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实践 让学生飞得更高——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绽放
【内容摘要】: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组成。所以人有时要适当释放自我,即本我的释放。否则压抑太久,不利于身体健康。就儿童年龄特征来讲,教学也要做到张驰有度。基于以上两点,又根据综合实践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活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真快乐!身体、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实践 家庭实践 社会实践 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 快乐发展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组成。本我即本能的我,自我即现实的我,超我即理性、有道德、有良心的我。所以人有时要适当释放自我,即本我的释放。否则压抑太久,不利于身体健康。就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搞一些活动让他们适度释放本我,放松身心,这样更有利于学习,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就儿童年龄特征来讲,教学也要做到张驰有度。因为学生在较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之后,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在生理上表现为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在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反应慢、情绪倦怠等。
基于以上两点,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我不断摸索,进行了大胆的教改尝试,注重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以此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的无比快乐。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合适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实践活动:演一演、算一算、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赛一赛……根据教材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角色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
1.演一演。
例如:《我的一家》,请学生扮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晚饭后又辅导孩子功课,一家人其乐融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劳,也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一回到家就吵架,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也给自己的幼小的心灵烙下了伤痕,自己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的家庭对自己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学生的表演欲望是极其强烈的,且很有表演天赋。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达到了高潮。
2.算一算。
在上《生活中的“一次性”》一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一次性的东西?如何方便我们的生活?在大家都讨论得异常热烈时,我话锋一转,问:你们家一年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全国人民一年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要用掉多少立方米的树木?(450亿双筷子需用掉2500万立方米)照这样的速度,再用几年就可以消耗完中国的森林资源?(约10年)并请其中一个同学上黑板做一做。同样通过计算,算一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电池、一次性衣裤、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手机等给人们所带来的极大的社会问题和危机。这样做题目,变枯糙呆板为生动有趣,学生也觉得饶有趣味,情绪高涨,在自己的实际计算中学生得出一组确切的数据,亲自发现了“一次性”存在的问题,从而设法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自然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在实践课上复习了数学运算,把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与情感的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
3.画一画。
上《小小建筑师》一课时,在学生欣赏了名建筑和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布置了作业:根据大家所掌握的建筑知识,自己设计一件建筑作品。我按学生的设计意愿编成小组,例如:设计学校教学楼、图书馆或小别墅、电影院等等。学生共同设计,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互相帮助或请教建筑专家。由于学生的建筑知识有限,故重点放在外观立体设计建筑的功能、建筑与周围环境。后来继而进一步开展设计了生活小区和绘制校园平面图以及家庭平面图的系列活动。画画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兴趣。而画面所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能力,着实让我惊叹不已,个别同学这方面聪明的潜质已表露无遗,画出的图纸有模有样,俨然已是个小小建筑师。作为老师我也积极参与了整个设计活动。在这师生的交互过程中,感受学生的纯真可爱,感受学生的创造思维,对于老师来讲,是教学的最大成功,莫大的享受!我禁不住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之大,就看老师如何发掘。
4.说一说。
在上《我的偶像》一课时,最后开展小小偶像辩论赛。将学生按各种偶像类别分组:歌星队、科学家队、体育明星队、影星队、另类队等。各组说说自己崇拜的理由。通过辩论,学生明白选偶像、学偶像学得不是他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而是他的精神品质,不能盲目崇拜偶像。这样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的“偶像”,熟悉自己的“偶像”,正确认识自己的“偶像”,使偶像对自己的成长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5.唱一唱。
在上《为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伟大,我播放歌曲《亲亲我的宝贝》。学生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关爱,情不自禁地动情地唱起来,还唱起了《妈妈的吻》等其它歌曲。耳熟能详的旋律,发自肺腑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爱的教育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当然,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创作性地自编歌曲。
6.做一做。
