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回顾辉煌过去,展望精彩未来——读十八大报告有感

回顾辉煌过去,展望精彩未来——读十八大报告有感

日期: 2013/1/2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2012年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盛大开幕。这是一场令亿万人民期待已久的盛会,从2012年的第一声春雷开始,它就受到世界的瞩目,走过了盛夏的灼热,秋风的微凉,在北国初冬的萧瑟和寒意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北京,激动地聆听十八大的报告,一起回顾辉煌的过去,展望精彩的未来。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十八大醒目的标题。报告全文共分十二个部分,首先是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回顾过去的辉煌成绩,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着是对未来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与展望,从经济建设、政治发展与改革、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风和军队建设、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多个角度,细致全面地对未来的各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做了部署规划,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美好的蓝图。
   在对过去五年和十年的总结中,我们在脑海里回顾自己的生活的巨大变化,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不是GDP、CPI、基尼系数、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指数等一连串没有温度的数字、指标,而是真真切切的由我们亲身见证。我们曾一起见证了农业税的取消,义务教育的免费,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广,养老保险的不断推进……人民从内心感觉到生活的提高,民生的不断加强;我们也曾一起为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自豪;曾一起为神州系列的成功探索太空而由衷地欢呼……过去的十年,五年,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下,我们取得的各项成就举世瞩目,中国,一个强大的民族给世界带去了一份惊奇和赞许。
   在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被写进十八大报告的主题中。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各种场合被广泛引用,而从此它将成为我们党未来的指导思想,也是总结过去十年最重要的经验,为我们国家的良性发展提供新的定位。
   有关经济建设方面,指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要处理好市场和国家的关系,在正常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亚当.斯密提出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而在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也充分践行凯恩斯主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干预作用。同时,我们看到,在报告中,创新精神一直贯穿始终,中央连续九年的一号文件是有关“三农”发展的,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兴农”,而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技,特别是提到科技创新,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的各项建设,让农民也分享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政治体制改革在报告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作为报告一个重要部分阐述。足见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从今年的两会以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被温家宝在不同场合提到,我们的政治改革面临重重的阻力,保守派的阻挠、实际国情的不允许等,使我们的改革举步维艰。但是,今年备受关注的薄熙来事件,被政界、学术界等多个领域看做是我们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的证明,这个说法的准确与否,我么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国家正在逐步推进民主与法制的进程。最近两年,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实施了县(区)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虽然很多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国家已经在改革的路上迈开脚步,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民主进程会逐步有序的推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但是,开始的不健全并不代表着可以一直宽容、放任,我们看到报告中明确提到有关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重要任务: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等各项要求,我们希望在政治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党能够走得更远,真正实现民主和法制。
   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自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文化建设一时间成为了部分人信奉的新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被成为没有信仰的民族,在经济高速发展额快速列车上,越来越多的人迷失自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发展经济为核心,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当人民的物质得到了一定的满足时,开始追求精神文明,但是,我们却发现我们国家的道德水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等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近几年的“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越来越多的实事案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拷问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底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病态,国家和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意识到不能只单纯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不断进行文化建设、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报告中提出了大量的有关民生的规划,造福人民贯穿始终。十年来,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特别是农村的民生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水平整体有了提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全面普及,农村的教育资源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等。但是,我们仍然看到,教育经费占GDP4%的承诺一直未兑现,东西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等仍存在很大的不均衡,城乡教育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仍没有很好的解决等,我们的教育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从报告中可以发现,国家的规划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仿佛看到我们未来的教育是:活到老,学到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人民健康方面,我们看到国家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等,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而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报告中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前,老百姓普遍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东西部、城市和农村的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等都是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从2003两会被提出以来,正在逐步的完善,而从2009年新的改革方案出台以来,如何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而报告中也强调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另外在西方如巴西推行的全民分层分区全民医疗改革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实现报告中提出的健全农村
   另外,在报告中被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如果还以为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建设,无疑是在自取灭亡。生态赤字是我们向子孙后代的借贷,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各种怪病、自然灾害等无疑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告。我们面对后代已经债务累累了,我们必须正视大自然的警钟,趁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回顾过去,我们感受到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回忆的碎片中,我们去回味过去的十年我们一次走过的美好瞬间,华美巨变,抑或共同面对的灾难……我们一路走来,有一项又一项的成就,也有遗憾与困难。展望未来,在描绘的蓝图里,我们去追寻未来前行的道路,理清障碍,我们感受到艰巨,也怀着美好的憧憬。十年,在历史中,显得那么短暂,但是,十年,却也显得漫长,它能让一个民族的发展日新月异,受到世界的瞩目。下一个五年,下一个十年,在新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期待着新的辉煌。新的起点,任重而道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