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析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是整个城市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也是整个城市建设的基础,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道路的建设。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不仅是政府工作人员办事能力体现,更关系到出行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一直存在诸多问题,经常在道路竣工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道路抢修工作,为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市政道路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市政道路是城市各地之间交流的枢纽,是整个城市的血脉。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就显得重要起来。市政道路的建设不同于其他行业,每天市政道路都承载着无数人的生命,如果市政道路出现质量问题,则极有可能引起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监督。
1 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
1.1 施工场地小,易受环境影响
现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大多是在运行中的道路上施工,甚至有些道路在建设的同时还要留出保证车辆通行的位置,从而减小因市政道路建设而对人们日常出行带来的不便。因此,严重的限制了市政道路的施工条件,对施工人员的工作以及相关施工器具的使用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同时,市政道路的施工都是在市中心进行的,在使用大型器械进行施工操作时,会带来很大的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还要在施工场地周围进行一些简易的隔音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这些条件都对市政道路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与困难。
1.2 施工工期短
为了减小市政道路施工对市区居民的影响,一般都会尽量的缩短工期,使得施工人员的任务加重。通常时间短、任务重的结合出现就需要牺牲一部分施工质量来实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2 当前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招标不合理
根据我国目前现有的相关规定,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是要进行施工单位招标程序来进行的,施工单位在中标后,就要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的中标与否,业主评委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就会对评委进行贿赂,而评委如果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就有可能将工程交给不具备施工资格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而监管部门也不能发挥出实际的监管作用,因此在竞标时往往是不具备合格的施工能力的施工单位中标。
2.2 质量管理工作面广不易管理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建设中,一般施工地点都比较分散,施工战线也比较长。因此,在进行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时,就会出现很多的监管点,要做好市政道路的建设,就必须努力克服实际出现的种种困难,采取科学的管理制度,让质量管理工作起到应有的效果。
2.3 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
虽然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一直在不断提高,但是,现在对市政道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在市政道路建设的管理层中,领导人员大多都缺乏对市政道路质量管理方面的认识,并且在相应的知识等方面存在空白。这些领导人员一般重视的是工程耗资以及工程进度,因此在进行各种决策性决定是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2.4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够
现在的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出身,他们并不具备施工人员应有的综合素养。虽然他们推动了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但是也给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认识程度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就时常会因为追赶工作进度而忽略施工质量。
2.5 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对于质量监管工作并没有相应的明文规定以及执行依据,一般都只是存在一些口头规定或者笼统规定,甚至有一些地方质量监管的设立知识为了应付相应的国家政策,检查过程中只进行一些象征性的数据采集,丝毫起不到工程质量的监管作用。而在竞标的竞争中胡乱地缩短工期,导致实际无法按照合同来完成市政道路的建设,施工单位对于一些地方只应用一些临时性的设备,来满足工程的最后审核。这种情况会造成施工单位的频繁返工,影响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
3 提高施工道路施工质量监督的措施
3.1 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
首先施工前,施工方的管理以及指挥人员要详细阅读施工图纸,并在施工前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进行实地勘测,结合实际环境进行最为合适的施工分配。在布置施工场地时要将施工地点的土质以及其他方面的数据交给工程分析人员进行专业的分析,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整理,同时还要注意排水通道的建设。其次,要将施工场地的杂草、垃圾等物品进行清理,如果施工地存在文物等物品要提前做好保护措施,要严格拟定路基的挖方和填方工作。
3.2 监管好原材料的管理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政道路中应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其规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很容易让采购人员混乱,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检查试用元件时首先要看生产厂商的资质,相关的证书是否齐全。其次要查看产品的质量报告,对于采购的各种器具及材料都必须配有相应的合格证书,试验报告等文件。并根据不同项目进行相应的分类整理。
3.3 加强路基的管理
市政道路因施工质量和实际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通常有挖方时出现土方侧移、塌陷、超挖、放坡不到位以及扰动等;回填时回填土表层不平、不密实、不均匀下沉以及含水量不受控制等;因养生不足使混凝土风干裂缝等。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情况进行控制:首先,路基的建设是最不容易的,在挖土前,都要像刚开始一样进行各种数据的整理;其次,挖掘时要控制基底不能超挖,挖好后要对软基原基进行压实处理;再次,在新旧路基之间填土方时,其衔接处可以进行挖台阶工作,坡顶、坡脚要做好排水系统的建立;在回填土时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一层一层按要求压实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
3.4 做好水泥石灰稳定层的质量管理
水泥石灰稳定层常见的问题有强度设计不达标、压实不足、不板结、平整度不达标以及表面起皮松散等。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将石灰提前充分消解,并且要保证搅拌时间不小于两分钟;压实厚度小于15厘米时尽量选用12吨以上级别的压路机碾压,厚度大于15厘米时,要尽量选用18吨以上级别的压路机碾压;在混合原料的搅拌时要注意水量的控制,随时检查含水量,并在其达到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工作,多次碾压达到工程要求为止,并且表面不能有明显的轮印。
3.5 制定一定的质量补救措施
在做好相应的质量监管工作的同时,还要针对以前出现过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方案编写,防止相同的施工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后不能及时的有效的进行处理。补救方案确立好后要让工程人员定期进行相关措施的讨论推理。
3.6 加强现场施工的监管力度
市政道路施工的监管主要是现场施工时的监管工作。在监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禁出现讲人情现象。对于某些技术工作岗位,要进行施工人员相应的技术考核,考核不通过则取消其施工资格。在施工监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合理地进行监管制度的建立,保证监管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4 总结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和投资成本,对于城市的后续发展也会造成一部分影响。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努力学习与施工有关的专业知识,紧抓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都要严格执行,从而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金娥.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18):25-26
[2] 何强.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7):13-14
[3] 赵涛.浅析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J].城市建设,2012,24(3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