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一体化教学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它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机械制图 一体化 技工院校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这门课,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技术技能。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难学,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上好开学第一课——“绪论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机械制图》的任务、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学生首次接触课程时,讲清课程的特点、内容和用途。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设计、制造、使用本国和国外重要技术资料以及人们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这样简单形象的对比易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认为《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有东西可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师是否精心地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了教师审美创造能力的水平、知识的覆盖率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修养的优劣。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基础,为实行新的教学方法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分阶段针对不同的内容要利用实践的机会及时融进去
《机械制图》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但是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递进,逐步深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对于基础性的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法,并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做”促学。
直观教学可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的空间视图,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中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薄弱,对《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理解存在困难,教师仅仅凭借以往的“说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将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挑选出来并进行实物或模型演示。如讲授基本体投影及表面点的投影时,教师可拿出自己制作的模型对照观察并绘图,也可以在基本体表面画点并绘出其投影。这样,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边观察边绘图更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虽然做模型费时间比较长,整体来说授课效率大大提高。
2、对于零件图的讲授,采用“预期目标法”,“以用促学”。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提出学习目标,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完成表达方案或表达方案的一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实践的机会,找出实践设备上的一些零件,并让学生运用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讨论该目标零件的功用,教师帮助概括得出结论;在观察到实物,理解其功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所学《机械制图》知识继续讨论预定目标零件可能采取的表达方案,并把这些方案简要地绘草图表现出来,在课堂上组织展开广泛地讨论,在逐步评议、选择、确定表达方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个人都着手进行表达方案的绘制。当需要运用新知识点时,展开讲解说明其原理,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设法合理运用到当前表达方案当中,从而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所有的学习探索过程都围绕预定目标的表达进行,完成了预定目标的表达方案,也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3、对于装配图的学习,采用机加工车间机床的装配图,“以练促学”
由于对于技校生来说,学习《机械制图》的重点放在读图上,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可以完全采用一体化模式,把本内容放在车间进行。带领学生去机加车间,利用齿轮箱或减速箱的转配图,教师先讲解,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拆装实习,在拆装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零件各部分的功用,以及在装配图中的表达。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了装配图的识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三、注意总结,及时理清教学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制图》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分阶段及时总结,并将《机械制图》的教学贯穿于实践的始终,将《机械制图》的考核融入到实践的考核中去,利用对实践的考核来考察学生的“绘图—读图”的能力,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采用一体化的模式,虽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一方面要有技能操作的基础,因为真正掌握技能操作,才能处理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从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存在着的现象,总结出技能操作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因此,对于《机械制图》进行一体化教学无论是从学生角度,还是从教师角度来说都是可行的。
四、结束语
技工院校是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集散地,这就要求技工院校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机械制图作为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精髓在于让理论教学和实践部分相互交融,互为一体。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技术技能,为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海健. 机械制图课程教改探究[J]. 教书育人( 学术理论) , 2011( 02) .
[2]张小强. 对于职中《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认识[J]. 现代企业教育,2006( 07) .
[3]吕中亮,陈家能,刘敏.机械制图测绘中现代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