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刍议怎样培养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法律意识

刍议怎样培养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法律意识

日期: 2016/4/17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邢台技师学院 袁超

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只有适应当前的改革大潮,我们的职业教育才会拥抱青春的活力。
   一、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职业学校在校生中有违法倾向(敲诈勒索等行为)的约占28%,有厌学倾向的约占42%,其他不良行为的约占15%,这其中也不乏女生的存在,约占19%,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与社会闲散人员往来密切。内外勾结,在校内外强行索要、殴打他人。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丝毫不以为这是触犯法律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职业学校在校生法律意识薄弱,迫切需要对职业学校在校生加强法律教育。
   职业学校在校生是社会的一个身份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不成熟;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法制教育,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相当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是家中的宠儿,却是中考失败者。因此他们往往因为一时的偏激,极易引发流血事件。届时悔之晚矣。
   二、国家对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
   教育部、司法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这就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职业学校在校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的真实生活还有很多不成熟的看法。职业学校在校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增强其法制意识,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知识+技能+做人”的教育,我们只有把教学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法制为基础构造的市场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职业学校在校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法律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的失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更需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其法律素质,促进其全面成才。
   三、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于作为公共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往往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某些职业学校甚至把《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考查课,考试的形式以开卷考试走走过场。长此以往,学生的法律素质怎能得以提高。未来就业工作中又凭什么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适应社会的高度竞争。
   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年龄一般在16岁-18岁之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急速成长的阶段,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模仿性强、好奇心重、爱表现和易冲动的特点,同时其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和抵御外界消极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差,行为不专一等特性,极易误入歧途。
   四、如何促进职业学校在校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1、正确认识职教领域法律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许多人普遍认为法律教育相对于专业课程教育来说具有从属地位,可有可无,因此在整个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法律课程的设置相当少,即便设置了此类课程也只能是侧重对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对知法守法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根本无法得以根本提高。。
   2、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在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把案例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当选择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学生周围发生的一些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教学不只是抽象的法律知识,而是在自己的身边悄然发生各种各样的现实的案件。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明白如果自己对此类事件不防微杜渐的话,也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法律对公民的规范作用才会深入学生的心中。
   在教学方法上,要敢于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运用于法律基础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典型案例制成多媒体课件,增强其直观性,使学生能产生兴趣,主动接受教育,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对学生一般违法行为或犯罪起到真正地预防和教育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
   3、模拟法庭审判,寓教于乐。
   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果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法庭的角色中来,就会使学生体会法律的现实意义,亲身体验法律程序,感受法律的正义与公平。从而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就会焕发出无限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的体会就会更深刻,摆脱教师枯燥的讲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高了法律的觉悟,他们体会到的是法律的尊严、权威和公正,这样定会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增强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
   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将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在教学计划、教材选购、师资配备、教师考核、学生考试、授课时数等方面要积极创新,敢于实践,高度重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行之有效的学法用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一旦触犯了法律就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接受法律的制裁,从而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国家的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5、重视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可起到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少数家长过分溺爱,甚至纵容,自认为十分得体,其实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同时也与学校的正规教育相抵触。因此,家长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平时应当多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的法律观念迎接人生的挑战。
   总之,提高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非常紧迫。学校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但仅仅依靠学校的法律教育又是远远不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法律教育大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学习与行动相一致的目的,造就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的、守法的公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