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电大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电大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日期: 2011-10-28 15:56:2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内容提要:电大自成立以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部分基层电大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考风考纪松懈、办学理念商业化、办学行为短期化、教师进修培训边缘化等等。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设想。
   关键词:电大 发展 问题 思考
   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自成立以来,几十年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各类人才。并曾经以学风优良、考风考纪严格、教学质量过硬而享誉天下。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随着以网络院校为代表的各类成人教育机构潮水般地大量涌现及其在招生办学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严重挤压了电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使电大(特别是基层电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空前严峻的办学环境使部分基层电大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考风考纪松懈、办学理念商业化、办学行为短期化、教师进修培训边缘化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早引起重视与警觉,必将为电大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一、当前电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电大(特别是基层电大)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考风考纪有所松懈
   在电大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从上到下考试纪律都极其严格。严格的考风考纪不仅保证了优良的教学质量,也为电大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提高了电大的知名度。为电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但近年来一些基层电大考风考纪出现了日渐松懈的趋势。有的考试网点考风考纪有所失控,作弊现象非常普遍。
   1.作弊行为规模化、普遍化、公开化。在一些基层电大,考
   试作弊已经不再是少数考生遮遮掩掩的行为,而是呈现出规模化、普遍化、公开化的趋势。几乎每场每科考试都存在集体作弊现象,而且作弊气焰极为嚣张:手机、课本、资料、纸条等各种精心准备的作弊物品不仅随意带进考场,而且公然摆放在课桌上、试卷下……。有的考生甚至在对试图制止其作弊的监考人员公然恶语相加与谩骂后,竟能继续我行我素。
   2.作弊手段多样化。既有替考、夹带、飞卷、传纸条、对答案、换座号等传统的作弊手段,也有收发信息等“高科技”作弊方式。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监考工作形式化。在一些基层电大,监考工作流于形式。监考人员或怯懦、或无奈,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往往采取默许、放纵的态度。无论考场何等混乱,都能“泰然处之”,其考场纪录也永远是“正常”。
   (二)办学理念商业化
   各地基层学校以电大的名义开展招生及教学活动,但要按一定的标准或比例逐级缴纳管理费。尽管上下级电大之间主要是教学业务往来,但不可否认,经济利益也是保证上下级电大之间联结的重要链条。从办学目的上看,各地电大无不把经济利益当作最重要的目标,当作一切工作的重心。当经济目标与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往往把经济目标放在首位。
   (三)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许多基层电大普遍存在的问题。
   1.现有师资的学历与职称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是本科以下学历、中级以下职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极低。
   2. 教师鲜有进修与培训的机会。 现有教师大多是十几或二十几年前大学毕业的,专业知识普遍陈旧落后,理应经常参加进修与培训。但目前的电大既缺乏常规的教师进修与培训机制,也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再加上教学任务的繁重,许多教师长期得不到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也很少有上下级电大间的教学研讨等相互交流的机会。许多教师都是靠自学来延缓知识老化的速度与程度,专业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常规性、系统性补充。在当前这个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很难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3.专业知识与理论功底不够精深。现有的专业教师与不断增设的专业之间严重失衡。专业界限不清,许多教师都成了一专多能、身兼数科的“万金油”。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学科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所教学科都是泛而不精,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功底。甚至个别教师连照本宣科都备感吃力,懵懵懂懂地就登上了广播电视“大学”的讲台。
   (四)办学行为短期化
   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必然会促使一些基层电大办学行为短期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放松考风考纪;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忽视教学质量;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电大的长远利益与发展。
   二、对电大发展的消极影响
   广播电视大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一)考风考纪松懈严重损害了电大的声誉
   一些电大考风考纪混乱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方面给电大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严重败坏了电大历经几十年树立起来的良好声誉,降低了电大学历的含金量;另一方面也损害了电大学员的声誉。在一些地方,有的单位或明或暗排斥电大学历,影响了电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二)冲击了严谨治学的理念
   严师才能出高徒。古今中外,凡一流学府,无不以严谨治学作为立校之本。唯有严谨治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优秀人才,才能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名扬四海;也只有严谨治学,才能使海内外更多的莘莘学子趋之若鹜。总而言之,唯有严谨治学才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但目前几近失控的考风考纪,商业化的办学思路,短视的办学行为,正在与传统严谨的办学理念渐行渐远。长此以往,必将干扰电大的治学方向,侵蚀电大今后发展的基础。
