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初中英语信息还原题型的教学实践探究

初中英语信息还原题型的教学实践探究

日期: 2024/4/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陆慜

(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 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苏州市中考英语自2019年起采用了新题型--信息还原。此题型全面考查学生对语篇整体内容、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侧重学生的英语语篇分析能力。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高阶要求。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阐述从语篇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习得该题型的解题策略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中考英语;信息还原;语篇分析;解题策略
  
   一、引言
   自2019年起,苏州市中考英语采用了新的考试题型:信息还原。该题型要求考生阅读一篇残缺的对话或短文,依据对话或短文主旨大意,从语篇后所提供的七个选项中选出五个符合语境或语义的最佳选项,填入语篇相应的空白处,使文章连贯,语意通顺。通过对各地中高考试题对比研究发现,此题型与高考英语阅读第二节“七选五”题型一致,主要考查考生对语篇的全面认知,即语篇的形式结构与逻辑语义关系的理解与把握。考查选项的设置会兼顾语篇、段落和句际三个层面,注重对语篇内隐性衔接和语意逻辑关系的考查。因此该题型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具备宏观把握和微观辨析语篇的能力。
   而要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语篇以及分析理解语篇内逻辑意义的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这种能力仅仅靠刷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显著提升。传统英语教学注重讲解语法与语言知识点,而疏忽指导学生分析语篇和提升逻辑思维,尤其解题技巧教授常用直接灌输,疏于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结构与语篇内衔接形式。传统的英语教学缺乏对学生改题型指导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因此,做该题时学生容易忽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以及逻辑意义的理解,加之未掌握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总是感到毫无头绪,失分颇多。
   二、相关理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向我们阐释了“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并从语篇知识的角度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篇分析内容--“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助于语言使用者理解听到、看到或读到的语篇,以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而信息还原题的解题过程本质上是语篇分析的过程。所谓语篇分析,就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对表达完整思想内容的语段或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感知、解读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更全面的理解。语篇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阐释和理解文本,从而提升读者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语篇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真正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引起广泛关注是在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中的衔接》(1976)一书出版之后,涉及语言学的句法、语法、意义、语境、功能等。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是指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段落与该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而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是指句子内部的词语搭配、语法结构、句子信息展开的方式等。因此语篇分析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立足语篇整体,分析作者如何进行行文的组织、主题的演绎、价值的传递,从而促进学生的对语篇深度学习,从低阶思维进阶高阶,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三、教学实践
   以笔者执教的一节中考信息还原专项复习课为例,阐明借助语篇分析理论来指导初中英语信息还原题型的教学实践。本节课旨在帮助初三学生清晰地认知信息还原题型的特点以及解题策略,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归纳,真正掌握且灵活运用该题型的解题技巧,强化学生篇章意识,培养他们英语阅读的逻辑思维。
   新课标提出要创设真实情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这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促进成长的源动力。教师应以“学”为出发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活动。因此,本课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和课堂任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组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让学生体验语篇形成和衔接手段;经过与伙伴或教师的讨论,修正适宜的解题策略。再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此题型的解题策略,提升其语篇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1.形式多样,激活已有解题策略
   为能全面了解学生已有解题策略使用状况和学习兴趣,备课前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信息还原题型的熟悉度和解题困难处,这有助于教师能基于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经过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后可知学生在初一初二阶段没有接受过此题型系统指导,但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解题步骤,且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觉得难选易错是考查段落中的衔接。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的时间里接触类型不同的语篇,教师设置了前置任务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三篇信息还原真题,并思索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方法。鉴于语篇较长且综合性强,课堂上教师利用切片分析,就其衔接关系进行归类,逐步引导学生就每一类别(结构、逻辑、词汇)探究其解题规律,旨在帮助学生理清题型脉络,降低了前置阶段学习的难度。待这一学习目标达成之后,再进行实践操练,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使得看似形式多样,毫无头绪的题变得有章可循。
   2. 探究体验,习得解题策略
   无论是日常阅读教学还是解题策略指导课,抽象讲解和一味灌输都是不可取的,学生无法获得切身体会,无法内化所学。因而我们采用以生为本的体验式教学。
   (1)任务驱动,整体把握语篇
   信息还原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语篇结构、把握行文脉络,但这关键一步往往
   在学生解题时被忽略。学生只有树立语篇意识,归纳出语篇主旨和梳理出篇章结构,继而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对所提供的七个选项加以辨析与选择。
   因此,本课导入环节教师设置了“重排语段、组段成篇”的游戏型任务,让学生感知语篇的形成。所选语段来自两个语篇Of Friendship和Online Shopping,它们的文体分别是议论文和说明文。将两个语篇的八个语段打乱,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协作完成“组段成篇”,体验语篇如何形成。学生通过自主研读语篇标题、首尾段落、段落首句,抓住文章主旨,还原语篇。继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尝试概括语篇各段的段落大意和结构框架,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分辨Of Friendship 属于说明文,而Online Shopping 属于议论文。说明文语篇通常采用“总分”式和“总分总”式。议论文文本结构则通常采用“三段论”式,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此任务设置能让学生感悟出:形成一篇语义完整的语篇依赖于篇章结构、语篇逻辑和关键词衔接。
  
