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摘要:“对话”教学模式是我国中职德育课堂的发展趋势,该模式为中职德育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想更好的引导课堂教学活动,要准确的找到合适的方法探究课堂,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德育教育要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把掌握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学,准确运用各种技巧,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对话”教学模式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参加教学活动,通过活动锻炼能力和学习知识。“对话”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职德育教育的课堂引进该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的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一、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对话”教学模式的不够完善,没有正确的评价制度,实践活动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中职德育课程在学校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在学生的心理认为德育课堂不够重要,教师的授课内容只是书面上的,并不能来教育学生。中职德育课堂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一味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回报。教师课前查阅资料努力付出,在授课时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中职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根据教师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德育课非常复杂,不仅要求严谨,还要确保实践方法的活跃性。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课程虽然盛大但是却没有深度,没有内涵,所以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与群体相应的教学方案,把握好学习的难易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深度的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对话”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话”的方法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对教学模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学习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根据岗位的需求,有针对的进行技能训练,为社会培养人才。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确立了核心思想,“对话”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比较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找到学生的学习乐趣。
二、合理的应用“对话”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式比较乏味,授课大多采用传统方法,但是德育教学比较复杂,学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就会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比较抗拒。在中职学校学生比较关注技能的学习,不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在德育教学时老师讲课学生不听讲,很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的必修课,但是中职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工作能力,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建设。国家对中职德育建设要求加强,但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就会导致无法保证德育课堂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搭配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也要配合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对话”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堂实现高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实现高效率教学,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师德育教学能力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对学生的德育成绩也有影响。高效率的教学措施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高效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改变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中职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并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古板,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就会出现效率低等情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就会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德育教师可以积极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方式,确保德育教学的质量,使教师学生共同进步。
三、结论
“对话”体现了新课程,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以及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应用该教学模式中需要根据实际出发,按照中职学生的思想方式与心理状态和学习相结合,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连珍.走进生活激活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谈如何创设生活情境以激活中职德育课堂[J].成才之路, 2013 (9)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014修订版) [Z]教职成[2014]14号, 2014-12-22.
[3]王彩云.“互动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8, 2 (05) :242.
[4]杨小娟.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No.54,128-130.
[5]韩玲玉.关于如何让情境创设成为中职德育课堂催化剂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