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日期: 2015/6/7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 毛学勤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生活质量;护理
  
   Integrative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ve care ap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observe it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Methods: essential hypertension diagnosed 10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on a voluntary basi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wo groups of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treatments,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Buck observ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an efficient and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scor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anti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0% vs 84.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groups;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score each dimension, the two group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Integrative care can improve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fficiency,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atisfaction.
   【Key words】 Integrative Medicin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显著升高,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有2亿人,占全球高血压患者的20%【1】。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们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其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6~78岁,病程0.5~21.5年。纳入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2],年龄18岁以上,无严重并发症、神志清楚,且合作的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热情介绍医院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指导患者按时作息,尽量减少探视,静心休养;介绍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高血压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心电监护。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应相对集中,动作轻柔,以免打扰患者休息。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治疗及护理,指导患者适当饮食及运动。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
   1.2.2.1 情志护理:精神活动是影响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在患者的发病及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防止和清除病人不良情绪,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3】,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如:(1)肝阳上亢型病人,肝肾阴虚,火气上扰,容易急躁、易怒、健忘,应指导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喜怒有度”是养生长寿的根本,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烦恼和不良情绪。(2)风痰上扰证患者,头晕胀痛,大多患者不喜言语,郁郁寡欢,应体贴患者的疾苦,满腔热情的对待病人,全面关心病人,积极鼓励甚至引导病人将郁闷的情绪诉说出来,以化郁为畅,疏泄情志,使气机和畅,机体复原。(3)阴阳两虚患者,容易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应据患者自身综合素质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补益安神,达到心态平衡,利于疾病康复。
   1.2.2.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分型实施食疗效果佳。如:(1)肝阳上亢型病人,适宜食用芝麻,桑椹,海蜇,白菊,枸杞子,天麻,冬瓜,绿豆,芹菜,苋菜,马兰头,决明子等。(2)风痰上扰型病人,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适宜食用萝卜、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芹菜等。(3)阴阳两虚患者,适宜食用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苡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银耳汤、黄瓜、芹菜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治疗有效率:观察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显效:血压下降20mmHg,至正常水平,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感觉良好;有效:血压下降10-20 mmHg,至正常水平,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正常水平,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3.2 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治疗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疾病、健康情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采用Excel2003软件,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取显著性水准α=0.05进行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50 23,46% 26,52% 1,2% 98%
   对照组 50 20,40% 22,44% 8,16% 92%
   X2值 9.12
   P值 P<0.05
  
   2.2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生理机能 躯体疾病 健康情况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情感智能
   实验组 50 62.25±14.21 69.12±16.17 54.39±15.13 75.16±12.35 72.61±17.28 52.54±16.21
   对照组 50 37.15±15.34 31.25±17.21 37.46±5.41 44.56±16.11 56.12±14.35 31.54±13.21
   T值 3.761 4.257 10.235 11.323 9.332 8.772
   P值   P﹤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发病时内在、外在危险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生活习惯、心理及社会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日渐增高,越来越引起社会上的关注。控制血压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但就目前而言,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仍有75%的患者血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5]。血压控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心理改变尤其是心理压力过大时,血压会产生明显的波动,这主要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兴奋与一直是失调时,去甲肾上腺素分娩增多,而引起外周阻力增大和血压上升。此外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患者家庭角色改变,这也是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必要的护理干预手段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改善血压的控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针对高血压病易患人群及已病患者,以祖国医学“以神养形”的情志养生理论为指导,运用静神、御神、治神等调摄方法,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分型,采取适当的情志护理疏导以及正确的食疗,有助于排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情志对外界刺激的调节和承受能力,维护健康心态,从而有效保持机体内环境协调和顺,最终达到防止血压升高的目的[3]。
   本组研究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后降压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苏锦丽,叶顺芳,曾金萍.老年高血压34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32-3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9-230.
   【4】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