   (三)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考风考纪松懈,学生不用刻苦,不用努力,不用听课,不用看书,只要作弊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成绩合格了,但却没有真正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四)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员与学校都只重视考试结果,而在考风考纪非常松懈的情况下,考试结果很难真实反映学员的学习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考试结果的好坏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敬业精神强弱,相关性越来越小。教学工作已经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势。学校也没有关注教师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升的动力。教师的处境越来越尴尬:不敢严格要求学生,不敢维持课堂纪律,甚至要处处宠着学生,否则就可能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工作激情被渐渐消磨,工作热情被渐渐冷却。这种局面下,已经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五)不利于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负有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尤其是现阶段进入电大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他(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还需要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学校有责任对他(她)们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最起码的“诚信”意识。而今一些基层电大放任作弊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鼓励学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不仅不利于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反而会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三、深刻的根源
   电大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殊的管理体制是最基本的原因
   目前的电大就像一座金字塔状的松散的联合体。看似一个整体,但实际上,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都非常松散。实行的是一种类似于“二元制”的管理体制。所有基层电大都是独立的法人。中央电大及省电大对基层电大只有业务(教学,招生计划,考试考核等)管理权,而没有行政及财务管理权。这样的管理体制很难保证对基层电大实施有效管理。再加上基层电大众多而又分散,“天高皇帝远”,出现一些不尽如意的问题,在所难免。
   (二)各自独立的财务体制是直接的诱因
   各级电大所需经费,除一少部分人头费由当地地方财政拨付外,绝大部分都要以收取学费的方式自筹解决。上级电大对下级电大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经费补贴。相反,基层电大还有从其自筹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给上级电大。分灶吃饭,收入分成。上下级电大之间,以及各基层个电大之间分别拥有截然不同的经济利益。形成条块分割,各自独立的财务体制。
   在这样的财务体制下,级别较高的电大经费相对富余,财务状况较好;而许多承担着繁重办学任务的基层电大却往往面临着经费短缺、财务紧张的困境。贫富悬殊,苦乐不均。一些基层电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师资力量极其薄弱,教职工收入与福利水平普遍偏低。出于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考量,往往疏忽了教学质量,迷失了办学的方向。使办学行为短期化。
   (三)普通高校扩招及社会办学多样化,挤压了电大生存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绝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加上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学院等多样化办学方式的出现,使很多有意深造的学子有了更多的选择。再加上少数教育机构非常荒唐的办学方式与极其恶劣的竞争手段,严重扰乱了社会办学环境和办学秩序。这些都严重挤压了电大,特别是基层电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迫使一些基层学校一再降低教学要求与标准,偏离了办学的根本目标。
   (四)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在一部分基层电大及学员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读了电大的性质与宗旨。把办学当作了一种商业交易:学员认为既然支付了学费就理所应当“买到”学历与文凭,就可以不到课、不看书、不学习、不遵守考试纪律,有恃无恐;学校也把学生当成了商业客户,是衣食父母,是“超上帝”。对学生的任何要求,无论合不合理都尽量满足,对已经“蔚然成风”的作弊现象也一再姑息、放纵。
   四、几点思考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果听之任之,必然给电大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留下无穷的后患。因此,尽快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消除影响电大长远发展的种种负面因素,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谨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思考:
   (一)坚决整顿考风考纪
   古今中外,没有一所知名大学不是靠严谨的学风而闻名于世,也没有一所院校能依赖涣散的考风考纪而长期存在。
   虽然,松懈的考风考纪能在短期内对一部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员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也能给一些基层电大带来短期的繁荣;但从长期看,涣散的考风考纪必然会败坏电大的声誉,降低电大学历与文凭的含金量。在各种教育机构不断涌现的今天,学生势必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其他信誉好、知名度高的院校就读。如果企图靠放松考风考纪来吸引学生、增加生源,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绝不是长久之计。
   电大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认真权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兼顾眼前,更要放眼未来。但无论如何都绝不能把考风考纪的涣散作为潜规则而任其发展。更不应把考风考纪的涣散作为吸引学生报读的“优势”和“亮点”。
