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中有关国画教学的尝试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中发展的黄金阶段,一个青少年的兴趣、志向、对美与艺术的感受多半在这个时期形成初步的印象,影响着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美术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显得可有可无,这是教育的缺失,也是青少年的一大损失。美术教育其实质是一种人格教育,通过这门学科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性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美、对生活以及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感知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推行中,我们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来开展教学,传承我国优良的国画艺术。本文将对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国画教学做以浅析。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国画;国画教学
国画源远流长,其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宗教、哲学、艺术等全方位的认知,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将国画教学运用到中学美术教育中,使学生通过认识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在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同时,还可促进民族感情的升华和发展,更有利于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改革应试教育的呼声中,目前的大环境是,我国开始大力推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此前提下,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相当大的改观。但当前的教学形式大部分仍还处在传统的“依样画葫芦”的填鸭式教学,学习方法呆板而机械,完成作业也是通过临摹来完成,老师不是去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传授美学的思想,而是通过临摹的好坏,来作为评判标准,长期以往,学生不仅没有学会正确的审美观,反而连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被抹杀了。
虽然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长久以来以升学率、分数来判断优生差生的评判标准,使得美术教学在学校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多数家长认为美术是一门“副科”,孩子只要不考艺术院校,就没有必要把时间花在美术上。美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以及家长甚至老师一些固有观念的影响,都阻碍着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对美术教育的教学形式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观念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对中学美术教育加入国画教学的浅析
国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国画作为中国人审美观念的一种特有艺术形态传承至今,其文化及艺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加入国画的赏析教学,使学生通过认识传统的国画形式及其语言情感表达特性,来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认知,也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其实质是通过这些艺术形态来表现画者对艺术对哲学的思考,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和谐共生。在国画教学中将这三类进行科学的连接,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教学安排,慢慢培养学生对国画的认知和兴趣。一、通过“描述、形式分析、评论”的直观型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让学生了解面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要有不同的欣赏方法,要看明白最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审美,了解和发掘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二、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赏析,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一直传承的国画精髓,教会学生对美的追寻和精神的升华。三、对中外绘画作品进行比较赏析。通过对画法的对比、作品历史背景的对比、人物性格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国画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历史文化的变迁。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建议将正确的临摹和写生有机结合。临摹,学习古人的绘画手法,将其运用到写生的实践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现实对象的表现手法;写生,对古人的技巧经验进行自我理解与发挥,并最终实现学生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国画,所追求的不是事物的具体物力形态,它更多的是对自然万物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状态的观察。所以在国画的教学中我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的教育学习。通过对传统文化理论的认知,结合国画作品的赏析,使学生通过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画者的表现意图,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认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民族艺术民族精神的良好认知,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国画的欣赏和创作;2、重视书法的作用。国画的一项基本功就是书法,练好基本功,才可以在国画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学习的更深入;3、与时俱进,遵循发扬优秀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在进行国画教学中,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学习并发扬国画精髓。
三、国画教学案例浅析
教学主题:走进水墨画
教学过程:课前作业布置,学生观察国画并收集关于国画的相关知识。准备颜料、笔墨纸砚,在课堂中备用。
课堂进程:1、让学生先以笔墨尝试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2、用笔墨画出浓淡不一的线和点;3、先淡墨再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观察效果;4、自由发挥,大胆尝试;5互相观察,相互讨论。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用毛笔作画与一般平时的纸上绘画的不同。了解到毛笔的特殊性、墨的浓淡、宣纸的吸水性、力度左右等。老师的归纳总结: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等。然后学生分组运用不同的笔画进行小组主题绘画的创作。再加以赏析简评。最后与学生们一起欣赏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到的特殊技巧—泼墨。学生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观察及对泼墨技巧的理解,对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
结束语
通过对国画的欣赏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探索、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更新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自主发现、探究美术,对传统国画的鉴赏能力获得提高,使国画教学可以成为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美术对学生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审美的良好影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传承并发扬国画的艺术形态。
参考文献:
[1]徐茜. 刍议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国画教学尝试[DB]. https://www.kj009.net,20130.
[2]李欣妍. 国画题款艺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