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解蛋鸡应激的措施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蛋这一畜产品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了。但由于应激这一因素给养鸡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造成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也很多,所以很难控制这一情况的发生。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在临床上发现一种初产蛋鸡不明原因突然死亡,死亡鸡常是头天晚上还是好好的,第二天大早就死亡在笼内,多发生于刚开产的初产母鸡;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蛋率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指标,是蛋鸡经济效益好坏的体现。产蛋率下降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产蛋率下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应激是造成产蛋率下降的非正常性因素。目前,很多专家对缓解应激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实验,中药刺五加浸膏[1]对蛋鸡抗应激效果的研究;维生素,氯丙嗪,延胡索酸,阿司匹林以及利血平等药物[2]对应激的影响;浓缩活酵母、酵母代谢产物、乳酸链球菌浓缩物、中链脂肪酸、免疫球蛋白和酸化剂等抗应激添加剂[3]对应激的影响。
关键词 应激的危害;产蛋率;药物影响
1原因
应激是指畜禽对外界因素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能引起家禽应激的因素很多,十分复杂。引起鸡应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生理性应激。规模饲养的高产鸡,均为笼养或舍养,如果饲料的绝对量不足或养分不均衡,就会发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引起应激。雏鸡在应激状态时,要求大量维生素,超出正常需要量的1倍[4]以上。
1.2、环境性应激。鸡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气体、噪音等。
1.3、管理性应激。由于饲养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应激,是养鸡生产中最常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应激。
1.4、疾病与药物性应激。慢性或隐性感染某些细菌、病毒或内外寄生虫病时,由于机体与这些病原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成为慢性或亚临床无症状感染。如果这时再感染其他的疾病,或气候、饲养管理条件恶化,则可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巨大的损失。
2诊断
2.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病鸡多是突然发病,无有明显前驱症状,常是突然在夜间或黎明时急性死亡,病情较轻的鸡,常见机体无力,站立不稳,轻瘫等。早期发现及时挑出,饲养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让其自由活动,几个小时后常是症状见轻,两三天后慢慢地能够康复。如不能及时发现,常因被践踏而死亡。产蛋鸡采食量明显下降,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张口呼吸,呼吸节律加快;产蛋率下降,薄壳蛋增多,蛋白稀薄。
2.2、病理变化:
病死鸡的鸡冠发紫,肛门外翻郁血红紫,剖检时见内脏器官高度郁血,输卵管内有一个没产出的硬壳蛋或软壳蛋,卵泡表面充血、出血;腺胃变薄、变软,严重时可见穿孔;有的鸡可见骨盆腔内有多量脂肪堆积,肠道除有充血外无其他变化。肺水肿、郁血或出血,切面流出多量泡沫性白色或粉红色液体,气管内有多量稀薄黏液;心肌松软,心室扩张;卵泡弥漫性瘀血或出血,子宫内常见未产出的蛋滞留。
2.3、发病特点
与高温有关,多发于7~9月份高温季节,产蛋期间容易发生,气温越高死亡率越高,死亡鸡多于夜间发生。
2.4蛋鸡应激的发病机理
一、血压下降
蛋鸡最适宜的外界温度是18~24℃,当外界温度升至25℃以上时鸡开始感到不适,30℃以上时蛋鸡就易发生热应激。鸡体温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心跳速率加快,血压下降。血压下降是导致鸡只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呼吸性碱中毒
鸡没有汗腺,羽毛又隔热,当温度升高到30~35℃左右时,蛋鸡则主要靠呼吸来散发体热。因而呼吸变得急促,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只病情加重,过度换气造成血二氧化碳下降,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这也是造成软壳蛋、破蛋多的主要原因。
三、内环境紊乱
由于体温持续过高,内环境pH值上升,导致组织代谢与衰亡加快,血钠、血钾比例失衡,血葡萄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产蛋量下降。
四、激素调节紊乱
肾上腺皮质酮浓度在热应激初期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甲状腺分泌减少,活性降低,导致代谢率降低,生长速度下降,产蛋鸡血浆动情素及助孕素处于低水平,以致性成熟延迟,开产期滞后,产蛋率下降。另外,热应激可刺激儿茶酚胺等的分泌,损害免疫系统,更易得病。
3预防
应激的种类繁多,致病因素各异,对应激要早期诊断,查明发病原因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以控制死亡率的节节攀升。
3.1 加强蛋鸡的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整齐度和健康状况 。在育雏,育成期尽量采用规模化大厂家的品质好的优质饲料;定期称重,适当限饲,使整体鸡群即要达到合理体格体重、体长,又要防止过肥胖;及时淘汰体弱病残鸡只,从而提高鸡群的整齐度。
3.2 加强性成熟期(18—20周)鸡的饲养管理,饲喂过渡期饲料。即较高蛋白质含量(粗蛋白16.5%—17%),适宜钙水平(2.5%)的饲料,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和贮存营养、贮存钙质的需要。