   考风考纪关系到学风的好坏,关系到我们能否为社会培养真正品学兼优的建设人才,关系到电大办学的根本宗旨能否实现,关系到电大所有学校及学员的声誉,也关系到整个电大系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下决心整顿考风考纪,树立良好的学风,塑造电大的新形像,已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加强制度建设。中央电大会同各省电大根据国家有关考风考纪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电大的实际,全面清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监考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定,明确各级监考人员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对各种作弊行为的判定程序与处理办法。从制度上加强对考风考纪的有效保证。
   2.加强中央电大及省级电大对基层电大的督考、巡考力度。可以尝试由中央电大与省级电大组织、抽调各地责任心强的监考人员,进行跨省、跨地区的交叉巡考与监考。以期考风考纪能从总体上根本好转。
   3.完善硬件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考场视频监控系统。中央电大与省级电大考务部门可随时调看其所辖范围内任何一个考场的考试场景。力争做到任何一个基层考点也都能随时调看全国范围内任何考场的实时考试情况。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二)加强电大的规范化建设
   电大是一所高等院校。既然是高等院校,就应有高等院校的内涵与风范。但目前不少基层电大与国内许多普通院校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电大应加强规范化建设,把电大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中心,教育中心,科研中心。
   1.强化硬件及软件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学者来电大学习、交流。
   2.应当考虑实行奖学金制度。由省级以上电大制定相关条例、标准,并负责统筹。为品学兼优的学员提供诸如单科、全科,学期、学年乃至全部学费等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在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电大就读的同时,鼓励学员发奋学习,逐步提高电大的教学质量。
   3.采取提高准入标准,鼓励进修、培训等方式逐步提高广大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学历(学位)与职称水平。提高其专业素养,以保证为电大、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4.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是高校的重要标志之一。科研能力也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科研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但目前电大(尤其是基层电大)的科研工作还很不理想,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电大(尤其是基层电大)应加强科研工作,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科研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理论探索,也可以包括实用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发明。
   (三)加强对基层电大的业务管理
   中央电大与省级电大应强化对基层电大的教学业务领导与管理,在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培训、业务考核、学风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管。
   基层电大一定要具备必要的办学条件,如可自主支配的教学场所与设施,以及足够的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必须以具备相应层次与数量的在编专业教师为先决条件,并根据专业师资力量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引导基层电大严谨办学。绝不能放任各种滥竽充数的现象继续蔓延与泛滥。
   中央电大与省级电大应统一规划对包括基层电大在内的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的常规性业务培训与考核,逐步提高电大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
   (四)加强基层电大师资队伍建设
   不少基层电大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学历及职称层次偏低,知识老化,已很难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鼓励现有教职员工通过脱产进修、在职学习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体系;同时,逐步提高新进教师的准入门槛。以提高基层电大教师的总体学历水平、职称水平与业务水平。
   2. 中央电大与省级电大应统筹设立专项基金,统一规划,对基层电大教师进行常规性培训。
   3. 鼓励省级以上电大的专家、教授(教师)在不影响其本身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前提下,以任教兼课、专题讲学、学术交流等形式到基层电大进行教学与科研指导。既能为基层电大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三十多年前,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之初,是以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教学媒体。而且,在当时电视机还十分新奇罕见,甚至连收音机都还未普及的情况下,以广播、电视作为教学媒体也非常新颖超前,属于“高科技”手段。那时将学校命名为“广播电视大学”既新颖,可谓正当其时。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广播、电视早已退出了电大教学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电大教学特点与需要的电脑多媒体及互联网。
   而且,在专业设置方面,电大名为“广播电视大学”,却从来没有涉及过与广播、电视等传媒有密切关系的专业。
   也就是说,当今的电大,既不以广播、电视作教学媒体,也未设置广播、电视传媒方面的专业。虽名为“广播电视大学”,却与广播、电视没有任何关联。
   在这种情况下,还仍然将其冠名为“广播电视大学”,就可能会引起一部分人的误解。现有名称既不能准确反映当今电大的内涵与特点,也不利于今后电大的定位与发展。
   因此,应与时俱进,放眼未来,冠以更能反映电大教育实质与特色,更符合电大长远发展需要的名称。如“开放教育大学”,“继续教育大学”,“远程教育大学”等等,或其他更具代表性的名称。
   更名后的学校教育层次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使之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求学人群的需要。既包括在职业余教育,也包括脱产乃至普通高等教育;既包括学历、学位教育,也包括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既包括大中专教育,也包括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既包括国内教育,也可以省级以上学校开办海外留学生教育。
   总之,更名后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全国统一、组织严密,高水准、全方位、正规化、高层次、开放式的综合性高等院校。

返回顶部