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KAP现状的调查分析

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KAP现状的调查分析

日期: 2014/1/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吴淑娥 梅美娥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知、信、行(即K、A、P)状况,分析导致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开展障碍的原因。方法 随机抽取本市2个社区的2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态度不够积极,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较明显;康复治疗的行为均有待加强。结论 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KAP水平较低,应采用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认知;同时应建立健全中小城市的康复医疗服务机制,促使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的开展。
   [关键词] 不同人群;慢性病;康复治疗;知、信、行(KAP);调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主要危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易造成患者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如今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病的病死率下降,生存率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防止和减少慢性病造成的伤残就成为社会和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据调查统计[1],心肌梗死患者参加康复治疗的死亡率比不参加康复治疗的低36.8%;在我国,脑卒中病死率约30%~60%,存活着中致残率高达70%,其中50%生活不能自理,但在存活者中,经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90%能恢复步行,25%上下肢的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可以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和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只有60%能恢复步行,5%上下肢的活动功能基本恢复。以上统计说明积极的康复治疗能促进慢性病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但由于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尤其中小城市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滞后,为推动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的广泛应用,笔者对我市社区不同人群慢性病康复治疗的 KAP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于本市2个社区随机抽取25岁以上居民共200人。其中男性107人,占53.5% ,女性93 人,占46.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5人,占 32.5% ,高中/职高/中专75 人 , 占37.5% ,大专及以上60人,占30.0% ;就业状态,固定职业112人,占56.0%、待业或失业49人,占24.5%,离退休人员39人,占19.4%。从事职业,脑力劳动72人,占36.0%,体力劳动128人,占64.0%。所有被调查者均属自愿接受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取现场问卷调查法。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信念和行为共22题。调查时不做任何解释,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现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1. 2. 2 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12.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KAP状况 ( 见表 1)
   表1 不同文化程度、就业状态和职业的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KAP状况(人数/百分比%)
   文化程度 就业状态 职业
   初中及以下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及以上 固定职业 失业或待业 离退休 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
   K 13/20.0 14/21.5 15/23.0 27/24.1 12/24.5 10/25.6 18/25.0 29/22.7
   A 16/24.6 35/46.7 35/58.3 45/40.1 19/38.6 15/38.5 30/41.7 50/39.1
   P 23/35.3 28/37.3 23/38.3 42/37.5 18/36.7 14/35.9 27/37.5 46/35.9
   注:K是指该群体在“认知”的回答正确率≥60%的人数及占该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A是指该群体在“态度”的肯定回答率≥60%的人数及占该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P是指该群体在“行为”选择“会”的人数及占该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
   3 讨论
   3. 1 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认知很模糊,近50%的居民认为康复治疗就是简单的理疗或传统的针灸、推拿、按摩治疗,甚至近40%的居民误以为慢性病的康复治疗是保健治疗,而且对慢性病患者中适合进行康复治疗的对象和开始时间等知晓率均在60%以下。表1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就业状态和职业的社区居民知晓率并无显著差异 (P﹥0.05)。上述结果说明,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在中小城市未得到普及,大部分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缺乏基本的了解,有些人甚至是盲区,这是影响社区居民积极选择和利用康复医疗服务的关键。
   3. 2 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态度情况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态度并不很积极,仅43.0%的人相信康复治疗能促进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的恢复。表1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态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就业状态和职业的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态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现状说明文化程度较高者虽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相关知识了解不多,但对其重要性的认同还是比文化程度较低者高,这依然表明提高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重要性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促进康复治疗工作在中小城市广泛开展的关键。
   3. 3 社区不同群体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行为情况 本调查显示37.0%的居民认为自己或周围亲朋患了慢性病后不会主动咨询和选择康复治疗。表1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就业状态和职业的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这现状说明文化程度较高者对慢性病康复治疗在态度上虽然认同,但由于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加上中小城市康复医疗服务的短缺及康复医疗资源的匮乏,使其寻医行为未能付诸行动。
   4 结论
   任何病伤残者的康复成效,都取决于他们的自我康复意识、态度和行为,慢性病的康复也一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社区居民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 KAP 水平较为落后,要促进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有效开展,不仅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KAP 水平,同时应致力于加强和提高中小城市的康复医疗服务水平。尽管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已逐步将康复治疗项目纳入报销范围,但我国因为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康复医疗资源较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大型公立医院,中小城市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非常不足,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医疗服务的薄弱和短缺,导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康复需求,如何建立和健全康复医疗服务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应是现阶段我国康复医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南登昆.康复医学 [M].第 4 版.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第一作者简介:女,1974年8月生,本科,学士学位,讲师、副主任护师,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人文康复护理教研室,教研室主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