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新质生产力视野下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内涵与需求探析

新质生产力视野下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内涵与需求探析

日期: 2024/5/25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四川省剑阁县职业高级中学 罗春清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内涵、需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技术技能人才;内涵;需求;
  
   一、新时代新质生产力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二、新质生产力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
   (一)劳动和分工。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机器代替人工劳动,但马克思仍然观察到劳动者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沃康松、阿克莱、瓦特等人的发明之所以能够实现,只是因为这些发明家找到了相当数量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已准备好了的熟练的机械工人”。(《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入探讨了生产力与分工的相互关系,指出: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为止已知的生产力的单纯的量的扩大,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而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则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在后续的历次工业革命,我们发现劳动者仍然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人的劳动仍然不可或缺。不同的是,劳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更多体力劳动到更多脑力劳动。因此,新质生产力强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要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二)职业和就业。
   职业是分工的结果,每一个新质生产力出现和壮大,或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或者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或者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都导致职业和就业变迁:一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产生许多新的职业。二是导致职业变迁,劳动力难以适应,造成了大量结构性失业。三是引起技术落后企业关停并转,带来相当数量的失业。
   因此,需要对劳动者进行创新性配置,主要是进行职业规制,包括职业许可、职业水平评价、行政处罚、信用记载、职业责任保险以及市场退出机制等。政府有必要对规制工具进行整合衡量,并在法治的前提下,将各种工具组合优化使用。就职业许可、职业认证职业水平评价而言,国家层面需要及时更新职业分类、职业标准,完善职业资格制度。
   就业是劳动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人民安身立命的载体。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生产关系,必须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同时还要提高技术技能人员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
   (三)知识和技能。
   当前新质生产力对技术技能人员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知识和技能越来越专业化,二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和融合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三是知识和技能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四是知识和技能更新越来越快速。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从宏观上讲,国家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从微观上讲,企事业单位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框架,使培训、评价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帮助单位应对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劳动者个体讲,在时代洪流面前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直面潮流,提高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掌握新质生产力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新质生产力视野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1.创新型人才需求上升。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科技革命导致的产业变革,都对创新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在前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基础上展开,加之本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核心是信息化、智能化,具有乘数效应,产业变革规模更大、层次更深,因此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跨学科综合型领军人才需求上升。
   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导致分工越来越细,技术技能人才越来越专业化;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跨学科综合型领军人才,能够灵活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复杂问题。可以说,分工越细,越需要具备跨学科背景、能够融合不同领域知识的领军人才。
   3.数字化、智能化的专业人才需求增长。
   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长。这些人才既有本专业背景,也掌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能够运用这些技术推动本单位、本专业或岗位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4.灵活就业方式更为普遍。
   从工业革命过程中,职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细分,技术技能人员无法独自生产,而是要与其他人共享资源、协作生产。以高速通信、云计算为基础的互联网充分发展,为共享资源、协作生产提供了良好技术基础。二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以“共享”为特征的灵活就业的业态,也即“共享经济”或“按需经济”业态。
   5.知识和技能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由于制造业服务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经验型的技能逐渐减少;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技能正在被新的技术和方法所取代,新的技能是知识型的技能,而不是经验型的技能。但是知识的应用也更高层面上的一种技能,知识和技能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参考文献
   [1]郭轶锋,高珂.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培养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0):34-40.
   [2]尹俊涛. 新质生产力与技术技能人才关系[J]. EnrollPool,2024(3):59-60.
   [3] 柳学信,曹成梓,孔晓旭 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社会科学战线,2023(10):36-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