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影响跳远成绩主要因素的探讨

对影响跳远成绩主要因素的探讨

日期: 2011-5-21 12:31:13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 文献 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垂直速度及水平速度损失率等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跳远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提高跳远成绩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影响跳远成绩;主要因素;研究
  1.引言
  近年来,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当今世界纪录还有50?M的差距,我国运动员要想早日突破8.50米大关,进入世界前列,应尽快找出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质的突破。在跳远的训练实践中,只有将助跑速度和起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快速提高跳远技术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在着重分析影响跳远成绩诸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跳远成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及关系
  2.1水平速度变化与垂直速度的变化及腾起角的关系
  我们知道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组成。学海网(www.xuehai.net)助跑人体在作水平运动,起跳腾空人体作抛物线运动。下图对起跳过程作生物力学分析:
 
  图中横轴Vx为起跳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纵轴Vy为垂直方向的分速度,Vc为起跳的初速度,Vp为起跳时获得的助跑速度,α为起跳时的腾起角,β为助跑结束时支撑脚与地面形成的扇面角。从图中可知:tgα=Vy/Vx。这说明起跳腾起角的大小由垂直速度Vy与水平速度Vx的比值所决定,也就是说要增大腾起角,必须增大垂直速度Vy。
  Vp是人体在助跑过程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踏跳而产生的垂直速度Vy和水平速度Vx。Vy增大,Vx就减小。从力学理论上讲,腾起角为45度时,抛物线距离最远。但这与跳远实践有很大的出入。因为在跳远过程中,决定远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单是一个腾起角的问题,与落地角,人体起跳重心与落地重心不在同一平面,人体关节本身也在作生物运动等这些因素都有很大的关联。
  腾起角α与扇面角β也有关系,在起跳过程中要增大腾起角,扇面角就有一定的减小。在跳远训练实践中,减小扇面角意味着起跳时身体有更大的后倾,这就延长了起跳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也增加了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势必造成水平速度的一定损失。
  单从这几方面考虑增大垂直速度,可以增大起跳腾起角,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水平速度的一定损失。这也是跳远训练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是在提高助跑速度上下了大功夫,助跑速度指标达到国际优秀运动员水准,而且助跑速度利用率高,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知道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但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运动员的腾空时间;是最终影响跳远成绩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既要保持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不能忽视垂直速度。适度增加一点水平速度的损失,从而增加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以延长腾空时间,在跳远实践中是值得探索的。

  2.2助跑速度、平均最高速度、腾起角三者间的关系
  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起跳的腾起速度和腾起角,而腾起速度又主要取决于助跑速度。理想状态下,助跑速度与腾起角同步提高是跳远成绩提高的最好途径,但就个体而言,助跑水平与腾起角是一对矛盾,要想获得高腾起角就必须牺牲助跑速度;要保持高助跑速度势必会影响腾起角。据研究,跳远适宜的腾起角为18°~24°。而速度则越快越好,但必须保证不影响起跳效果。
  2.3跳远成绩对助跑速度的依赖性
  速度是跳远的基础,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前苏联专家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很大,二者相关系数,男运动员为0.948。西鲁亚诺夫认为: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比赛中,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速度。
  第20届奥运会女子跳远冠军教练员——前东德专家格奥本格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研究 总结 出了跳远成绩与100米速度的对应关系(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100m成绩越高,跳远成绩越好;反之,100m成绩越低,跳远成绩越差。当然表中数据并不是一个绝对参数对照,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跳远与100m速度的密切相关性。
  2.4提高助跑最后10m的速度是提高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
  跳远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助跑最后5m的分段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表2看出:鲍、刘最后10m的分段速度十分快,而且后5m的分段速度比前5m的分段速度快,达到助跑最后10m速度的最高峰,助跑节奏越跑越快的趋势。反观黄庚在跳8.38m时的比赛技术参数,他的最后10m分段速度前5m较鲍、刘慢0.15m/s和0.59m/s,后5m差距进一步拉大,分别差0.3m/s和0.62m/s,而且最后10m的助跑节奏呈逐渐减速的趋势。这就直接影响到他的上板速度,从而影响到跳远的成绩。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黄庚的最快运动速度较差,助跑速度利用率过高,起跳能力跟不上,助跑最后5m不得不减速以完成起跳动作。所以,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应合理安排助跑最后10m的分段速度,后5m应快于前5m,呈加速上板的助跑节奏。由此可见,提高最后10m助跑速度已成为我国运动员的首要课题。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在快速起跳时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从而获得较大的腾起角来延长腾空时间,是快速提高跳远成绩的有效措施。
  3.1.2适当增加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以提高垂直速度,增大起跳腾起角,对于我国跳远运动员训练有指导作用。
  3.1.3跳远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利用率可塑性很小,因此在保持最大速度和较大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基础上,应尽量增大起跳角度。
  3.2建议
  3.2.1训练中要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对于掌握合理的起跳技术,获得较大垂直速度,可起到很大的帮助。
  3.2.2 中国 教练员应认识到短跑、跳远是一家,在早期的青少年选材中,不要把速度与弹跳分开,杜绝那种速度好去练短跑,弹跳强去练跳远的错误观念。
  
   参考 文献 :
  1.赵宝凤,《 现代 跳远运动起跳与腾起角关系试析》,吉林 体育 学院学报,2001.1
  2.赵国雄,《跳远助跑最后10米分段速度的研究》,田径科技信息,199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