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对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改的几点思考

对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改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17/7/12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山海关铁路技师学院 阎夏南

摘要:《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和认识根基。虽然课程教学大纲已经进行过调整,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反映出了不少问题。本文即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从目前面临的问题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践环节和教师自身素质提升五个方面贯彻教学改革思想,并提出了一定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改革
  
   《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学校机械类、机电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2009年,教育部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早期的《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力学》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了新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其中涉及到广泛的知识点、抽象的概念和强烈的理论特征,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都非常大。[1]因此,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减少学生学习课程的障碍,提升学习质量与学习成果。
   1. 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目前面临的问题
   首先,《机械基础》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职业学校鲜少有高质量生源,也缺乏高学历、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授课教师。其次,《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杂而多,重点并不突出,很多学校选用的教材中都充斥着对概念和原理的单调介绍,没有涉及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实例研究。加之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对实践方面不够重视,无法满足课程实践操作的需要。最后,当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都相对落后,仅靠教师进行课堂授课,学生死记硬背的听讲方式,不利于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2, 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需要提前确立好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同样是轮系、机械变速的课程内容,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应当作为重点讲授,而对铆焊专业的学生仅需一般性学习。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深入挖掘和思考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授课计划,从各个方面梳理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不断更新重要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主题选择上,需要注重专业针对性与学生适应性相互结合,选取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知识点,采用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精简不必要的重复问题,为学生建立知识架构与内容体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及时更新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使教学内容始终具备技术的先进性和理论的前瞻性等特征。教学内容不应局限在理论传授方面,而应当将实训内容添加进去,比如在讲解齿轮的传统方式和特点时,可以将车装机床齿轮箱相关内容作为实习教学内容,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项目教学法是按照教学要求,将学科当中的知识内容划分成为若干教学项目,师生共同围绕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实施过程当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对项目任务的探究,以项目实践来促进学习效果。[2]
   在教学手段方面,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打破平面铺展的格式,让学生从多种角度、靠自己的眼睛和感觉实际感受到机械理论知识的存在,通过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直接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空间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价改革
   理论考试作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成果较为片面,缺少对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的合理衡量,因此,教学评价是教改的重要一环。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最终掌握程度,在过程当中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将平时成绩和实践考核引入其中,与理论知识成绩一起划分不同的权重,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
   5.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归根结底,职业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对《机械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理论教学应当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结合课程进展穿插实践教育,如去企业实地参观、实习以及实地专题讲解等,让学生通过实验与实地操作,直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课程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鼓励学生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6. 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应当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积极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聘请企业的高等技术人员参与授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督促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职业学校教师自身也应当时刻提升自己,重视对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培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理解和对教学成果的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在具备优秀教学能力的同时,关注科技发展,深入理解教材,切实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需要的机械专业高质量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成果.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浅析 [DB]. https://www.kj009.net.
   [2]王秀群,于长辉.高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华夏教师,2014(8):57-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