3.3 合理控制光照。育成期光照一般控制在8小时,到18周龄性成熟时,根据体格发育情况,适时、适宜、逐步增加光照,缓慢地延长光照时间以促进性成熟[5]。具体做法:一般是从18周开始,每周增加1度,直至增到16小时/天的光照,正好产蛋也达到了高峰。
3.4加强开产鸡群(产蛋上升至5%即为开产)的饲养管理。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优质鸡饲料,饲养人员要在鸡舍内勤观察、多巡视,及时发现弱鸡、病鸡,一旦发现,早期隔离治疗;在此期间,应特别重视产蛋期鸡群的饲养管理,尽可能避免应激因素,要防应激,防惊吓,防天气骤变(如酷暑、寒冷、狂风、贼风等),防止拉稀性疾病的发生。适时投喂一些维生素C,多维生素,电解质,抗应激药物等,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3.5 降低鸡群密度。
夏季高温来临之前,应对产蛋鸡群中病、残、弱鸡、低产寡产鸡、肥胖鸡提前淘汰,高产期或高峰期来临的鸡群中对体重严格不达标或高峰期仍未开产的鸡应及时淘汰掉。淘汰的数量原则上是有多少淘汰多少,这样做不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助于减少鸡群的饲养密度,降低鸡群散热,改善饲养环境。
3.6 改善生产环境。
一、改善畜舍环境。在高温环境中有两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蛋鸡的热应激,一种是增加鸡舍内的风速,另一种是提高蒸发率。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将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其具体措施为在鸡舍的纵向相对着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而且进风口不要过度分散,其面积要达到排风口的1.5-2倍[6],在进风口安装湿帘,排气口安装排气扇,排气扇的数量和功率要根据鸡舍的空间计算,保证使湿帘鸡舍内的通风达到1.8-2.4米/秒。这样两者结合可以使鸡舍内的温度下降3-5℃。
二、及时清扫鸡舍。高温高湿季节,鸡粪便发酵会加快,舍内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会加快,所以应及时清除粪便,消灭蚊蝇,加强带鸡消毒工作,以减少有毒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
3.7药物防治。目前市场上抗应激药物[7]众多,它们的组成大多为电解质、镇静剂、抗生素、维生素、中草药等,作用机理一般为调节热应激导致机体的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代谢障碍,改善生产性能,降低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瑞普公司研发中心(R&D)在国家自然基金和中德合作基金的支持下对家禽热应激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发出了高效的抗热应激产品—热益舒。该产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体液平衡调节剂,可有效纠正机体酸碱平衡紊乱、快速补充营养物质,调理机体免疫机能,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同时其含有独特的缓急因子(AHF),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点上移,增强家禽对热应激的耐受性,因而全面、快速消除热应激对蛋鸡的不利影响,改善其生产性能,降低热应激的经济损失,在生产应用中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3.8及时对症治疗病鸡,降低死亡,减少经济损失。各种年龄的鸡(包括肉用仔鸡)都可感染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所不同。过去认为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通过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说法已经过时,现在认为按致病力可以划分为:致病性,非致病性和条件性3种类型。我们近年在广东地区调查结果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同一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甚至同一鸡场同一鸡群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血清型。不良的饲养管理、应激或并发其它病原感染都可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诱因[1]。在雏鸡和青年鸡多呈急性败血症,而成年鸡多呈亚急性气囊炎和多发性浆膜炎。本病感染途径有经蛋传染、呼吸道传染和经口传染。
4结论
本文通过采取减少饲养密度,改善环境,药物治疗等措施大大地降低了蛋鸡的应激,为养殖业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对于蛋鸡应激,我们要重在预防。遵循正确的饲养操作规程,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进行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避免蛋鸡应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玲,赵聘,薛帮玉.中药对应激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19(4):5-9
[2] 李锦春,陈少华,马伏灵.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0,03(3):10-13
[3] 赵云焕.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6(3):28-33
[4] 孙忠慧.鸡应激的常见原因 盛世金农网 http://www.jinnong.cc 2008,08,29.
[5] 姜金庆,刘庆立.家禽应激的防治措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3(2):34-38
[6] 姜礼胜,蒋宗勇,林映才.高温条件下鸡应激的缓解措施[J].动物营养学报,1999, 04(3):15-18
[7] 夏东.鸡的热应激和药物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1993,03(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