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构建有效化学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构建有效化学课堂
摘 要: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性,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良性互动,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主体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力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进而又促进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便形成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正确认识有效教学的涵义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首先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其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应该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
二、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而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要有一种洗课的意识。课前的洗课,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东西,使课堂不臃肿,提高课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要吃透教材,才能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做到能超越教材,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后有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其次,课堂教学过程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互动的师生关系。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彰显教师的主体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作用上,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20世纪初,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五、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创设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
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课堂效果会显著提高。例如:讲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设计问题:用一种试剂,即可把K2SO4、Na2S、Na2SO3、Na2CO3、Ba(NO3)2五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试剂是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分折,完全能够想到该试剂是H2SO4,这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新知识,同时复习了已学的相关内容,比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课本例题写离子方程式的思维量大多了,真是一举多得。
又如:在学习实验室制氯气时,要求学生不能仅停留在会做实验,还要明确每步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这个实验与初中已学过的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有何不同?这样的设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他们还会由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做该实验,而且弄清了实验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掌握了制取有毒气体,必须对尾气作处理这一新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大大活化了他们的思维方法,激发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能力。
六、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
化学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写,供广大教师学生使用的知识宝库。教师应该重视发挥教材功能,要教育学生学会读书。提倡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读书的好习惯,这就迈出了主动学习的第一步。课前预习读书可以在开学前的假期中,也可以在上课前。这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要探究的新问题,了解明确新课知识中的疑点、难点、重点, 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作好笔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的结构、内容设计图文并茂,富有新意,更加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更有利吸引学生。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彩图,认真分析运用图表等。要认真落实教材的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联想与启示、练习与实践等教学环节。
七、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过:“实验教学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会观察、会思维、会操作和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方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实验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设置这样一个情景:有这样一个化学实验“制取乙炔”,课上,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电石与水的反应,试管中的水不断翻滚,发出“嘶嘶”的声响,下课铃响起,同学们按照要求将反应剩余的电石投入废料桶,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倒入水槽里,流入下水道。对此产生了疑问:剩余的电石仍在剧烈地反应,如何处理?生成的易燃物乙炔何去何从?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可能会使水管堵塞,怎么办?由以上的问题再递推至其他化学实验,便引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学校化学实验室的废料是如何处理的?应该如何处理呢?这样,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部分中学学生化学实验废料的处理研究,总结规律,提出相关的建议,让我们身边的环保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良好团队精神,加强合作,鼓励竞争,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培养提供舞台。
八、有效课堂教学需要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而且可以把化学过程形象的描述出来,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仿真的化学教学情境。
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基础之上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孙传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教育科学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