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

浅谈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

日期: 2015/5/1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韦朝添

【摘要】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平台,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浅谈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机械加工 生产性实训 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相续建立了机械加工、电子、汽车、等几个实训基地,新增大量设备。学校实训设备不断完善,为我校践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基础。下面以“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为例谈谈。
   一、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生产一线实用性的技能人才,从学校毕业走上岗位就可以实现岗位职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要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岗位工作相融合。
   二、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建设主体要多元化、运行机制必须市场化、建设所需资金方式多样化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要有机械加工企业或行业的参与,这样才能引进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这样建设的主体就多元化、来源资金方面也就多样化了,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两者间资源共享,但基地的运行模式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这样学校和企业才能互利共赢。
   2.配备设备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学生实训学习过程要与企业生产过程要相同,这样就要求校内的实训备要与机械加工企业运作的生产设备相同。而且实训基地设备及实训条件必须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基地管理方式要企业化管理和工作情境化实训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实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要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来确定。
   4.工作任务要真实、社会服务有效益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以“学与做合一,做与学一体”,要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实训过程中生产出一产品,并且产生一经济效益,有效的降低实训基地实训过程中的耗材成本。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要做到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1】
   三、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1、企业为主导的建设模式
   是与企业为主,由企业来组织实训基地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运作方式为学校提供场地和运作管理,企业根据自身生产需求,提供企业相似生产实训设备,技术和师资,用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来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和实习实训。这是目前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一种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主动到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等开设“订单”培养班,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实施管理,企业为学校提供企业生产相似设备,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共同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如我校开设的“美的班”等订单班就是与企业命名的,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员工,一但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像这种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类型我们称之为订单培养型。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的飞速发展!中国将会取代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工厂,就需要大量的机械制造技能人才,和一线技能工人,而中职学校恰恰就是与企业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一线高技能操作工人为培养目标,很多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了支持一些有能力的中职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就会无偿的赞助或者以半赠送的方式向该学校提供他们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这种与企业投入为主的中职学校校内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称之企业赞助型。
   2、 与学校主导的建设模式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与学校主导的建设模式,就是以中职学校为主,由学校自己组织进行学生教学、实训生产和生产的一种模式。其主要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实训的同时,生产产品、经营业务和技术研发,引进进行市场运作管理。
   自治区、河池市人民政府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以来对我校——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大资金投入,当前我校拥有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加工生产性设备,但是根据我校目前状况,运行这些先进的机械加工生产性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消耗,而且我校当前比较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这就需要学校主动引进相关企业,学校提供理论课程教学和场地以及设备,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习实训任务,这样在实习实训的同时,又能生产产品创造经济收益,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教育模式“学做合一”。
   以此同时依据我校校内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现有的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各种机械零配件产品来料加工业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来料加工。作业即设定为合格的产品。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本消耗性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输血”式实训教学模式转变为“造血”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专业办学能力。
   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机械加工科研和技术优势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把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成区域性机械加工企业技术帮扶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学、产、研”一体化
   我认为“学、产、研”一体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真正拥有技术专长,在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为了加强机械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学校要在这方面与相关企业相对接。目前我校在这方面还很缺乏,也是我校努力的方向。“学、产、研”一体化的校内生产性机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不仅使学生对机械加工技术有更深的接触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结论和思考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几点思考:
   1、要创新中职学校校内校内生产性机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管理。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与一般的实训室不同,要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大胆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使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良性运行。
   2、要创新适应中职学校校内校内生产性机械机械加工实训的教学模式,对实训教学方式、实训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学徒式、模块化、项目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3、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我校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河池市或桂西北地区机械加工基地、河池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总之,要大胆创新、改革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技术人才,服务于区域工业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
   [1]丁金昌 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2期
   [2] 姜瑜.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 2009
   [4] 童卫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的研究[DB].https://www.kj009.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