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学中焊接技术的安全教育
1 焊接技术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焊接技术》课程教学是从事机电行业的人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基本课程,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焊接技术的安全、卫生防护及焊接设备的基本知识,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掌握常用的焊接工艺理论和操作方法,以提高其电气焊接操作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基础知识差,安全意识差,而焊接技术又存在强弧光幅射、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所以在焊接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车间实训过程中,必须全面地、系统地讲清楚手工焊接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全面的、细致的、万无一失的现场实训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2 焊接技术教学过程的的危险性与原因
2.1 焊接技术教学过程的的危险性在焊接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焊接常用电能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来加热焊件,一旦对这些能源失去控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性。焊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影响焊接生产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
2.1.1 影响焊接生产安全的危险因素
(1) 爆炸和火灾:是焊接过程中易发生的工伤事故,而且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是在气焊、气割、焊条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焊接过程中之所以容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方面是由于焊工需要经常接触可燃易爆物品;另一方面是由于焊工需要经常接触压力容器和燃料容器,如乙炔发生器、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乙炔瓶以及检修补焊时的罐、塔、柜、槽、箱和管道等,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明火,因此容易构成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条件。
(2) 触电: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各种焊接 方法都有触电危险。焊条电弧焊操作触电的机会较多,尤其在容器、管道、锅炉内和钢架上的操作,四周都是金属导体,其触电危险性更大。特别是在高空作业中,触电事故还易引起高空坠落的二次事故。
2.1.2 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可分为物理有害因素与化学有害因素两大类。在焊接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理有害因素有电弧弧光、高频电磁波、热辐射、噪声及放射线等;可能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和有害气体等。在各种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中,由于接触电焊烟尘的人数最多,因此电焊烟尘是影响最大的有害因素。长期吸入电焊烟尘而发生的电焊工尘肺职业病,是当前焊接安全卫生工作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主要问题。
2.2 造成焊接技术危险性的原因
(1) 焊接切割作业时,尤其是气体切割时,由于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就可能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 在高空焊接切割作业时,对火星所及的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净,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乱扔焊条头,作业结束后未认真检查是否留有火种。
(3) 气焊、气割的工作过程中未按规定的要求放置乙炔发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检查焊(割)炬、橡胶管路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
(4) 气瓶存在制定方面的不足,气瓶的保管充灌、运输、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乙炔、氧气等管道的制定、安装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其不足;
(5) 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未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实施置换焊补时,置换不彻底,在实施带压不置换焊补时压力不够致使外部明火导入等。
3 如何加强焊接技术课程教学安全教育
3.1 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和意识
安全的观念和意识的树立是提高安全教育效率和质量的保障,也是焊接技术课程教学的首要内容。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的危险性,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树立安全观念和意识的必要性,才能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和理解焊接技术的安全措施,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焊接技术的学习。
3.2 场地教学中要听从教师的指挥
学生进入训练场地要听从指导教师安排,应注意作业环境的地沟、下水道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沟和下水道内可燃易爆物质,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进入训练场地后未经同意或未了解设备性能,不能私自乱动场地内的设备及其它物品。学生必须在掌握相关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后,才能进行操作。遇到问题立即向教师询问,禁止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进行尝试性操作。
3.3 做好焊接技术的操作安全教育
(1) 学生焊接操作前要检查电器线路是否完好,二次线圈和外壳接地是否良好,检查周围环境,不能有易燃易爆物品。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
(2) 开动电焊机前检查电焊夹钳柄绝缘是否良好。电焊夹钳不使用时,应放在绝缘体上。推闸刀开关时,人体应偏斜站立,并一次推足,然后开动电焊机。停止时,要先关电焊机,再拉开闸刀开关。氧气瓶严禁与油污接触,不能强烈振动,以免爆炸。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以免弧光灼伤眼睛和皮肤。气焊操作时,必须由指导教师调整好后,指挥学生现场操作,严禁学生私自操作。
(3) 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作业完毕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 结语
焊接技术安全教育应是职业课程教学重点内容。焊接技术安全教育应该充分根据焊接技术自身固有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安全教学的内容和细节,从而有效提高焊接技术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焊接技术安全教育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必须树立安全意识,二是必须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做好这两点,是提高焊接技术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摘 要:焊接技术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焊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操作危险性,因此安全教育是焊接技术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焊接技术存在的危险性及原因,并探讨如何加强焊接技术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认为树立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操作程序是安全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焊接技术;教学;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8.
[2] 陈保国.焊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唐景富.焊接操作技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