%的同学很想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
五是破坏国家安全。这次调查显示:有6.3%的同学入侵过侵机密网页,有10.1%的同学有过要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有4.9%的同学甚至有很强烈愿望。至于入侵机密网页的动机,有13% 的同学是想获得机密信息,有17.7%的同学是想显示自己的网络本领,有50.8%的同学是出于好奇。
2、造成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和网上“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是缺少网络道德意识。目前信息教育的普及越来越低龄化,可是许多学生手上掌握了熟练的上网技巧,头脑里却少了网络道德规范这根“弦”,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滞后于网络技能教育。
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 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 在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网卡构成的这个“网络社会”中,人以电子化的高速运动的“符号”存在,主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侠”、“高手”或骂街的“泼妇”、“流氓”,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篡改。在网上,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利。
一些学生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网络是自由的天地,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确实,信息网络是一个由符号所组成的虚拟社会。鉴于网络中人的符号化身份,在“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情况下,网络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躲在符号背后的假面人,在符号的面具下,他们可能忘却自己的身份,也同样感受不到对方作为真实人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因为可以摆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的制约,而表现出对他人不负责任、为所欲为,甚至认为在符号掩护下的犯罪也不过是敲打键盘、点击鼠标而已。因此,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行为自由,已远远超出社会责任的范畴。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使之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但同时,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大量网上行为处于不受现有道德规范制约、又无规范可依的状态,由此而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也愈来愈多。此外,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很多大学生习惯于放弃思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它所营造的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将会消解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显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与网络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这种情况令人堪忧。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教育、引导中学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网络道德行为,这是做好新时期中职生德育工作所需要探讨的新课题。
二、我们的对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如此的调查结果,我们该如何引导中职生真正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灵活驾驶这把“双刃剑”呢?为此,笔者与相关学校领导和高一年级各班主任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他们对此调查过程和结果十分关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互联网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大家一致认为,在普及网络知道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网络道德教育是个新课题,有人说,网络道德就是社会道德扩散到网络中的一种说法,有人说,网络道德就是网络中的道德意识等等。我们的观点是:网络道德是由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决定的网络意识形态,是调整网络内部及网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包含网上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网络交往的规范和安全意识、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心理调适等基本内容。网络道德可以调整网络内部的各种磨擦,摆正网络与社会的位置。
杭州市某中学校园网上的BBS刚开通不到一个星期,就发生了震惊全校的事件。由于该BBS系统采取完全开放的方式,任何人在校园网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以虚假身份或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言论,于是出现了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一天下午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往BBS上发了大量帖子,部分内容粗俗下流,恶浊不堪,还有的针对个别教师恶毒漫骂攻击。这一事件一时震动了全体教师,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此也引起大家的议论和思考。
从这一事件出发,我们感到一种紧迫感。网络德育,成了世纪之交突现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对这种极端行为的极端防范措施就是干脆把BBS关闭了事。但如此一来,看似天下太平,实则隐患更大。学生无处发言,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发言;没有发言,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发言。这还是采用的堵、压、防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表面,并未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幸的是,据笔者所了解,这个中学并未如此做,而是改进和加强了网络管理,如要求用户到网管中心登记注册开户,加强电子阅览室等机房的管理,加强对BBS的实时监控,及时清除不当的内容等等。因此,笔者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为了维持网络运行的良好秩序,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小网络陷阱对青少年的危害,有必要启动网络道德教育工程,以适应新型社会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用以消除道德失范现象和维护道德秩序的管理、监督、约束、制裁等种种道德法律手段,在网络社会中已发生了严重困难。如何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
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入网者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尤其对于青年学生,在德育课中应增加“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要教育中职生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自律抗诱能力。要教育入网者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如何加强中职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的网络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从道德角度引导学生上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要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计算机还是网络,都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制约人类和支配人类的;网络本身虽然没有“德性”,但是使用它的人却有德行;网络并不是知识的净土,那里面也有陷阱和灰色的暗流,对于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防止网络陷阱的诱惑威胁。同时调整学校德育战略,包括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拓展德育模式,构建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
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中学思想教育队伍难以满足网络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表现为: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没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对有关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缺乏了解等等。因此,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在思想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才能对中职生思想教育有所突破;只有中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容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提高中职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2、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网络道德培养
修订学校德育大纲和德育教材,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全社会的重大责任,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各方面结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而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必须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
