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 中职牛人这样炼成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编者按:在武汉市众多中职学校中,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在学校就被称为牛人,还未毕业就成为技能好手,毕业后更是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报特采访了4名中职牛人,看看他们如何练就这番才艺。
校园食神:一道菜试做70次
3个月辛苦的集训换来一枚沉甸甸的金牌,18岁职校生李雄成了众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在2009年6月底举行的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中,武汉市第二商业学校2007级烹饪专业学生李雄夺得冷拼项目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食神”。
据了解,参加本次比赛烹饪项目的共有22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职业院校,竞争异常激烈。李雄以一道极富创意的冷拼“相思树下”获得该项目金牌,为武汉选手争光。
“这道菜我做了不下70次。”小伙子告诉记者,为参加这次比赛,自己集训了3个月。除了前期主要练习刀功外,其余时间用来琢磨如何让“相思树下”这道菜更加完美。基本上一天做一次,有时不满意,再重来。这道菜每做一次,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肯吃苦、爱动脑、反应快”是指导老师黄伟对李雄的评价。他说,李雄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每天集训12个小时左右,没有休息过一天,但小伙子咬牙坚持下来,有时对做的菜不满意就重做。集训期间,光是食材就重达150多公斤。
获奖后,湖锦、三五醇等武汉知名餐饮企业找到学校,邀请李雄到酒店工作,小伙子一一推掉了。“比赛太累了,现在的任务是好好休息。”他表示,有一技在身,丝毫不担心找不到“饭碗”。
在全国烹饪比赛中拿了大奖后,李雄称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被湖北省劳动部门评为技师,工作后将享受工程师的待遇。同时,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定,李雄可以保送上大专深造。
小伙子的梦想是将来当一名大厨。该校就业办负责人宋老师称,按照行内标准,像李雄这样的金牌选手月薪至少在3000元以上。 (记者刘辉)
销售女将:大学毕业生转读中职
刚刚满24岁的程方,是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2008级数控专业毕业生。令人意外的是,她曾是武汉理工大学国贸专业的大专毕业生。
大专毕业前,国际金融危机使国贸专业学生就业艰难,程方家里打算让女儿进武钢的计划泡了汤。眼见一些在二轻读过中职的亲戚朋友就业不错,程方决定也到二轻学校套读一年中职,她选择了该校最具实力的数控专业。
2008年中职毕业后,程方被推荐到中央在汉国有企业——武汉轻工机械厂技术部从事工艺绘图工作。这本是个很适合女孩子的职业,可是半年多后,不按常理出牌的程方又一次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改变,她成功竞聘上市场销售岗位。当时武汉轻工机械厂正在改制,所在的市场营销部一共有13名销售人员,只有程方一名“女将”。
程方所在的家电交通组,销售应用于汽车、冰箱冷柜、火车轮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聚氨酯发泡成套设备。她感到所学数控知识远远不够用,于是一有空,程方就下到车间实习,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师傅一起干活。此外,如何与客户谈判,从项目招投标到签订合同等一系列环节的运作,甚至应酬客户时作为女性如何保护自己,对于初出校门的程方来说是那样陌生。“程方很努力,最近在同事协助下,签订了一个出口项目。”家电交通组丁组长评价道。
“作为一名大专毕业生,回头读中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就业。因为行行出状元,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有发展前途。”程方对记者说。 (记者王华芬)
数控骨干:找准自己的位置
去年,武汉二轻工业学校的陈雄伟、吴贝、刘健等三人组团,在全国中职生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加工中心组合项目的金奖。
这一奖项给他们带来了“实惠”:陈雄伟被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招之麾下,吴贝则在武钢控股公司工作,两人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收入可观。刘健目前还在求学,根据今年我省4所高职院校“单招”的方案,他有资格搭上这趟升学优录的快车。“当初选择读中职,确实有点不情愿,真没想到,我还真是这块料。”采访中,陈雄伟回忆起三年前的选择感慨连连。陈雄伟告诉记者,“在高中读书时很不开心,学校老是给我们排名,在那种环境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差,高中没毕业,就进入了社会。”
进入社会后,陈雄伟在不少岗位做过,但由于学历低,技术不如人,在社会上打拼很苦很累,一年后他选择回炉中职,学一门技艺。
如今,三人小组成员虽然各居一方,但言谈中都充满了自信,陈雄伟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人适合读书,有人适合动手,我们就属于后者,找准了位置才能成就自我。” (记者赵莉)
手绘达人:读中职一样可以拿高薪
放弃读普通高中的机会,转读中职,毕业后进入一家手绘鞋企业,凭出色的手艺,她的月薪最高可拿5000多元。今年3月,她因成绩出色,被调入办公室担任主管。昨日,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2007届动漫一班毕业生刘红说,“放弃高中转读中职,这条路我选对了。”
2007年中考,刘红被郧县二中录取。“去读高中,还是读中职,这一问题当时也困扰了父母和我。”刘红说,由于她的家在农村,走“读高中—考大学”这条路投入太大,而且大学生也难就业,于是,家人商量的结果是,刘红读中职。
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刘红进入职校没有丝毫的挫败感。她回忆道,读中职、考大学都是为了就业,与其郁郁寡欢,不如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从踏入中职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便告诉自己,这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目标。
筹划知识抢答赛、组织手绘环保袋义卖、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入学后,刘红积极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学习与人交往、如何组织活动。
2009年,刘红因在校期间表现突出,被学校就业中心推荐至一家手绘鞋企业“顶岗实习”。第一个月是带薪实训,每月800元,包吃住。因业绩突出,她第二个月就拿到了近2000元。以后的每个月,差不多都是三四千元,最高的一个月可拿到5000多元。“在这里,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刘红说,她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画一百多双手绘鞋。刚开始,她也觉得很辛苦,但咬咬牙坚持下来也就习惯了。今年3月份,刘红被调到办公室担任“主管”,工作也轻松多了,主要负责散单的出货、统计等,每个月的收入也可达到三四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