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
摘要: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提供了现实基础,文章以多模态教学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如何构建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课堂,目的在于改善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关键词:多模态; 大学英语课堂
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首先由Kress, G. & van Leeuwen, T.在《阅读图像》(1996)一书中提出,在之后的研究中,他们又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该理论。O’Toole(1994)又在视觉分析中应用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这样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就进入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基础,把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所具有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应用到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资源。
那么什么是多模态话语呢?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大部分话语意义并不完全由言语来完成,而是伴有其它如说话的声调、语调、语速等语言特征和一些手势、身势等身体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等其他因素共同来实现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这样,交际就不是利用一种感官在进行,比如看书是视觉,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官同时进行,比如PPT课件主要就是视觉与听觉同时在进行。而这种多种模态同时进行的交际方式所产生的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
二. 构建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使学习者自己联想实物,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巨大挑战,因其可以为课堂带来图片、视频,改变了传统教学只是单纯依靠听觉这一单一模态形式。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都是多种感官并用来实现交际目的,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就是运用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像非常直观,单纯靠语言来描述,每位学生所构思出的答案不尽相同,而图像却可以清晰展现教师所描述的内容,这被Kress& Leeuwen, T.称为视觉语法。在视觉语法中,意义的表达也受以下因素制约,基调、视角、亮度和色彩。基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当中,可以带有相应的感情去学习,这样的效果自然会更好,比如对于一些悲伤的葬礼就要用黑色和灰色等暗色,可以制造沉重的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带有相应感情去理解,事半功倍。图片拍摄的视角不同给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学生可以和拍摄者一起思考。摄影者也会通过视角的变化来强调或者是弱化某一内容。除图片外,课堂中的视角变化来自于师生之间,如教师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教师就会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因此最好的效果是教师适当走下讲台与学生平视,会让学生有平等的感觉,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穿衣都要讲究一定的搭配,搭配和谐才能让人感觉舒服而不突兀,色彩和亮度要统一,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PPT课件中的图像选择要特别注意,作为课堂的辅助,图像的基调最好不要过于昏暗,因为这种颜色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与学生视角不同的是,图像的视角如果选择仰视或者俯视的话就会突出教师要传递的信息,亮度和色彩的选择教师也需谨慎,为了达到较好的状态,教师可以使用相关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再应用到课堂中,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对图像的理解要比教师的文字说明更快,所以图像的选择要与文字说明相一致,以避免歧义。除了以上提到的基调、视角、亮度和色彩要适当,图像的数量也要适当,图像太多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只是讨论影响课堂的视觉模态之一图像,其他诸如教师的着装、教室的环境、教室的基调、亮度和色彩也是同样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状态。
课堂中的听觉模态,主要是学生从教师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听课的效果受声音的响度、声调、语调和语速的制约。比如,如果整节课教师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如果他突然停止几秒钟,学生立即就会感觉不正常,因此会再次关注教师和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改变声音的响度、声调、语调和语速可以避免课堂的沉闷。教师本身的语言控制、音频和视频的声音控制都会使课堂变得层次丰富,而且可以适当地活跃气氛。
以上分析了课堂中的视觉和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在大学英语课堂应用较少,但是有时为了教学效果,可以拿些道具让学生感触到,比如在讲授西方餐桌礼仪这课时,教师讲授到底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拿着感觉一下,印象能够更加深刻。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要表达的意义,比如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比较吵闹想让学生安静下来,他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双手作出停止的动作,还可以把食指放在嘴边做“嘘”状,可见,不同的模态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共同合作产生作用,授课是视觉和听觉的合作,其中视觉是对主模态听觉做有益的强化和补充。
三. 结语
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词汇掌握不牢,语法知识模糊、写作能力较差听力和口语表达不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满足当代学生走出国门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表达说话者的意义。多模态话语比单模态话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C]. London: Routledge, 1996.
[2] O’Toole. 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 London: Leicester UP,1994.
[3] 高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 [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156-157.
[4]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 3-12.
[5]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1-10.
[6] 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