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蔬菜产品的亩产效益分析
2009年蔬菜产品的亩产效益分析
【摘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菜农致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市场的需求量迅速增大,需求种类也不断增多,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也要求供给量随着增加。一些致富愿望强烈的菜农已经大胆尝试,通过改变种植产品种类,改变生产经营模式,争取最大的亩产经济效益,
【关键词】:亩产效益 家庭基础收入 收益方式 风险
2009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经济总量达到335353亿元,折合4.92万亿美元,总体经济中各组成部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实现较快速增长,特别是农业部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实现6%的增长幅度。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增加8.5%,达到5166元,农村经济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得益于中央对“三农”的关注,投入资金打夯农业基础,增加农业技术培训,投放农村小额资金贷款,适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积极促进农粮企业发展,将技术型,知识型,实干型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发光发热。在农业进入科技引导的大发展时期,又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多种多样。
Ⅰ:农村普通家庭基础收入(四口之家共5.2亩,2个劳动力)
农村普通家庭基础收入(五口之家共6.5亩,3个劳动力)
说明:1)上表中M=产量 P=价格 Y=收入 R=总收入 W=劳务收入
2)上表中字母代表数均为粮农经验所得平均数,接近实际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种植收入在农村家庭统计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随着劳动力价值的增加,农业种植经济收益在家庭实际经济总收入中比例逐渐降低。一:农业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人工耕种模式,是以科技和机械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农业知识和机械的价值在上升,农业人员的体力价值在不断的下降。二:农粮产品价格由国家政策保障,农粮收益的空间有限。三:农村劳动力解放,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劳动价值在工业产业中的价值在上升。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投入资金和科技的增多,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机遇,因此,农业在稳产量,增质量的基础上,需要改变农业种植的组合方式和改变农粮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模式,才能将潜在的收益变成现实收益,实现增产增收。
2009年玉米|小麦,白菜,平菇的亩产投入-收益示例图
时间与精力的配置
在新农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先进村民已进行大胆尝试,比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等各地方特色科技蔬菜基地,在本地区也有平菇生产基地。机械化耕种时期,规模化生产能争取到最大效益。农民年平均劳动量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足能保证种植和务工的劳动量。在生产过程中,管理就是对时间和精力的合理配置。和种植白菜相比较,会因过多的繁琐的劳动量而直接选择打工(省力原则),和培育平菇比较,如果能在家门口赚到心里上足够多的钱,那就不会去外务工。(就近原则)。
Ⅱ:白菜
在白菜投放市场的过程中,菜农作为供货方以原始价格供给供货商,供货商再以市场价供给消费者。 白菜的种植季节在9月份到1月份。
投入要素:土地,种子,灌溉,肥料,农药,管理,收获,储藏
在白菜培育的年度里,有白菜和玉米和为年度总收入。
收获量:假设亩产7000斤白菜,那么根据菜农提供的加权价格
白菜在生长各时期的价格走势图
春节前白菜价格走势图
1:春节前白菜的价格高于加权价格,受节日影响,保持高价
2:白菜价格受天气突变的影响,在2.8日天达到一元,受下雪天气影响。
白菜的价格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季节,节日,生活水平,消费习惯。
蔬菜的质量:品种,外观,品牌,地域,包装
白菜的销售方式产生的收益分析
Ⅲ:食用菌(平菇)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绿色营养食品的追捧,使得食用菌类产品在市场上迅速发展包括热菇,秋菇,冬菇等产品,以及食用菌技术在农村不断的推广和成熟,在交通便利,原材料充足的条件下,本地区也成为食用菌培育基地,为临近市县提供食用菌产品
【一亩地的大棚放2万袋平菇】
平菇的生产程序:1.塑料大棚 2收集原料 3培育菌种 4储存生菇
平菇的生产过程:收料,粉碎,拌料,闷料,翻料,装袋,入棚,发菌
平菇的投入:1.塑料大棚 10000元
2.收集原料 玉米芯 一万袋=3万斤料 1方=280斤料 料1方=60元
2万袋=6万斤料=214方料 料费:214方*60元=13440元
其中包括运输费,包装费,消费等大约2500 元
3.培育菌种:1个均价8角 1万袋接20% 20000袋*0.8元*20%=3200元
平菇的总产量:每袋约产出2斤到3斤,即2万袋约产50000斤
2009年一亩地塑料大棚装两万袋的投入和产出示意图
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看出,使亩产效益最大化的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产量的增加
1:生产成本的降低。1)原材料使用一半的备料,减少四分之一的投入。
2)塑料大棚作为固定资产,可以长期使用。
2:产量的增加。双层结构的塑料大棚建社,同样面积可以增加一倍的数量
图表:出货价和市场价的
蔬菜供求市场上总会出现“大小年”的现象,即去年这一时期蔬菜的价格高,今年这一时期蔬菜的价格就低。
据反映:1:2008年,市场最高价是4.2元,而今年价格最高达到5.5元。最高价格没有出现在春节时期,而是出现在全国范围的大雪期间,原因是,天寒,出菇量锐减。市场需求量不变,供货量锐减,价格出现猛升。
2:春节后,去年的出货价在1.5元左右,而今年的出货价就落到0.8元左右,究其原因。在于有热菇,秋菇,冬菇之分,受天气影响,和市场上其他品种蔬菜供应量的影响,今年蔬菜种类供应量充足。相比较去年的价格,今年年后市场上的价格普遍偏低
Ⅳ:种田粮,白菜,平菇的收益和风险比较
2009年是丰收的一年,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顺风顺水,总有存在的风险,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风险,就能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增加收益。
通过对比农粮,白菜,玉米三类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可以将其他类别的蔬菜品种,比如马铃薯,青椒,蒜黄等等加入比较分析,菜农的发展也是在追求亩产的最大收益,随着菜农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磨练丰富的经验和学习现代的经营理念,势必会引发农业致富的潮流。
Ⅴ: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机遇
蔬菜产业的发展虽然是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但从这一部分就可以窥视农村农业的发展前景。在前两年央视热播农村剧《喜耕田的故事》中,故事的结尾出现了由村组织带头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从这经济合作社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悄悄的发生了变化。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包产到户后,个体农业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农业科技化,机械化的发展,农业实施规模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土地使用权归个人,土地经营权可以适度自由买卖的政策下,国家对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促进。1:设置农业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的水利,堤坝,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2;农村小额信贷政策。乡镇金融系统为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益的涉农项目提供小额贷款,促进包括种粮,种菜,养殖等项目。3:农业技术下乡。基层农林部门联合农业技术专家适时到村里,到田头,将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民手里。4:农村适龄村民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5: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从一村一大学生工程到大学生村官等等,政府都提供优惠政策将人才引入农村。政府政策保障,资金,技术,人才,以及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等各因素都具备,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农村的村民定将在致富光荣的道路上写下自己的传奇。
2009年蔬菜产品的亩产效益分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