3、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面对西方网络殖民文化的侵略和文化强势地位的威胁,我们要不断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道德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1)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3)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4)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5)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6)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7)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8)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9)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10)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与同胞的理解和尊敬。另一方面,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现状来进行。如:1)珍惜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智慧;2)不散发反动的、迷信的、淫秽的内容,不散布谣言,不搞人身攻击;3)要自尊自爱,提倡网络文明用语,要注意网络语言美,不谈论庸俗话题,不使用粗俗的语言;4)利用计算机技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宏扬民族文化,与不道德的行为作坚决的抗争;5)培育知识产权意识,不盗用或抄袭他人的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等等。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
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此外,应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体系,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并开辟学校德育的虚拟阵地。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总之、当代青少年作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要重要位置。将来的网络是在造福于人类还是祸害于人类,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以正确的宗旨开发、研究、利用这一工具,激励他们直觉履行网络规范而不是想方设法钻网络法规的空子(这种空子总是有的)。尤其是在网络立法上不完善、网络技术有待提高的条件下。面对网上时时存在的陷阱,网络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多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增强他们对网络毒素的抵抗能力,使他们从内在自觉的角度,建立一种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机制。
(三)我们进行的有益尝试
这次调查表明我校高一学生对网络管理规范、法规等常识的了解十分有限(表三)
网络管理规范、法规常识 根本不了解 有点了解 比较了解 想了解 不想了解
人数 717 74 460 175 15
百分比 69.8% 7% 4.4% 17.5% 1.4%
虽然目前90%以上的中职生经常使用网络,但其中近70%以上的学生对网络管理规范、法规等常识“根本不了解”或“不想了解”。学生中网络技术素质与网络文明素质的反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校园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将这样一些尝试:
1、编写《中职生网络道德》校本教材
为使学生全面了解网络相关常识、法规和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我们组织力量编写了《中职生网络道德》这一校本教材,介绍网络发展的基本情况、网络对中职生生活的影响、网络法规常识以及在网上应遵循怎样的道德规范等等。让学生明确网络道德的“爱国”、“守法”、“无害”和“友善”四条基本规范要求。同时,要学生上网收寻网络法律、法规,由老师统一编印成册,供学生平时阅读,为中职生在网络中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和遵循网络道德提供参考。并作为学校德育课的配套参考教材使用。
2、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公德教育
德育课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在上网已经成为很多中职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德育课中加入了相应的网络道德、网络法规专题,并保证一定的课时,讲授网络道德和相关的网络规章制度,增强网络法制道德观念,提高自律意识。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学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内容和行为的侵蚀,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合格网民。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
加大校内网站的灵活运作力度。通过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开设校园网站和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活动,主动以普通网民或学校的名义发表见解和意见,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网络相互间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网络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网上论坛,对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等。
4、倡导文明上网
倡导文明上网,号召中职生高举网络文明的大旗,促进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网络文明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做有正义感、有责任感、有上进心的合格网民的先锋。以自觉、自律、倡导网络文明新理念为主题展主题班会,号召广大同学从我做起,严格自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周围同学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网上信息,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网上道德和文明上网的风气。以“我与网络”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和征文大赛,还举办了以“网络犯罪”为主题的模拟法庭,运用班级网页,建设班级集体,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动性,给予了学生个性化更广阔的主动发展的空间。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并成功运用于主题班会,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建立网络心理教室
建立网络心理教室,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网络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随时收集难言之隐,请心理辅导老师在网上辅导,使每个有同样困惑的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健康成长。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扩大了的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网络德育资料库、网络热线等栏目的建设,使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等正面教育的声音成为网络信息中的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对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强青年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自律抗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风"与"网德",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
6、推进网络教育研究
目前,针对网络问题开展研究的不少,但针对中职生具体情况所做的研究不多;对网络特征研究的不少,而对网络给人及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层次影响的研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设立了《中职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此课题将详细探究互联网对师生各方面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和过程,并将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应对各种负面影响的措施。这项课题研究将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管理及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7、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
中职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如雏鹰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这些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的欢迎。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
三、结束语
网络道德教育任重道远,作为,必须注重从道德角度引导学上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要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并不是知识的净土,那里面也有陷阱和灰色的暗流,对于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防止网络陷阱的诱惑威胁。在网络行动中,不利用网络攻击,毁谤别人,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自觉地,有意识地谴责,抵制一些非法的网络行为。
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中职生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中职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去年以来,我校德育老师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我们打算在不久的将来,让我们的学生人人有信箱,班班有网页,全校各个教室互通网络的新局面。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工作者必须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我校德育教师100%都会上网,其中不少人会利用网络制作课件或主页。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还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中职生的表率。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
总之,中职生思想教育应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律抗诱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网上一代”。这是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的,我们也正在努力。
参考资料:
①、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江{学}泽{海}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
③、杨艳萍: 网络德育初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④、唐毓利: 因特网上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人大复印资料
⑤、张鸿: 网络与大学生. 当代青年研究
⑥、吴军民:“网络世代”与个性理想教育. 青年探索
⑦、严耕, 陆俊, 孙伟平: 网络伦理. 北京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