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新闻 > 文化引领 活动助推 威宁职校三年化蛹成蝶——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文化引领 活动助推 威宁职校三年化蛹成蝶——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日期: 2015/6/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就我校建设情况和办学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紧扣标准,逐一落实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4月由(职中、卫校、草海艺术学校)“三校整合”而成。示范校建设伊始,威宁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以陈波县长为组长的创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我校的创示建设工作,全县上下以“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拼搏精神,打响了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的攻坚战。三年来,我们紧扣示范校建设标准,用“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务实作风,逐一落实示范校建设的各项指标。到目前为止,总共投入资金14899.922万元,建成占地15万㎡(225亩)的校园,新建68360㎡教学楼。教职员工达353人,购置1880.26万元的实训设备,开办以学前教育、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为主干专业的11个中职学历教育专业,在校学生5105人,拥有联办学校6所,合作企事业单位136 家,开发校本教材三类11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775人。目前,学校下设综合部、医学部、学前教学部。是一所融中职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又是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时,又是威宁县技工学校。
   二、紧抓内涵,重在创新
   (一)办学方式明显转变
   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格局已基本形成。
   自2010年立项建设以来,我校的示范校建设得到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自治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在县的层面确定了“科教兴县,职教富民”的方针;在教育局的层面确立了“均衡发展,职教先行”的部署;在学校层面探索出“文化引领,活动助推”的职校策略,通过“招生、招师、实习、就业”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
   在“招生”工作上实行“两线(政府一条线、教育一条线)七长(县长、乡(镇)长、村长、家长;局长、职校校长、中学校长)负责制;四进五有宣传形式,使职业教育深入社会,深入人心。
   在“招师”工作上实行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面向企业公开选聘。采取特殊专业人才降低标准、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的方式进行。有 11家企、事业单位 25个技能型人才被聘到学校任教。在“最难就业季”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全社会都感受到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力、速度。
   在“实习、就业”工作方面,学校采取“避开中介,联系企业”策略,走“校企深度合作——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到学校宣讲——学生主动提出申请——家长签字认可——学校审查通过——教师跟踪管理”的实习就业模式,使企业、学校、学生、家长零距离接触。学生就业,牵动了千家万户,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企业、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社会更加理解、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年来,学校的超常规发展,也得到县财政、国土、规划、人社、编制办、公安、通讯、社区等涉教部门的大力支持,部门参与办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已由过去的学校“单人舞”变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全面参与的“广场舞”。
   (二)培养模式明显更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已经落到实处。
   如何培养各专业强劲的职业竞争力?三年来,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医院、企业、学校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对接用人单位需求,确定了“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活动助推师生全面成才”的治校策略;以“责任于心,和悦达人”为校训;以“技能画龙,德育点睛”为办学重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构建了以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使学生“认同职业感悟、养成职业习惯、提升职业技能”三个教育阶段在医院和学校交替完成的“一主线、三阶段、院校融通、进阶入岗”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规范行为学会做人、熟练技能学会做事、一专多能学会生存”等三个教育阶段,校企双管理,识岗、近岗、顶岗的“一主线、三阶段、双管理、进阶入岗”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培养管理人员和升学为辅,双导师、双考核、双证书,识岗、跟岗、试岗、顶岗的“一主二辅三双四岗”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幼儿园学习,我们都强调师德修养和师能提升,兼顾升学、就业,强化“考证、考试、考工作”素能,既保障了该专业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又保障了我县幼儿园优质师资来源。
   三年来,学校在“引企入校,借力发展”上迈出坚实的一步。顺利引进“贵州天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来校投资416万元,共同建设“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四个专业的实训基地。与企业共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管理团队,共建师资团队,共建管理制度,共建课程体系”“五个共建”的合作平台。我校“校企共培生”在学校、在课堂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有效缩短到岗后的磨合期;并深切感受到工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早地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校企合作也有效地把企业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文化融到职业教育中。
   在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的过程中,我们竭尽全力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落到实处,一直坚持做中教、做中学,半天在教室,半天在实训室的教学规划,努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三)教学范式逐渐丰富