   教师以灵活多样的阅读任务驱动学生自主研习,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语篇内容,提炼语篇主旨和结构,辨别出语篇类型,同时也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从一道题到一类题,这不仅帮助学生增强语篇意识,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同一类型语篇的认知与解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内化自主探究习得。
   (2)适时引导,领悟衔接与连贯。
   大多学者认为衔接是语篇的表层结构关系,是语篇的一种语言显性特征,而连贯则是语篇深层内容上的连接,以话题为统领来衔接和组织全文,是语篇的语义关联。可以说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则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最容易忽视语篇中具有逻辑意义的衔接,致使他们不能全面深入理解语篇意义,无法对符合语境与语义的选项做出准确的选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关注语篇中衔接和连贯的表达,重视积累表示不同逻辑关系的衔接词。为此,教师选取了这两个语篇中的三个语段,引导学生关注到语段之间,语句之间的衔接和语篇衔接是一样的,依赖于篇章结构、语篇逻辑和关键词衔接。
   有了语篇意识和衔接手段的概念,教师再带领学生回顾前置任务单中的题目,进行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讨论,得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用较快的速度看到更多的例子。课堂主要的时间是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各个题目的解题依据,交流各自解题策略。全班的分析有利于集思广益,修正解题方法和策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归纳常用的表达逻辑关系的词和短语,为巩固实践做好准备。这种始于发现,逐步归纳,终于实践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习得,确认和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
   首先可利用段落首末句解题。一个典型的自然段由三类句子组成:一个主题句开启本段;段中是支持主题句的细节信息;段末是间或总结性的句子,呼应段首主题句。李福庆老师指出“主题句一般包含核心话题和决定语篇发展方向的控制信息。核心话题是话语的原点;控制信息承载着新信息,制约下文所要表达的内容,预示语篇的展开方式”。因此学生可利用段落首末句的挈领段落主旨、承上启下和首尾呼应的作用来解题。
   再有,利用逻辑手段解题,即利用段落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句与句之间衔接构成并列、递进、转折、因果、解说等逻辑关系。而这些逻辑关系的呈现既可以通过连接词,也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梳理出段落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我们解题的重要法宝。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对语篇中常见的关联词进行头脑风暴。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较快罗列出各种关联词和短语。随后教师以思维导图形式(图1)带着学生对这些关联词进行分类整合,并适时补充,完善其结构化知识。
  

初中英语信息还原题型的教学实践探究

   (图1)
   此外,可利用词汇手段解题。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来使语篇意义连贯通顺。词汇的衔接方式主要有词汇的重现、同根词、同义词、反义词、同畴词等,解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要细心观察,充分利用。
   但仅有以上三种解题策略还是不够的,随后教师呈现一语段,让学生研读并找出不符合语境的句子。从文字上看该段落呈现了词汇复现,但学生研读语段之后发现词汇复现手法在本段并不适用。这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解该题型的关键还是语篇理解,语篇分析是抓手,只有在对语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解题策略。
  
   3.实践巩固,提升解题能力
   学生在掌握解题方法以后就得趁热打铁,进一步操练来巩固所学了。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趣味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实践感悟,深化认知,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素养。
   教师借助信息还原题型的形式带着学生总结归纳信息还原题型的基本解题步骤(图2),首先,立足语篇整体,归纳语篇主旨和梳理语篇结构;继而明确语篇文体和主题语境,初步明确文章主题和文本结构;再运用衔接连贯理论,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定,运用词汇衔接手段对信息进行匹配;最后,把所选的选项语句带入语篇,通读全文,确认上下文语境中的合理衔接,如有问题,及时修正答案。
  
初中英语信息还原题型的教学实践探究

   (图2)
   本课末和课后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对语篇形式的往年真题进行训练,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破解考查语篇标题或语篇整体结构的题目,鼓励学生灵活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新的任务。整堂课从语篇入手,切片分析,最后又回归完整语篇。
   四、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信息还原题型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语篇分析理论,引导学生在研读分析语篇时,能从宏观层面把握篇章主旨与结构,微观层面理清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对句内、段内、段落与语篇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出准确判定,研读推敲,留意语句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发展其思维品质,提高英语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一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彦鹏“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概要写作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年第3期
   5.杨敏、胡壮麟“试论语篇分析的点滴哲学渊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
   6.余义勇“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策略探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
   7.李福庆“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题型解题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年第11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