在学习《桥》一课时,通过认识桥梁,了解桥的历史,知道桥的种类,了解桥的故事传说,认识桥的作用,考察家乡的桥的学习后,学生跃跃欲试,很想自己亲自当一回设计师。于是成热打铁,开展设计桥梁的模型制作比赛。要求学生带来材料:图画纸若干张;各种工具:剪刀、胶水、铅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等;架设物:图书、纸盒、木块等。先进行图纸的设计,再根据图纸制作桥梁。最后,学生各显神通,做出了各式各样的桥的模型。学生动手又动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动手能力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活动的组织形式很多,还可开展比赛、游戏等。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因为学生的好胜心强、荣誉感强。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这样寓教于乐。以上活动可相机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家庭实践活动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也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根据教材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家庭实践活动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参与家庭实践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偿到成功的喜悦。
1.走入家庭。如上《我的家庭》这课,教育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洗衣服、做饭、养花浇花、搞卫生。可让学生买油盐酱醋,买学习用品。在生活中逐步懂得“货比三家”、“仔细购买”的学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从事这些劳动的时候,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能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做到劳逸结合。从小学会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懂得在父母生日时,为他们庆祝生日。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休息天晚上他要做饭给父母吃,他没有丝毫的怨言,反而觉得这是责任,这是幸福。他很体谅父母休息天还要上班,很辛苦,这样父母下班回家因为有他就不用再忙碌,而是马上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晚饭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美哉美哉!
2.走出家庭。还可利用休息日同父母一起健身、休闲、娱乐、购物。到大自然的环抱中呼吸新鲜空气,走一走、逛一逛、玩一玩。在同父母外出的过程中,不仅放松了心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更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真是好处多多。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它使课堂的内涵得到丰富的扩展,学生从“小课堂”走入“大课堂”,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来源于课本,学习的方式也不再是说写,生动丰富的社会大课堂将给学生以无穷的启迪和乐趣。
1. 走向社会。
利用假期,抓住时机。上自选课题《月饼》一课时,布置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商店、工厂,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月饼的品种口味、制作过程、外观包装、剩余去向等;学习《学做小交警》一课时,带学生走向街头,接触交警,采访交警,设身处地地了解各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路线和交通法规,了解交警的苦与乐;再如学习《揭示车牌号码的秘密》一课,组织学生实地观察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辆,注意车型、车牌的颜色、汉字、数字编码等,走访交通和公安部门,了解车牌号码编排方面的知识。走访交警,了解科学的编排对他们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当前的编排方法有无需要之处。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2.组织交流。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后期还可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不同的交流形式,开展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制作手抄报、采访笔记、照片展览、小论文评比等。如结合世博会可开展“世界各国风情图片展”;结合《做身边的环保小卫士》可开展“环抱知识竞答”;在上了《月饼》一课后,学生制作了精彩的ppt展示研究成果;在《家乡变化小考察》后撰写小论文。例:陈洋等同学写出了精彩之作《苏州的变化》,文章分三个方面加以叙述:经济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文章好在三个方面:第一,整篇文章,叙述生动,文笔优美,显示其语言写作功底非常扎实。其次,在写经济的变化时,出其不意罗列出了能证明苏州经济发展的一组有代表性的数据,且用词准确到位,不夸大,不缩小,看后,令人不得不心服口服;更为难得的是第三点,她的非同寻常,能以独到的眼光,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环境的变化。一般地来讲,写变化总写好的正面的现象,惟独陈洋同学大胆地提出了素有“天堂”之称——现在的苏州,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带来环境方面的污染。
3.进行评价。
活动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全面积极的评价。凡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索活动的都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像上述陈洋等同学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全年级公开表扬。学生也可进行互评。评价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将知识、技能、能力等融于一体。学生为自己的成功而快乐!
实践、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它可以促进认识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迫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研究,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学生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会不断向前发展。而且,学生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他们的认识一次次地被完善,同时每一次新的社会实践也将修正和完善原有的认识。在这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为自己每一次的行动、进展、体验而欣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激动,为取得的成功而喝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耐挫力、协作精神得到发展。
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了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活动就在身边!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夯实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技能,发展了学生能力。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真快乐!身体、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