   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教学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范式被广泛应用。
   示范校建设之前,我校的教学范式一直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传统课堂范式,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示范校建设之后,我校把目光聚焦到教学范式的创新上,推行“学校领导盯住教学部,中层管理干部盯住每个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盯住课程,一线教师盯住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机制。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课堂监测等活动,鼓励教师自编校本教材,改编专业教材;教学常规检查不在专门查“教案”,更重要的是查“导学案”,“实训方案”;不在专门查“作业布置与批改”,更重要的是查“作品的制作与修改”。
   通过三年的改革发展,我校的教学范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从理论主导型向理实一体化方向发展。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教学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范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评价形式趋于完善
   师生评价、过程评价、社会评价的评价形式有序推进。
   “评价”杠杆的使用,是实现快速、高效发展的有力手段,三年来,我校的评价体系初步形成,评价制度基本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企业说了算;学校管理质量,师生说了算;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说了算。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管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发挥出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能动地教育学生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五)教育内容明显创新
   道德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开发已经初见成效。
   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我校示范建设的核心所在,精彩之处。三年来,我们探索出独特的学校文化体系,提炼出“一讲堂(道德讲堂),二长廊(校园行道长廊、楼道长廊),三广场(孔子广场、鲁班广场、蓝丁格尔广场),四室(优美教室、靓丽实训室、温馨寝室、示范办公室),五心(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六常态(德育工作常态化、安全工作常态化、师训工作常态化、教研工作常态化、卫生工作常态化、技能展示常态化),多面墙的文化建设体系,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根据文化体系,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文化是活动的精神,活动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得益彰,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道德讲堂,以儒家“和”文化为核心。“和”是我校内涵建设的凝聚力,是学校的元气,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竞争力。“和”是打造学校核心价值的“精神工程”。通过道德讲堂宣讲职业道德,打造职业精神,使“低着头进入校园的中职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地跨入社会”。
   “君子和而不同”。三校整合,面对三校的差异性、多样性,学校推行“一校三部,分部管理”的管理体制,面对有差异的部门,实施有差异的管理,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既展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又取各部之长加以推广,顺利实现了“优势互补,劣势共鉴,求同存异,百舸争流,各领风骚”的整合新风貌。
   “朋友和而共赢”。针对校内设备不足,设施简陋的困境,学校引进多家企业来校投资,共谋发展。如今,“共建管理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管理制度,共建师资团队,共建课程体系”的“五个共建”自然地成为我校校企合作的基石,发挥着强大的粘合作用。
   “教法和而适当”。面对行为习惯各异的中职生,学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同事和而致中”。面对复杂的教师结构,学校要求教师能够文质彬彬,思想淡定,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工作中“统一思想无杂念,贯彻落实不走样,工作衔接无缝隙,互相交流无保留”。学校领导通过兼课或听课深入教学第一线,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确保学校办学思想的顺利实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活动”是我校示范建设的鲜明特色。根据中职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责任于心,和悦达人”的校训及“技能画龙,德育点睛”的办学重点,我校提炼出1234567的办学思路。
   即一德(立德树人),两创(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开(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明办学),四学(学做人、学技能、学文化、学生活),五个一体(校企一体、理实一体、工学一体、教师、师傅一体、学生、员工一体),六化四园(规划、绿化、美化、净化、文化、信息化;四园:乐园、学园、花园、家园),七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与资格证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我们深知,没有具体的行动,再好的思路都等于零,我校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办学思路变成办学行动,活动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常规活动
   新生军训活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新生手拿新生手册《好习惯是中职生的第一技能》激情宣誓。军训期间,要求背诵一篇文章《弟子规》,速读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观赏一部电影《冲出亚马逊》,走进一家工厂了解企业文化,牢记一份公约《中职生公约》。
   一日常规活动,包含“三操(晨跑、大课间、眼保健操),两颂(晨颂读、午颂唱),一点评(晚自习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点评和相互点评,并填写《威宁职校中职生成长手册》)。
   一期常规活动,习惯养成月,体育活动月,艺术展示月,技能大赛月。
   时令节日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如“5.12”护士节,“9.10”教师节,“12.9”纪念活动及各级安排的文艺赛事活动。
   适时演练活动,防震减灾演练,消防演练,防洪演练等等
   第二,好习惯养成活动
   习惯养成主要包含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礼仪习惯养成教育、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自信教育、学生感恩教育、学生妥协教育,这些教育都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进行,绝不搞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第三,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活动
