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试析创新教育: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试析创新教育: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日期: 2010/9/26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创新教育 新经济 挑战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大好机遇。创新教育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创新人才的任务日益加重。应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构建创新性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变革的重大课题。
   所谓新经济,比较权威的解释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以知识为主导,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撑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新经济的出现,标志着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一个与工业文明迥然不同的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为基础的社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经济与我们常说的“知识经济”并无本质区别。新经济是一种新事物,但它的出现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预示着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事实上,它正在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适应这一变化的创新性人才无疑是全社会面临的考验,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应对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与挑战相伴,在不断迎接挑战中改革,在不断应对挑战中发展、成长。在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中,影响较大、广为注目的主要有:改革开放、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正在发展中的新经济。
   改革开放为中国高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使其面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来自不同方面的新矛盾,如何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在政治主导型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高等教育模式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而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第三次世界科学技术革命阶段,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科学与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科学与技术等科技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技发展需要高级专门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所以觉悟了的中国政府与人民为迎接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把希望寄托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摇了原有高等教育模式赖以存在的基础,其建立曾使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就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但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主要是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成为关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类专门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迎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的核心问题。
   “新经济”概念的提出为人们思考将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提供了依据。既然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是新经济的时代,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新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挑战就是21世纪的挑战。如果说前三种挑战是关于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现时社会的问题,改革虽然涉及各个方面,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某些方面,是中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特殊挑战,那么,新经济对高等教育而言不是局部的挑战,而是时代的挑战、全局性的深刻的挑战、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挑战,它预示着不仅我国而是整个世界高等教育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迎接挑战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面对中国社会现实变革的重大课题。对高等教育而言,挑战是具有双重性的,就像一把双刃剑,每一次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发展机遇,会使高等教育成功地实现一次变革,获得一次飞跃。
   首先,挑战是一次考验。这主要是因为,无论哪一次挑战,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都是其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变化。挑战虽然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的外部,但对高等教育内部来说也是严重的冲击。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高等教育必然通过其内部因素的变化做出反应,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其内部变化是否正确和有效反映外部社会因素的变化,如果反映不当,不仅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会遭受挫折,还将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挑战对高等教育而言就是考验。
   其次,挑战又是机遇。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的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能否满足这一需求的矛盾运动。长期在一种比较稳定的环境中运行,社会的缓慢发展往往不足以刺激其发展变化。但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使高等教育外部与内部形成较大落差时,高等教育如不进行改革就难以维持下去,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冲击力,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变革,使高等教育获得新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挑战确实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
   再次,中国高等教育应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将要进行的是一场全面、快速、深刻的改革与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科技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的冲击波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力量,使我国高等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或者说人们对加速和深化改革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那么,世界范围内的具有对人类社会整体转型产生深刻影响的新经济的到来,它所带来的挑战不能不使人们感觉到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性。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必须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全面的创新,构建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的中国高等教育。
   三、实施创新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应对挑战的战略性决策
   新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不断创新,适应新经济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对现有的高等教育进行创新,同时。经过创新的高等教育必须具有鲜明的、创新的特点。新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靠创新,而高等教育是创新的动力源。通过创新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进而推进新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应对新经济挑战的对策和目标。改革传统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应对新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是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追求和指导思想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新经济的灵魂,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新经济呼唤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精神。这就是说,应对新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加发挥创新的功能。中国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充分发挥创新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本身必须充满创新性,二是高等教育必须能够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以创新的精神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造,建设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涉及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观念、内容、方式方法等等,是一个系统的创新工程。因此,高等教育的创新,具体地体现在高等教育观念的创新、过程的创新和知识的创新。
   (二)观念创新—高等教育创新的前导
   观念创新在高等教育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创新的观念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够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但因为观念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下来的,并且是比较稳固的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实现高等教育的观念创新也是最困难、最持久的。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高等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创新:确立高等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特殊产业的观念。高等教育产业是指由高等教育本身或培养专业人才的活动,它是基于高等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直接的经济或产业性质,或通过高等教育本身能够带来直接的与间接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高等教育的长远经济效益大于近期经济效益,而长远经济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高等教育运行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而不能完全按照经济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高等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在高新科技产业和未来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先导与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有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从宏观意义上讲,高等教育是一种先导性的、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2)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创新:确立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观念。大众化是继精英化之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不仅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观上的一次大变化。多样化是大众化的途径或表现形式,新经济对不同专业与技能、不同类型人才的要求,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多样化。
   (3)高等教育时空观的创新:确立高等教育终身化和信息化的观念。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时空观里,高等教育是一次性的和有一定地理限制的,这种教育看重的是在高等学校度过的学历。随着知识更新率的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观念正逐步落后于时代,更不适应于新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终身化、信息化正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适应这一发展潮流,传统的高等教育时空观必须转变,要确立高等教育终身化和信息化的新观念。
   (4)高等教育人才观的创新:确立重视个性化与创造性的现代高等教育人才观。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观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同一模式、专才培养和继承性教育,显然.传统高等教育人才观与新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完全背离的。高等教育的个性化指的是在全面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实施专业教育;教育要有助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是新经济时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提倡创造性的高等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和创业能力作为高等学校的基本目标。
   (三)教育过程创新—高等教育创新的核心
   教育过程创新或培养人才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的创新:就是根据发展新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调整已有的目标。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目标主要为: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道德要求的新型公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获得信息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总之,适应新经济要求的高等教育目标在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基础较宽、适应能力较强的通才;从整个培养目标上来说.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2)内容的创新:主要指高等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是高等教育过程创新的重点和难点。高等教育内容的创新要求要体现综合化的特点,要反映知识或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要反映新经济对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品质的要求,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要求,要增加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内容。
   (3)方式方法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强化高等教育方式方法的实践性,突出高等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创造性,体现高等教育方式方法的自主性,重视高等教育方式方法的合作性,强调高等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4)手段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的物质与技术基础,是高等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从现代化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看,无论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效果.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高等教育手段的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学生学习手段的创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实施远程教育)
   (四)知识创新—高等教育创新的重点
   高等学校是重要的知识中心,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充分发挥知识创新的功能,是高等教育迎接新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知识创新也是高等教育创新的重点。在新经济时代到来的时候,高等教育知识创新的任务更加艰巨。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加速学科发展、鼓励研究成果的转化、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推进知识传播。
   总之.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优势和作用日益显得重要,这一点已经和正在为全国各地高校所重视。因此,应对新经济的挑战,实现高等教育的创新,已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更不是学术领域里的探讨.而正在表现为实践的活生生的现实。挑战在眼前,创新在现实,尽快创建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中国高等教育,是我们迎接新经济挑战的当务之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