   主要包含:自立意识、规则意识、服从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敬业乐业意识。
   目的在于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素养,培养“德技双馨、厚德强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这些活动,看似简单而平凡,可是,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好了,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平凡。经过三年一贯的坚守和坚持,我校学生取得骄人的成绩,教师技能大赛,学生技能大赛,获得县级一等奖41个,二等奖73个,三等奖106个;市级二等奖7个,三等奖21个;省级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文艺赛事,共获25个奖项。
   (六)教师素质明显提升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领导干部中推行“责任、落实、担当、精准”的工作原则,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创新工作、提高效能。几年来,多名年轻同志脱颖而出,不仅充实了学校管理队伍,有的还到其他单位担任要职。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班主任绩效考核,拉开班主任津贴档次,月津贴相差达200元以上,加强班主任培训,每周星期天下午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周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每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研究等活动。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
   “在职学习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学,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3——5天;校外培训,近三年有1人出国培训;36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16多人参加省级培训;253人次参加市级培训;43人次参加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多大976人次。为提高学习效果,学校要求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必须完成“四个一”即“做一次汇报,写一篇学习心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上一次示范课”。
   “学历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目前全校8名教师正在参加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双师建设工程”——优化专业课师资队伍,学校提出“双师建设工程”,通过“鼓励考证”、“以赛促建”“校企双向挂职”等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对取得高级工、技师证书的教师报销相应费用;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实行倾斜。目前有3人取得了技师证书,有6人取得了高级技工证书,参加技能大赛,我校教师获得2个省级一等奖,2个市级二等奖,2个市级三等奖。
   “名师引领工程”——带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3年来学校先后邀请北京、深圳、湖南的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学校还聘请特级教师、贵州省名师、毕节市名师到校任教。可以说,“四大工程”的实施,为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搭建了平台,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地级名师1人,地级骨干教师8人,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作家协会会员1人。
   当前,威宁职校教师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深入开展研、赛、观、评一体化活动,积极改进教研方式、评价方式、教学方式。
   课程是威宁职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原则,积极研发出11门多元化、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构建了由核品德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和技能素养课程等三大课程群组成的“好习惯”教育课程体系。看似简单的课堂,却充满教育艺术。学校精心打造出“流程有序、环节有效、学教有法、节节有测”的“四有”课堂,学生节节有收获、天天有长进,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七)内部管理明显增强
   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抓住示范建设的机遇,大胆创新,构建完善的学校制度体系。学校目标管理制度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明确每个人、每个岗位的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学校绩效管理制度,以提高效能为目的,激发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责任心,体现出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效果;学校师德考核制度,以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为前提,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
   示范建设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全校一盘棋,每一个管理干部、每一个老师都是示范校建设中的重要一员,都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任务,管理机制健全、沟通机制流畅、协调机制高效、服务机制及时。
   三、紧盯问题,尽力化解
   当然,在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创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三校整合”时间短,虽然整合前,三校都有各自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优势,可是,整合之后,文化积淀不够,学校显得年轻而幼稚;三年新招教师200多人,基本上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不够,虽然充满工作热情,但稍显能力不足,教师显得年轻而幼稚,还需时间历练;虽然我们竭尽全力抓课堂、促教研、兴教改,但缺少专家引领,企业支撑,学校显得力不从心;大楼建了,大树载了,大师还在成长过程中,成果初现,办学后劲十足,办学的艰难还大量存在。
   四、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创建省级示范学校,是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办学质量,使我校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我校创建工作的支持、指导与帮助,我们将以争创为契机,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内涵,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贵州省建成职教大省做出贡献!对照评估体系,我校自评分数为:98分。认为符合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请专家组予以审议。
   谢谢大家!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